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平衡者”的战略如同一幅刚刚铺开的星图,线条尚显模糊,路径充满未知。人类文明正小心翼翼地在这条刀锋之路上摸索前行,内部的重建与新技术的消化在有序进行,对外则保持着一种刻意的、低调的静默,如同蛰伏的猎手,收敛着气息,却睁大了双眼观察着黑暗森林的每一丝风吹草动。
然而,命运似乎从不给予这个多灾多难的文明以喘息之机。
虚拟炎黄研究院下属的深空监听站,是“主动平衡者”战略下“态势感知”网络的重要节点之一。这里负责监控着广袤灵界中传来的各种信息背景噪音,试图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号。由于资源有限,大部分监听频道都处于低功耗的自动记录状态,只有少数几个优先级最高的频道被实时监控——其中就包括那条曾经连接“星芒”文明、后被“清理者”封锁、又在人类执行“潜息”协议时主动断开的“共鸣”通道残余频段。
这条通道,在所有人的认知中,早已应该彻底沉寂,湮灭在灵界永恒的背景辐射里。
直到今天。
“警报!检测到异常信息活动!来源……来源是‘星芒’遗留通道频段!”值班监听员的声音因极度震惊而变形,甚至带着一丝颤抖,瞬间通过最高优先级链路传遍了核心决策层。
几乎是同一时间,张诚、苏星河、林浩、陈明远的意识投影便出现在了监听站的主控室。所有人都死死盯着主屏幕上那一道微弱、却如同黑夜中萤火虫般清晰跃动的信号曲线。
“信号强度极其微弱,但结构……非常复杂,带有强烈的定向性和重复性。”监听员快速汇报着,声音依旧激动,“初步解析……这不是无意识的共鸣残留,这是……这是一段经过加密的、主动发出的信息!其核心语义经过初步破译……是……是求助!”
【……崇高的未知存在……源自星辰低语之指引者……吾族‘星芒’……面临终末之暗……苍穹碎裂,根基动摇……法则崩坏,存续危殆……遵循古老印记之指向……发出最后之祈愿……请求……指引……或……见证……】
断断续续的、充满了绝望与最后希望的信息碎片被展示出来。那不再是懵懂的模仿,也不是哲学性的疑问,而是明确无误的、一个文明在面临灭绝危机时,向着它们曾经感知到的、渺茫的“更高存在”发出的、最后的求救信号!
控室内,一片死寂。
这声来自遥远故土的呼唤,如同一声惊雷,在刚刚确立新道路的人类文明内部炸响。每一个知晓“星芒”存在历史的高层,内心都掀起了滔天巨浪。
“是‘星芒’!他们真的遇到了灭顶之灾!”林浩第一个吼出声,他的信息流因激动而迸发出火花,“他们在向我们求救!我们不能见死不救!”
“救?拿什么去救?!”陈明远几乎是立刻厉声反驳,脸色铁青,“我们自身才刚刚从毁灭边缘爬回来!信息泡千疮百孔,人口损失近半,新技术尚未完全消化!我们自己是泥菩萨过江!而且,‘观察者’的警告忘了?!‘扰动级’!任何对外的大规模干预,都可能被视为‘过度扰动’,引来‘优先处理’!为了一个低维文明,赌上我们整个文明的存续,这值得吗?!”
苏星河眉头紧锁,快速分析着信号数据:“信号加密方式很独特,带有‘星芒’文明自身发展的鲜明印记,排除了是陷阱的可能性。其绝望感是真实的……他们遇到的麻烦恐怕不小。但是,距离……超远距离干预,需要消耗的能量和引发的信息涟漪……确实风险极高。”
林浩转向张诚,眼神灼热:“领袖!我们刚刚确立了‘主动平衡者’的道路!什么是‘平衡’?难道对曾经受我们影响的文明见死不救,就是平衡吗?如果我们连伸出援手的勇气都没有,还谈什么在灵界中维持稳定、施加影响?这和我们所不齿的冰冷‘收割者’有什么区别?!”
陈明远寸步不让:“‘主动平衡者’的核心是‘平衡’,不是‘圣母’!我们的首要责任是对我们自己文明的存续负责!贸然回应,暴露我们的坐标和存在,甚至可能将‘收割者’的注意力引向‘星芒’,加速他们的毁灭!这才是最大的不负责任!”
