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三月,寒风猎猎。
消息传来,整个军嫂学院都像压上了一块巨石——钦差要来了。
——
顾云初听到这一圣旨时,心口微沉。
“圣上已派钦差,三日后抵达边关。”
送信的暗线低声禀报。
顾云初合上信笺,眼神凝重。
“果然如我们所料。”
沈寒川握住她的手,语气冷峻:“钦差未到,流言已先行。这一步,他们走得狠辣。”
顾云初点头:“一旦钦差发现所谓‘伪证’,就算我们说得天花乱坠,也难洗清冤屈。必须抢在他们之前,拿出足以震撼圣上的铁证!”
——
消息很快传遍了边关。
学院里的学员们一个个神色紧张。
“钦差要来?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学院真的要被查封了?”
“怎么会这样?我们辛辛苦苦学了这么久,真能被几张伪账册毁掉吗?”
“夫人怎么办?咱们是不是要散了?”
惶惶不安在空气里蔓延。
顾云初站在操场上,望着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庞,声音坚定而有力:
“大家不要慌!钦差是奉旨而来,查的是事实。我们若行得正,就无须畏惧。”
她顿了顿,目光逐一扫过众人,语气斩钉截铁:
“记住,学院绝不会散!若有人胆敢栽赃嫁祸,我们就让他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一番话,让学员们的心逐渐安定下来。
——
夜里,顾云初与沈寒川再度商议。
“此行的钦差是谁?”她问。
沈寒川目光幽冷:“是户部侍郎方衍。”
“户部……”顾云初心中一沉。户部掌管天下财政银钱,若有人要做账册文章,户部官员最为合适。
“方衍素来谨慎,但……”沈寒川顿了顿,声音压低,“据说,他与京城那位幕后之人有些交情。”
顾云初眸光一闪:“若他是有意带偏调查,那我们必须让他看见连他都无法否认的真相!”
两人对视,达成一致。
——
三日后,边关城门大开。
旌旗猎猎,数十骑铁甲护卫簇拥着一乘雕饰华丽的马车,缓缓驶入。
钦差方衍身着紫袍,面容清瘦,眉目间透着一股冷厉。
“宣旨——”
圣旨展开,字字如铁:
“户部侍郎方衍,钦命彻查天盛商行与军嫂学院,若有侵吞军需、扰乱军心之事,务必从严处置,绝不姑息!”
一字一句,重重敲击在众人心口。
顾云初与沈寒川齐齐跪地领旨。
“臣等谨遵圣谕!”
方衍冷冷一笑,目光掠过两人,似笑非笑:“两位不必紧张,本官只查实情,绝无偏颇。”
话虽如此,他的眼神,却隐隐带着审视与冷意。
——
当夜,方衍便召集随行官员,封存了天盛商行的账房,并派人前往军嫂学院。
军嫂学院的大门第一次被陌生人推开,学员们紧张得不敢出声。
“奉旨查账!”
冰冷的话音落下,大批随行书吏、军卒鱼贯而入。
顾云初亲自迎上,面色从容:“钦差大人请随夫人进入,各处账目,皆可查阅。”
她语气不卑不亢,却分明透出一种无惧的气势。
方衍眯了眯眼,微微颔首。
——
接下来数日,学院与商行彻底陷入风暴。
一批批账册被抄走,一份份对照文书被翻检。
甚至连学员们的伙食账、针线银钱都被逐项盘问。
学员们心中难免恐惧,却在顾云初的安抚下,咬牙坚持。
她心里明白,这就是对方布下的局——借钦差之手,以“铁证”击垮她们。
但她也清楚,若能在这场风暴中挺住,学院反而能真正立稳脚跟。
——
七日后,方衍亲自召顾云初与沈寒川入堂。
案几上,摊开了厚厚一摞账册。
“顾夫人,沈将军。”
方衍目光冷锐:“这些账册,皆有问题。你们如何解释?”
顾云初深吸口气,走上前。
她双手摊开,声音沉稳:
“若大人只看这些账册,自然会觉得证据确凿。但臣妇敢断言——这些账册皆为伪造!”
全堂哗然。
方衍冷笑:“伪造?此话何据?”
顾云初从怀中取出一个锦囊,郑重放在案上。
“这是学院与商行的暗账——由我亲手留存。请大人对照,必见分晓!”
方衍脸色一变,猛地低头翻阅。
随着一页页比对,他的眉头越锁越紧。
这些暗账上的流水与往来,与所谓“证据账册”完全不同,而且更加详细、无懈可击!
顾云初声音清晰而坚定:
“军嫂学院与天盛商行账目一丝不苟,每一笔银钱去向分明。若有人要说敛财,请先拿出真实证据,而不是这些伪造的假账!”
堂内一片寂静。
——
沈寒川忽然上前一步,沉声道:
“此案若查不明,就不仅仅是学院被毁,而是军心动摇。臣愿请钦差大人随臣赴军营,亲自查验军需发放情况,便知真伪!”
这句话,犹如当头棒喝。
方衍眼神闪烁。
他没料到顾云初与沈寒川早已备下后手,更敢当堂叫板。
他虽然心中有所偏颇,却不得不考虑——若真去军营查验,自己若有半点偏私之心,将来圣上定然震怒。
沉默良久,他缓缓点头。
“好。本官便随将军,亲自查验!”
——
顾云初心中微微一松。
这是她们唯一的机会。
然而她心里清楚,真正的对决才刚刚开始。
因为幕后之人,绝不会就此罢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