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外的通知
那天一大早,公社广播忽然传来一条消息:
“本月下旬,省城将举办全区妇女手工业成果交流会,各县择优推荐代表队参加……”
没多久,县妇联干部亲自上门,通知嫂子学院被点名参展。
嫂子们一听,全都愣住了。
“省城?咱们要去省城?”
“这……这可是头一回啊!”
惊讶之后,是一股子兴奋与惶恐。
——
二、嫂子们的心情
有人激动:“能去省城露脸,这是天大的事!”
也有人担忧:“省城那地方高手如云,咱们小作坊,拿什么比?”
会议室里,一时议论纷纷。
赵玉华拍了拍桌子,声音沉稳却带着力量:
“这不是机会,这是考验。咱们要去,不光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让大家知道——军嫂也能有手艺,有担当!”
嫂子们互相看了眼,心里渐渐燃起火。
——
三、准备工作
省城的舞台,不是随便能上的。
赵玉华立刻安排:
——挑最精致的几套衣裳作为展示;
——请嫂子们加班加点,把做工做到极致;
——还要准备一段介绍,讲清楚“军嫂品牌”的来历与精神。
这几天,缝纫机几乎没停过。
嫂子们白天干农活,晚上灯下缝纫,手指都磨出血泡。
有人打趣:“俺们这是打仗呢!”
赵玉华笑:“对,咱们这是另一场战斗。”
——
四、出发前的叮嘱
出发那天,嫂子们都穿上整齐的灰蓝色衣裳,背着自己做的布包,像是一支小分队。
丈夫们提前赶来送行。
有人轻声说:“别怕,就当是去打仗,咱们在背后守着。”
孩子们拉着妈妈的手,眼神里满是骄傲。
赵玉华站在人群前,深吸一口气:“咱们记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咱们身后站着整个军营、整个村子!”
——
五、省城初见
火车一路摇晃,嫂子们第一次见到省城,眼睛都直了。
高楼林立,人来人往,街道上各种招牌闪着眼。
“这就是省城啊,比咱们那儿热闹多了。”
她们心里既新奇,又有点胆怯。
展览会场更是壮观。
各地的代表队都来了:有的带着刺绣,有的展示织布,还有专门做皮鞋的。
嫂子们背着布包走进会场时,瞬间成了焦点。
有人小声议论:“这是哪个县的?怎么全是女人?”
也有人怀疑:“听说是军嫂?她们能做出什么来?”
质疑声,再一次扑面而来。
——
六、赵玉华的底气
面对这些眼光,嫂子们心里打鼓,手心出汗。
赵玉华却不慌,她环视一圈,轻声说:“别人看不看得起,是他们的事。咱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记住,军嫂这两个字。”
她带着嫂子们把样品整齐摆好:
——军装风格的外套,剪裁利落;
——结实耐穿的儿童衣;
——还有一款嫂子们特意设计的“工作服”,耐脏、耐磨、方便干活。
桌子虽小,但一放上去,就有了精气神。
——
七、第一次亮相
开幕式那天,人头攒动。
各地展品琳琅满目,叫人眼花缭乱。
轮到“军嫂”展区时,主持人报出名字:“接下来,是来自xx县的——军嫂手工队。”
一瞬间,现场有点安静,随后响起低声的议论。
赵玉华走上台,声音清亮:“大家好,我们来自基层,我们的名字叫——军嫂。我们缝的不只是衣裳,是家人的守护,也是战士的后盾。”
这番话,让不少人动容,观众席上开始有人竖起耳朵。
——
八、考验即将开始
然而,真正的比拼还在后面。
省城的评委们个个挑剔,他们看重的不只是做工,还有设计理念、市场前景。
面对那些经验丰富的大厂代表,嫂子学院能否撑住?
赵玉华望着台下,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无论结果如何,今天,军嫂必须赢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