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府的校场上,晨雾尚未散尽,秦琼正指挥着士兵操练阵型。虎头湛金枪斜挎在马鞍旁,枪尖在晨光下泛着冷光,他目光扫过队列,忽然被角落里一个挺拔身影吸引——那少年约莫十六七岁,身着玄色劲装,双手各拎着一柄黄铜倭瓜锤,锤头比人头还大一些,估摸着单柄便有二百斤重。少年动作利落,每一次挥锤都带着破风之声,连身旁的老兵都看得暗自咋舌。
秦琼走上前,拱手问道:“这位小兄弟看着面生,不知是何人麾下?”
少年闻声回头,见是秦琼,眼中顿时亮起光芒,连忙放下双锤躬身行礼:“小将秦用,见过秦将军!我父亲曾与将军同为齐州校尉,只是早年战死沙场,临终前嘱咐我若有机会,定要投奔将军。”我一路打听,终于得知秦将军现任幽州将领,特意赶来追随。
秦琼心中一动——他想起早年确实有个姓秦的同僚,为人正直,枪法精湛,后来在征讨反贼时不幸阵亡。他看着秦用,越看越觉得亲切,又想起对方能舞动两百斤的双锤,武艺定然不凡,便笑着道:“既然是故人之子,那便是缘分。你若不嫌弃,便认我作义父,往后跟着我,我定教你更多武艺兵法。”
秦用又惊又喜,当即跪地磕头:“孩儿秦用,拜见义父!”
接下来几日,秦琼便带着秦用熟悉军中事务,还时常指点他锤法。得知秦琼即将前往瓦岗寨,秦用立刻道:“义父去哪,孩儿便去哪!有我在,定能护义父周全!”秦琼将此事告知罗艺,罗艺欣然应允,还特意将燕云十八骑调拨给罗成:“这十八骑个个以一当十,善用弩箭,你带着他们去瓦岗寨,既能自保,也能帮衬秦琼。”
罗成本不想接受,觉得靠外力显不出本事,可罗艺板起脸道:“瓦岗寨虽有三万兵力,却多是新招募的绿林好汉,不比咱们北平军规整。你带着十八骑,我和你母亲才能放心。”罗成这才应下,心中却暗暗较劲,想着到了瓦岗寨,定要凭自己的枪法闯出一番名声。
两日后,秦琼、罗成、秦用带着燕云十八骑,备好马匹行囊,朝着瓦岗寨的方向出发。秦琼骑在黄骠马上,望着远方的山道,心中满是激动——再过几日,就能见到母亲和瓦岗的兄弟们了。
与此同时,太原府的议事厅内,李渊正与李建成、李元吉商议要事。桌上摊着一封密信,上面写着杨广征伐高句丽兵败,仅带两万残兵返回长安的消息。
“杨广兵败,损兵折将,正是咱们扩充势力的好时机!”李渊手指敲击着案几,语气带着几分急切,“只是世民还被囚在长安,若不能将他接回来,咱们行事终究束手束脚。”
李建成突然眼前一亮,上前一步道:“父王,我倒有一计!杨广素来喜欢招揽猛将,如今大隋公认的第一猛将是宇文成都,咱们不如放出消息,就说三弟元霸武艺远超宇文成都,是天下第一猛将。杨广听闻后,定会好奇,想来太原见元霸,到时候世民作为人质,必然会被一同带来。咱们再找个借口留下世民,不就能解了燃眉之急?”
李渊眼睛一亮:“此计甚妙!既不暴露咱们的反心,又能顺理成章接回世民。此事就交给你去办,务必小心谨慎,莫要走漏风声。”
消息很快便传到了长安。杨广正因兵败心烦,听闻李渊有个儿子李元霸武艺远超宇文成都,顿时来了兴致,当即召来李世民问道:“世民,朕听闻你有个三弟,力大无穷,还拜了袁天罡为师?”
李世民心中一喜,知道机会来了,连忙躬身道:“回陛下,臣三弟元霸确有天生神力,早年拜入袁天罡道长门下,如今应该已学艺下山。”
“哦?竟有此事!”杨广顿时来了精神,“朕倒要去太原看看,这天下第一猛将究竟是何模样。你也随朕一同前往,正好看看你父亲将太原治理得如何。”
李世民强压下心中的狂喜,躬身应道:“臣遵旨!”他知道,只要能回到太原,就能脱离杨广的掌控,与父亲、兄弟汇合。
而此时的瓦岗寨聚义厅内,气氛正热烈非凡。程咬金端坐在主位的虎皮椅上,虽仍是一脸憨厚,却也有了几分大王的威严。下方两侧坐着单雄信、徐茂公、程啸天、伍云召、伍天锡、熊阔海、王君可、王伯当、谢映登、尤俊达、齐国远等好汉,人人脸上都带着笑意。
“报——!”一个小兵快步跑进聚义厅,声音带着兴奋,“启禀大王,长安传来重大消息!杨广征伐高句丽大败而归,十万大军损失近八万,如今已狼狈返回长安!”
“好!”程咬金猛地一拍桌子,差点将桌上的茶杯震倒,“我就说那杨广不行!前两次打不过,还敢去第三次,这下好了,赔了夫人又折兵!”
单雄信也笑着道:“杨广兵败,杨林的兵力也损失惨重,短时间内定然无法再攻打咱们瓦岗寨。这可是咱们发展壮大的好时机!”
程啸天心中暗忖——他早已知道这段历史,杨广三征高句丽必然失败,只是没想到损失如此惨重。他嘴上却顺着众人的话道:“杨广刚愎自用,不听劝谏,前两次兵败仍不知悔改,这次失败是必然的。杨林如今损兵折将,肯定要休养一段时间,咱们正好趁这段时间招兵买马,加强训练,等咱们实力再强些,就算杨林再来,咱们也能轻松应对!”
徐茂公点头附和:“啸天说得对!我建议分三路行事:一路由单二哥带领,前往附近州县招募兵马;二路由伍兄、熊兄负责,加固寨防,囤积粮草;三路由啸天指导士兵操练,提升战力。咱们抓紧时间,务必在杨林恢复元气前,让瓦岗寨的实力再上一个台阶!”
众人齐声应下,纷纷起身准备去执行任务。聚义厅内的气氛越发高涨,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杨广兵败,隋朝气数渐尽,他们的反隋大业,终于迎来了最好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