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半,军号声响起,整个军区瞬间进入晨练节奏。
沈知秋拉开窗帘,看着营地操场上的顾战霆。他身姿挺拔,军绿色的背影在朝阳下显得格外坚毅。她嘴角带笑,低声呢喃:“你若支持,我便无惧。”
这几天她已经感受到副业试点计划在军嫂圈子里激起的波澜。有人暗中讥讽她“爱出风头”,也有几个干部家属在饭后闲谈中说她“不守规矩”。
但她不怕。她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一、他主动出面
军区政治处办公室,气氛微凝。
几名干部聚在一起讨论军属副业试点的风险。韩大姐也在,一边翻着沈知秋提交的资料,一边皱眉:
“这个计划如果真要推开,不止要审批,还要资源、场地、监管……不是三言两语的事。”
“再说,她一个新来的军嫂,凭什么带头?这会不会引起老军嫂的不满?”
“听说她从老顾家回来以后风头更大了,处处惹人注目,怕不是有些飘了。”
议论正盛之时,门忽然被推开。
顾战霆走了进来。
他一身军装,表情冷肃,手里拿着一封军属副业申请的影印件,声音沉稳:
“我来是为沈知秋副业试点计划发声。她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这件事,我全力支持。”
韩大姐一愣,赶紧站起:“顾排长,你亲自来?你……你不是平时对这些家属事务不过问的吗?”
顾战霆站得笔直:“是以前不过问。但她说得对,军嫂们的确缺乏尊严和平台。如果有制度保障和可控方案,为何不试?”
有干部咳了一声,斟酌问道:“你不怕出事?一旦引发争议,你可能连军衔都保不住。”
顾战霆回道:
“我保得住的,不是军衔,是一个军嫂应该有的尊严。”
这句话一出,几位干部互视一眼,不再言语。
二、内部小会
当天晚上,军属大院的小会议室里召开了一场“军嫂代表小会”。
沈知秋坐在主位旁边,身侧是几位军嫂代表——其中不乏对她心有芥蒂的赵连长夫人和几个嘴上不说、心中疑虑的老嫂子。
“我知道大家对副业组有些担心,也有人说我是为出风头。”沈知秋不紧不慢地说,“那我先把所有收益计划、原料来源、管理方式都摊开来,大家来审议。”
她一一解释:“第一批布料和糖料由我个人出资,无偿提供;试点手工品不对外销售,仅供军区食堂和军属生活使用;所有人员轮值制、每月考评打分、利润公示透明……谁不愿参与,自由退出。”
“那你有什么好处?”有人问。
“我?”她轻轻一笑,“我只是想,让我们这些人,在军区也能有自己的价值感。”
赵连长夫人冷笑:“你是不是以为你嫁的是顾战霆,就能骑在别人头上?你搞这副业,是想收买人心吧?”
沈知秋看着她,眼中无怒无喜,只淡淡开口:“若你认为收买人心是坏事,那这军区每年搞评优评先,也是坏事?”
众人哑然。
就在这时,门又被推开。
顾战霆站在门口。
他并没有穿军装,而是罕见地一身便服,眉宇冷肃,眼神凌厉。
“我说几句。”
众人安静下来。
他扫视一圈,声音沉着:
“沈知秋是我顾战霆的妻子。我支持她,不是因为感情,而是因为她提出的计划,确实对军区有益。她不是来夺谁的权,也不图利,只是做点事。若谁再用阴私心揣测,便是对我,也是不敬。”
众人面色微变。
赵连长夫人嘴动了动,最终没再发言。
三、副业启动
几天后,第一批副业试点启动。
沈知秋和几位愿意参与的军嫂成立了“布艺组”“食品组”“收纳组”三小队。
空房被清理出来,缝纫机、装袋机、小烘干架陆续进驻。
她从空间里悄悄取出第一批布料——素色棉麻布、柔软棉纱,用透明塑封袋包好,一一分类编号。
食品组则拿到了她提前晒好的红枣干、花生仁、红糖碎块,统一罐装、贴签,摆放整齐。
第一天试运营,就吸引了不少军嫂来围观,甚至有炊事班的士兵前来预订“军嫂牌糖花生”。
“这是真手工做的?”
“干净,香,又好吃。”
“这红糖哪儿来的,比我家镇上买的都香。”
沈知秋一边登记预定单,一边微笑接待。她知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才刚刚起步。
但她已不再孤军作战。
她的身后,有顾战霆为她撑腰。
本章小结:
顾战霆主动到政治处为沈知秋发声,表达力挺;
沈知秋面对质疑,以理服人,在军嫂会议上展现智慧;
副业试点正式启动,第一批产品受到好评;
军嫂内部格局悄然变化,沈知秋初步奠定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