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的反转,让嫂子学院在军区系统里的名气飙升。
外贸公司一口气甩来三份新合同,还特意备注:“如需扩充产能,可自行增加人员。”
赵玉华在会议上直接放话:“咱们要趁热打铁,这次——扩招!”
嫂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人兴奋,也有人担忧:“要是新来的手不稳,咱质量咋办?”
赵玉华目光扫过全场:“所以,扩招的同时,我们也要考核,宁缺毋滥。”
消息一出,军区家属院沸腾了。
有的嫂子跑来拉着赵玉华的手:“玉华姐,我之前没报名是怕丢人,现在我一定好好学。”
还有人干脆带着自己做的小布样来应聘:“我手不快,但针脚细。”
报名队伍从嫂子学院门口排到了院门外,甚至有人从隔壁厂区赶来试试运气。
考核第一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车间里,赵玉华端坐在台前,手中紧握着秒表,她的眼神专注而锐利。今天的考核规则很简单——二十分钟内缝出一条裤腿,不仅速度要快,还要通过量尺和整齐度的严格检查。
车间里,嫂子们紧张地忙碌着,她们的手指飞快地舞动,针线在布料间穿梭。有人手法娴熟,飞针走线,十几分钟就完成了任务,得意地交上了自己的作品。然而,赵玉华仔细检查后,却挑出了两条歪线,这位嫂子的脸色瞬间变得尴尬。
而另一边,有位嫂子显得有些磨蹭,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她才不紧不慢地交上了自己的裤腿。赵玉华接过一看,虽然速度稍慢,但这针脚却十分精细,她满意地点点头:“虽然慢了点,但这针脚,值钱。”
嫂子们见状,心中恍然大悟——原来这考核可不是走过场,而是真真正正按照战斗标准来选人。
第二关的考核在车间里举行,模拟的是一次突击任务。赵玉华特意安排人突然高喊:“布料出问题了,全部重新裁!”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新来的嫂子们措手不及,有人惊慌失措,手忙脚乱;而有人则表现得沉着冷静,迅速调整状态。
老嫂子们在一旁默默地观察着,她们知道,这一关考验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
一位个头不高的小嫂子,第一时间把布料分好批次,再安慰旁边手抖的考生:“你先缝口袋,我来封边。”
赵玉华暗暗记下了她的名字——这种临场反应,比手速更值钱。
嫂子学院不是单纯的缝纫厂,它的背后是军嫂集体的信誉。
所以最后一关,是纪律检查:
不迟到早退、不乱动材料、不带外人进生产区、不在外乱说内部情况。
有一位嫂子手艺很好,但在考核期间跑去打听价格,还想偷偷带布料回家练习,直接被淘汰。
嫂子们心里一震——这规矩不是闹着玩的。
三天的考核结束,原本两百多名报名者,最终留下来的不到一百二十人。
名单一贴出,落选的嫂子虽有遗憾,却没人抱怨,因为过程公开透明,连评审表都贴在了公告板上。
赵玉华看着热火朝天的车间,心里踏实了——
这一次,她不仅壮大了队伍,还在新老嫂子之间,立下了一套“铁打的规矩”。
新老嫂子们混合编组,彼此磨合。
车间里针线声此起彼伏,笑声与加油声不断。
有人感慨:“这真像部队里的新兵连——选出来的,个个能打仗。”
赵玉华笑道:“对,嫂子学院从今天起,就是一支‘针线特种兵’。”
这一场扩招与考核,不只是人数的变化,更是气质的升级。
嫂子学院,第一次有了真正的“战斗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