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数学中心的合作进入深水区。最初的磨合期过后,双方都展现出顶尖团队应有的专业素养,物理的直觉与数学的严谨开始真正交融,迸发出令人惊喜的火花。乔琳作为桥梁与核心,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其中。每周的联合研讨会成了她日程表上最耗神但也最富产出的时段。
这天,联合研讨会正围绕一个关键数学模型的计算方法进行激烈讨论。数学中心的一位年轻副教授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原理的新算法,理论优美,但计算量巨大。
“这个思路很巧妙,”乔琳听完阐述,沉吟片刻,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但应用到我们具体的物理系统,需要考虑弛豫时间的非定域效应,否则在边界处会出现物理上不合理的发散。”
她转向白板,迅速写下一行修正项,并解释了其物理图像。数学团队的成员们立刻被吸引,开始就这个修正项的数学表述展开争论。
会议室内,公式与图表交错,不同口音的普通话与英语混杂,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乔琳置身其中,体内青莲本源以一种高效而精微的模式运转着。它不再仅仅是支撑她的精力,更像是在优化她大脑不同区域协同工作的效率——处理抽象符号的左脑,构建物理图像的右脑,以及协调双方、寻找最优表达的前额叶,都在那股温润生机的滋养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协调状态。她感觉自己仿佛一个技艺高超的指挥家,精准地引导着两支风格迥异却同样优秀的乐团,奏出和谐而富有创造力的乐章。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结束时,一个更完善、兼具数学严谨性与物理合理性的新方案雏形已然形成。郑明轩教授难得地露出了赞许的笑容,对乔琳点了点头。
乔琳回到办公室,感到一种深度的精神满足,以及随之而来的、如同被掏空般的疲惫。她靠在椅背上,闭上眼。体内,青莲本源似乎也进入了“低功耗”的修复模式,滋养之力如同春日暖阳,温和地照耀着消耗过度的识海,缓慢而坚定地修复着细微的神经疲劳。她对晚餐的渴望变得纯粹而直接——需要大量干净、易吸收的能量。
就在这时,手机响起信息提示音。是许妍。
“姐,方便语音吗?有点烦心事。”后面跟了个耷拉着耳朵的小狗表情。
乔琳直接拨通了电话。
“姐,”许妍的声音传来,带着明显的烦躁和一丝委屈,“我那个纪录片的播出许可,又被卡住了!”
乔琳走到窗边,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语气平静:“具体什么原因?”
“说是‘题材敏感,需要更审慎评估’,”许妍语速很快,“领导找我谈话,暗示我……是不是可以‘软化’一下某些尖锐的个案,或者把批评的矛头指向更‘模糊’的层面,不要那么具体。这怎么可能?!那些都是真实存在的、需要被看见的问题!”
乔琳安静地听着,能感受到妹妹话语里的愤怒与无力。这不是简单的官僚作风,而是触及了新闻报道的核心——真实与立场。
“他们还说,”许妍的声音低了下去,带着点自嘲,“说我年轻,有冲劲是好事,但要懂得‘大局为重’。姐,我是不是……真的太理想化了?”
“你的坚持没有错。”乔琳的声音透过电波,清晰而冷静,“真实,就是最大的大局。但斗争需要策略。”
她顿了顿,引导着许妍思考:“你之前提到,央媒的联合专题还在推进?”
“是的,但那是另一个系列,侧重面不同……”
“影响力可以借用。”乔琳打断她,“你的纪录片,核心价值在于真实记录和人文关怀。能否尝试将其中最具普遍性、最能引发共情的部分,提炼出来,以独立短片、深度文章,或者通过合作媒体(比如央媒的某些平台)进行碎片化传播?先让价值和影响力出去,打破‘题材敏感’的封印。有时候,迂回,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随即,许妍的声音重新变得坚定起来:“我明白了,姐!不能硬碰硬,但也不能放弃核心。我可以试试把其中最打动人的几个故事先做出来,找其他渠道发声!谢谢姐!”
挂断电话,乔琳轻轻吐出一口气。体内,青莲本源的滋养似乎也随着她心绪的平复而恢复了正常的流转速度。她能感觉到,刚才那番与妹妹的交流,不仅是在帮助许妍,也是在梳理她自己的处事智慧。学术上的合作需要求同存异,现实中的破局也需要刚柔并济。
她回到书桌前,开始准备晚餐——一份加了双份鸡胸肉和大量蔬菜的沙拉,以及一杯浓稠的蛋白质奶昔。食物简单,却能高效补充能量。
一边进食,她一边复盘着今天联合研讨会的成果,以及许妍面临的困境。两条轨道,看似平行,却都在考验着她的智慧、韧性以及对核心原则的坚守。
青莲静植,根系深埋。它无法直接解决外界的难题,却能让她在任何风浪中,保持内心的稳定与清晰的判断。这份由内而外的力量,是她应对一切挑战的根基。
夜深了,办公楼里大部分灯光已经熄灭。只有乔琳的窗口,还亮着一盏孤灯,映照着她在理论与现实的双轨上,沉稳前行的身影。
双轨并行,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