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圣旨如雷
次日清晨,京城尚笼在薄雾之中,宫门忽传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顾府遇刺,事关社稷,命锦衣卫全力缉拿凶手,务必三日内查明真相!”
圣旨传出,整个京城瞬间震动。
百姓茶馆里议论纷纷:
“哎呀,竟然有人敢刺杀顾大人?”
“顾大人可是圣上跟前的心腹,这下子不得了了!”
“听说圣上震怒,连锦衣卫都出动了。”
而在朝堂之上,诸臣面面相觑,心中各怀鬼胎。
有人暗暗庆幸与顾氏素来无隙;也有人冷汗涔涔,唯恐自己暗中的勾连被锦衣卫顺藤摸瓜查出来。
二、锦衣卫接令
锦衣卫指挥使谢凌风接旨入宫。
谢凌风三十许人,剑眉冷目,出身军伍,手段凌厉。
圣上亲手将御旨递给他,冷声道:“谢卿,朕要的不是空口的推测,而是确凿的证据!三日之内,务必揪出幕后之人!”
谢凌风单膝跪地,铿锵有声:“臣,领旨!”
他起身时,目光如鹰隼,已在心中暗暗锁定方向。
三、查验刺客遗骸
锦衣卫先行赶赴顾府。
顾云初已亲自清点了刺客遗骸,共有九具,皆是自尽而亡。
谢凌风戴上铁指套,翻看尸身,眉头微皱:“喉中毒囊,牙齿一咬便立刻毙命,这是死士的惯用手段。”
他又翻查衣物,忽在其中一人袖口暗袋中,摸出一片碎银片。
银片上,隐隐刻着一个极小的字——“江”。
谢凌风目光一凝,低声道:“江南……”
顾云初目光微闪,却未出声,只在心底将这点记下。
四、疑点初显
谢凌风转身对沈寒川与顾云初拱手:“顾大人,沈将军,此案恐怕并非江湖余孽,而是有组织的死士营。江字,或是指江南商会,也可能是障眼法。”
顾云初轻声道:“江南商会在朝中有人脉,若真与他们有关,定不会露出这般痕迹。”
谢凌风点头,沉声道:“顾大人所言极是。正因如此,臣更觉疑点重重。有人在刻意引向江南。”
沈寒川冷声插话:“若是障眼法,那便是有人想借江南之名,掩盖真正的幕后。”
三人对视,心思各异。
五、追查线索
谢凌风下令:“将所有刺客尸身押往东厂密所,逐一验查。”
同时,锦衣卫暗中撒下网,追查刺客来路。
很快有消息传回:
刺客所用的兵刃,竟与京中某武库失窃的兵器型号一致。
“竟是宫中武库之物?!”消息传到谢凌风耳中,他脸色骤变。
这已不再是江湖流寇能办的事,而是直指朝堂内部!
六、暗潮汹涌
消息传至圣上御前。
圣上听罢,猛地一掌拍碎案几:“果真是有人在宫中安插暗手!好大的胆子!”
李贵公公立在一旁,背后冷汗直冒。
圣上目光冷冽:“谢卿,你务必查清楚,哪一处武库出了纰漏,谁当值,谁负责!”
谢凌风躬身:“臣,遵旨!”
而在朝堂暗处,钱承祖接到探子密报,脸色铁青。
“糟了!怎么会扯到武库?这若追查下去,刘大人……”
刘镇川同样收到风声,心中暗恨:
“该死!分明早已抹去痕迹,怎会被查到武库?莫非有人反咬?!”
他心中涌出一股不祥的预感。
七、顾府密议
夜色下,顾云初与沈寒川在书房低声议事。
顾云初沉声道:“锦衣卫查到武库,这事必定引起更大风波。沈郎,你可觉察,这一步似乎太快了?”
沈寒川皱眉:“你是说,锦衣卫查到的线索……可能也是被人刻意放出的?”
顾云初点头,眼神冷冽:“正是。有人想借圣上的怒火,将祸水引向特定的人。”
她心中已有猜测,却还不敢言明。
因为,这背后,可能是一场更大的局。
八、谢凌风的疑惑
与此同时,谢凌风立于锦衣卫衙门后院,望着摆放整齐的刺客兵刃,心中冷冷思忖:
“若真是武库失窃,为何毫无走漏风声?又为何刺客会留下带字的银片?一环扣一环,未免太过巧合。”
他眸光一闪,低声道:“有人在挑动圣怒,逼陛下出手。可是谁……在暗中操纵这一切?”
夜风拂过,烛火摇曳,仿佛昭示着一场更惊心动魄的较量即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