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愈深,汴梁城中的槐叶转黄,科举的时日也愈发迫近。盛府内,长柏已从城外别庄归来,进行最后的调整,其院落依旧门禁森严,透着决战前的肃穆。而林栖阁内,为长枫所做的准备,则进入了更为细致入微的阶段。
墨兰(青荷)深知,考场那三日,不仅是学识的较量,更是对体力与意志的极致考验。官家提供的号舍往往简陋,八月夜间已有寒意,加之需席地而坐、甚至和衣而卧,保暖与饮食至关重要。她与林噙霜反复推敲,务求准备之物既符合考场规矩,又能最大程度地保障长枫的舒适与精力。
“哥哥,号舍寒湿,地气尤重。这床被褥,是阿娘特意寻来的。”墨兰指着一床看起来颇为厚实,却又不像棉被那般臃肿的铺盖。那是林噙霜花了心思寻来的上等皮毛一体的褥子,外层是结实的粗布,内里是鞣制柔软的羊皮,轻便保暖,可直接铺于地上隔潮防寒,远比寻常棉絮褥子实用。
“还有这对护膝,”墨兰又拿起一对同样材质、做工精细的皮毛护膝,“久坐书写,膝盖易受寒,戴上这个,总能暖和些。”她考虑得极为周到,连长时间跪坐可能导致的膝盖不适都想到了。
长枫接过那褥子和护膝,入手只觉得轻软温暖,心中感念母亲与妹妹的细心,重重点头:“让母亲和妹妹费心了。”
饮食更是重中之重。墨兰依据搜集来的信息,结合青莲本源带来的对食物与身体关系的微妙理解,精心准备了数种干粮。
“哥哥请看,”她打开几个油纸包,一一指给长枫看,“这一包是头两日吃的,是府里厨房特制的栗子糕和茯苓饼,用料精细,易消化,能快速补充体力,味道也尚可。”那糕点做得小巧精致,散发着淡淡的甜香。
“而这一大包,”她又指向另一个明显分量更足、油纸包裹得更加严实的包袱,“是备着最后一日,或是前面糕点万一有失时用的。是特制的硬面烤饼和风干肉脯,极干,极硬,不易腐坏,能存放许久,只是口感差些,需细细咀嚼,伴水咽下。”她直言不讳,让长枫心中有数,不至于在考场因食物粗粝而影响心境。
最后,她取出一个密封的小陶罐:“这里是七宝擂茶粉。我用核桃、芝麻、花生、杏仁等七样干果,混合了些许米粉与盐糖,一同研磨成极细的粉末。哥哥只需取一两勺,用热水冲泡,便是一碗浓稠顶饿的茶羹,既能暖身,又能果腹,比单喝水强上许多。” 这擂茶粉是她反复调试配比而成,既考虑了营养,也兼顾了考场操作的简便性。
所有干粮,无论软硬,都用防潮的油纸包裹得严严实实,再放入一个干净的布袋中。
“笔墨砚台,皆按规矩备了最朴素无华的。官府发放的试纸也已领回,哥哥这几日可再用它练练笔,熟悉手感。”墨兰事无巨细,一一叮嘱,“入场前的搜检严厉,我们备下的皆是合规之物,哥哥坦然受检便是,无需紧张。”
她看着兄长,目光清亮而坚定:“外物已备齐,剩下的,便看哥哥胸中丘壑了。”
长枫看着眼前堆放得整整齐齐的行囊,从保暖的铺盖护膝,到精心规划的干粮茶粉,再到合乎规制的文具,每一样都凝聚着母亲与妹妹的心血。他心中暖流涌动,更有一股豪情升起。往日或许还有几分怯意与不确定,但此刻,他被这份周全的支持所包裹,只觉得底气足了许多。
“母亲,妹妹,你们放心!”长枫挺直腰背,声音沉稳,“我定不负所望!”
林噙霜看着儿子眼中久违的自信光彩,再看向沉稳干练、思虑周祥的女儿,只觉得腕间那玉石传来的温润气息,与她心中的慰藉与期盼交融在一起。她拍了拍长枫的手,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我儿,一切小心。”
秋闱的号角即将吹响,盛家两位公子,已背负着各自的期望与准备,即将踏入那决定无数人命运的青砖贡院。而林栖阁的这份细致入微的关怀,如同暗夜中的一点暖光,虽微茫,却足以照亮前行者脚下的路,给予他抵御寒夜的勇气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