大番薯刚走,办公室门还没关严,秦先生就从走廊拐了进来。他手里拎着两杯豆浆,一杯递给老夫子,另一杯自己喝了一口,边喝边说:“你这脸色比昨晚还差,真没睡?”
老夫子接过豆浆,没喝,放在桌上。杯子底下压着一张便签纸,上面是大番薯留的字:阿娟儿子说妈妈在哪,家就在哪。
他看了两秒,把纸折好塞进抽屉。
“林律师十分钟后到。”他说,“今天要把谈判材料全部定稿。”
秦先生点点头,把空杯子捏成一团扔进垃圾桶。“我刚路过人事部,听见他们在传,说这次裁员名单是你一个人定的。”
“不是我定的,是系统算的。”老夫子打开平板,“而且名单早就封了,现在谈的是流程和安置。”
“可他们不管这些。”秦先生坐下来,“人只看结果。谁走了,谁留下,都觉得是你说了算。”
老夫子没接话。他调出金手指界面,点进“离职支持清单”。三条已经列好,第四条还在打字状态——“紧急联络通道”。
他补完最后一个字,点击保存。页面跳转,弹出一个提示框:已生成配套话术模板,是否同步至会议终端?
他点了确认。
这时门被敲了三下,一个戴黑框眼镜的男人走进来,西装笔挺,公文包抱在胸前,像护着什么宝贝。
“林律师。”老夫子起身,“资料带来了?”
“带来了。”林律师把包放在桌上,打开,取出一叠文件,封面印着《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解读》。“我已经看过你们的方案草案。补偿标准没问题,但程序上有个风险。”
“你说。”
“通知必须书面送达,签收记录要存档。”林律师翻到一页,“如果员工拒绝签字,得用邮政专递加公告方式补充。否则,一旦有人主张‘被迫离职’,公司可能赔双倍。”
秦先生皱眉:“那要是有人故意不签呢?”
“那就走流程。”林律师合上书,“法律不讲感情,只看证据。只要我们每一步都留痕,就不怕告。”
老夫子点头,打开笔记本电脑,输入全员数据。金手指瞬间运行,生成一份标准化补偿明细表,按部门分类,工龄、岗位、应得金额一目了然。
“系统自动标注了两个特殊案例。”他指着屏幕,“一个五年内退休,一个正在休病假。建议单独沟通。”
林律师凑近看了看,推了下眼镜:“这个处理是对的。尤其是病假那个,要是处理不好,劳动仲裁肯定输。”
“我已经安排心理顾问候场。”老夫子说,“谈完就跟进。”
秦先生看着表格,忽然问:“小林的母亲刚做完手术,陈工孩子还在读高中……他们会不会当场情绪失控?”
“会。”老夫子直接回答,“所以不能只讲制度。”
他闭眼一秒,再次启动金手指——心理建模模块加载完成。屏幕上跳出五类反应模型:抗拒型、悲伤型、理智型、攻击型……
“根据历史数据,30%的人会质疑公平,要求问责。”老夫子睁开眼,“这些人由我来应对,先共情,再摆事实,最后给出路。”
“40%属于悲伤型,沉默,低落。”他继续说,“不说话不代表接受,需要专业心理介入。”
“20%是理智型,关心补偿怎么算,下一步去哪。”秦先生接道,“这部分最好谈。”
“剩下10%有传播风险。”老夫子点开攻击型案例,“可能会录音,发朋友圈,甚至找媒体。”
林律师眉头一紧:“这种人必须提前预警。”
“我已经标记了三个名字。”老夫子调出档案,“谈话时安排保安在隔壁待命,但不露面。”
秦先生盯着屏幕看了很久,低声说:“原来我们一直在记录这些事。”
“不是为了监控。”老夫子关闭界面,“是为了别让任何人无声地倒下。”
林律师默默翻开合同范本,开始逐页检查骑缝章。秦先生则把打印好的安置方案重新排序,按部门分装进文件夹。
会议室空调嗡嗡响着,老夫子起身走到投影仪前,插上U盘。画面亮起,首页是公司徽标,下方写着“员工协商会议”。
“ppt我改了。”他说,“第一部分不再提‘结构优化’,改成‘业务转型与人员调整’。”
秦先生抬头:“换汤不换药吧?”
“不一样。”老夫子说,“词变了,语气就变了。人听进去的第一句话,决定了他愿不愿意继续听下去。”
林律师盖完最后一枚章,合上文件夹:“材料齐了。就等四点开会。”
“再核一遍。”老夫子走回桌前,拿起那份补偿说明,一页页翻。
翻到第三页,发现缺了一张。
“打印机卡了。”他说。
秦先生立刻起身:“我去看看。”
“不用。”老夫子站起来,“你守着这边,我去就行。”
他走出会议室,直奔茶水间旁的打印机。机器果然卡纸,他拉开后盖,抽出皱成一团的纸,重新放入空白纸盒,按下打印键。
纸张缓缓吐出,他顺手扫了一眼——正是那页缺失的补偿标准说明。
拿回来后,他把整套资料又过了一遍。翻到法律顾问提交的合规确认书时,发现骑缝章漏盖了一个角。
“林律师。”他递过去,“这里少了一块。”
林律师接过,赶紧拿出印章补上。“你比我还认真。”
“我不是小心。”老夫子把文件夹合上,“是知道一旦开始,就没有重来的机会。”
他将三份深蓝色文件夹整齐摆上会议桌,每本封面都印着公司徽标和“员工协商会议”字样。投影仪静默待机,茶水杯摆在每位参会者位置右侧,温度刚好。
墙上时钟指向三点四十分。
老夫子坐在主位,双手交叠放在桌面,没有打开任何文件。他闭上眼,金手指后台仍在运行——实时监测会议室温湿度、外部走廊人流密度,预判最佳开场时机。
秦先生站在侧边,手里握着记录本,时不时看一眼门口。
林律师则第三次检查了自己的公文包,确认所有法律条文副本齐全,签字笔满墨,录音设备关闭。
没人说话。
老夫子突然睁开眼,看向投影屏幕。
ppt第一页静静亮着,标题下方有一行小字:本次调整非因个人表现,而是基于组织整体效能评估。
他伸手,把那行字删了。
改成一句新的话:
我们无法避免改变,但可以一起面对。
秦先生看见了,没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林律师也看了一眼,嘴角微动,像是想说什么。
老夫子抬起手,示意暂停。
他说:“等他们进来以后,第一句话,让我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