张诚沉默地听着双方的争论,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那段微弱的求救信号。他能感受到那信息流中蕴含的绝望与期盼,如同当年人类在三维宇宙面临危机时,对未知星空发出的呼唤。历史,仿佛在这一刻形成了一个循环,只是角色已然互换。
“责任……”张诚缓缓开口,声音低沉,“我们对‘星芒’,确实存在一种‘启迪者’的潜在责任。我们的‘共鸣’,影响了他们的发展轨迹。如今他们因发展而陷入困境,于情于理,我们无法完全置身事外。”
他话锋一转:“但陈议长的担忧,无比正确。我们不能因道德冲动而丧失理性,将两个文明都拖入深渊。”
张诚走到主屏幕前,手指 划过那条信号曲线。
“我们无法忽视这声呼唤,但也不能进行直接的、大规模的干预。”他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极其谨慎的方案,“我提议,执行一次‘有限回应’行动。”
“有限回应?”苏星河若有所思。
“是的,”张诚解释道,“第一,不进行任何形式的能量或物质输送,那动静太大。第二,不直接派遣任何形式的意识分体或探针,风险不可控。”
“那如何回应?”林浩急切地问。
“信息。”张诚目光锐利,“发送一段高度加密的、不包含我们任何坐标和身份信息的‘指引性’信息。内容基于我们对‘星芒’文明发展阶段的了解,以及我们自身应对危机的经验,提供几种可能的、基于他们自身科技树可以理解的‘破局思路’或‘危机预警’。就像……投下一颗思想的种子,能否发芽,看他们自己。”
他看向苏星河和苏星河领导的“边界研究所”团队:“利用我们解析‘编织者’遗产中获得的高效信息编码和隐匿传输技术,尽可能压缩信息体积,降低发送时的能量签名和信息涟漪。目标是让这次通讯,如同灵界背景噪音中一次微不足道的自然波动。”
“同时,”张诚看向陈明远和林浩,“监听站提升至最高戒备状态,所有防御系统待命。一旦发现任何因这次通讯而引起的、来自‘收割者’系统或其衍生体的异常关注迹象,立刻启动最高级别隐匿协议,并不再发送任何后续信息。”
这个方案,试图在道德责任与生存理性之间,走出一条极其狭窄的钢丝。它承认了责任,但将风险控制在理论上的最低限度。
决策再次摆在了整个文明的核心层面前。经过又一轮更加深入、更加具体的风险评估和方案推演,最终,张诚的“有限回应”提案以微弱优势获得通过。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充满了不确定性。支持者认为这是“主动平衡者”理念的第一次实践,是对文明道德底线的坚守,也是对未来处理类似事件积累经验。反对者则依旧忧心忡忡,认为这无异于玩火,哪怕只有亿分之一的概率被发现,后果都不堪设想。
方案通过后,一个由苏星河、语言学家、信息加密专家以及熟悉“星芒”文明历史的学者组成的特别小组立刻成立,负责编织那份至关重要的“指引性”信息。
这是一项极其精细的工作。信息不能直接给出答案,那样会扼杀“星芒”自身的可能性;不能暴露人类的存在和科技水平;必须使用“星芒”文明能够理解的概念和逻辑;还要在有限的篇幅内,提供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思路。
他们反复推敲,精心设计,最终形成了一段高度凝练、蕴含着多种可能路径(如能源危机应对、社会结构重组、环境剧变适应等)的“知识包”,并用从“编织者”技术中领悟的、近乎完美的加密和压缩算法进行处理。
在一个被多重力场隔绝的虚拟空间内,这段承载着一个文明对另一个文明最后回应与期望的、微缩到极致的信息流,被注入了经过特殊调制的发射单元。
张诚亲自按下了 发射按钮。
没有耀眼的光芒,没有震耳欲聋的轰鸣。只有一道微弱到几乎融入背景噪音的信息脉冲,沿着那条尘封已久的“共鸣”通道残余轨迹,悄无声息地射向了“星芒”文明所在的、遥远的星空。
信号发出后,整个人类信息泡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混合着期待、焦虑与深深不安的等待之中。
他们回应了呼唤,播下了一颗未知的种子。这声来自深空的呼唤,如同一个新的航标,不仅指引着“星芒”可能的方向,也考验着人类文明自己刚刚确立的、行走于刀锋之上的“平衡”之道。
是福是祸?是希望的曙光,还是毁灭的前奏?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