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罗伊松开袖扣时,龙纹鳞片的触感还残留在指尖。
他转身下楼时,皮靴在橡木楼梯上敲出急促的声响,李雪莹的声音还在客厅回荡:“急电说圣殿骑士团要找的是‘能在永夜中视物的向导’,利物浦码头已经有三个捕鲸船长签了保密协议。”
“把詹尼的电报抄三份,送财政部、战争部和梅隆银行。”康罗伊接过管家递来的银托盘,上面摆着刚煮好的锡兰红茶,但他没碰杯子,“另外——”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玄关处弗莱彻昨夜留下的水痕,“派人去查弗莱彻先生在纽约的行踪。”
三小时后,情报员的便条被压在咖啡杯下:前杰伊·库克调查员在华尔街与百老汇交口租了间阁楼,门楣挂着新漆的木牌“独立商业伦理调查所”,招牌边缘还沾着未擦净的白漆。
康罗伊把便条折成小块,扔进壁炉,火星舔过纸角时,他突然笑了:“有意思。”
这笑意里带着猎人嗅到血腥味的敏锐。
他太清楚弗莱彻这类人的脾性——曾为资本磨利刀刃的人,一旦觉醒,反而会成为最锋利的反刃。
就像三年前在伦敦证券交易所,那个发现东印度公司鸦片账册漏洞的审计员,最后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下议院质询案的首页。
“让梅隆先生今晚八点来。”康罗伊对站在阴影里的李雪莹说,“别坐马车,走后门。”
梅隆的礼帽檐还沾着傍晚的雾水。
他解下手套时,康罗伊注意到这位银行家的指节在微微发紧——不是恐惧,是兴奋,像赌徒摸到了同花顺。
“您确定要我去?”梅隆的声音压得很低,“库克的人最近在第五大道装了差分机监控,连送牛奶的马车都要检查货单。”
“正因为他们盯着我,才需要你去。”康罗伊转动着怀表,表面的裂痕在烛光下像道闪电,“你是‘私人投资者’,对揭露商业黑幕有‘学术兴趣’。”他从抽屉里取出一张空白支票,推过胡桃木桌面,“填十万,不够再加。”
梅隆的手指在支票边缘顿了顿:“那家伙要是狮子大开口怎么办?”
“他不会。”康罗伊想起弗莱彻递辞呈那天的眼神——不是厌倦,是某种更灼热的东西,“他要的不是钱。”
弗莱彻的办公室比梅隆想象中更寒酸。
褪色的红绒窗帘挡不住街灯,在泛黄的墙纸上投下斑马纹。
审计师本人正俯身在橡木桌上,放大镜压着一份牙买加航运保险单,袖口沾着咖啡渍,后颈还沾着没刮干净的胡茬。
听见门响,他头也不抬:“调查所不接离婚案,不追逃债,不——”
“我要买真相。”梅隆关上门,摘下礼帽放在脚边,“开个价。”
弗莱彻终于抬头。
他的眼睛像淬过冰的钢,梅隆在里面看见了自己的倒影,缩成很小的一点。
“你是谁?”
“托马斯·梅隆。”银行家报出名字时,观察着对方的反应——弗莱彻的睫毛颤了颤,右手无意识地摸向胸前的怀表链,那是前雇主杰伊·库克送的金表,此刻应该躺在他的抽屉里。
“康罗伊先生的朋友。”梅隆补充道,“他说你需要铲子,而我们有足够的煤渣来填坑。”
弗莱彻沉默了足有半分钟。
然后他拉开抽屉,取出一叠用麻绳捆着的文件,封皮上是他自己的字迹:“库克集团可疑交易汇编,1859 - 1862。”麻绳解开时,梅隆瞥见最上面一张是牙买加航运公司的保单,背面有一行极小的字,用显微镜才能看清:“货物:铁轨;目的地:里士满;担保方:L.S.”
“L.S.?”梅隆皱起眉头。
“劳福德·斯塔瑞克。”弗莱彻的声音像碎冰,“圣殿骑士团不列颠分册的最高大师。”他翻开另一页,是一张欧洲银行的对账单,“这些铁轨会被熔成炮弹,打在宾夕法尼亚的煤矿工人身上。而库克的债券,正在纽约证交所被包装成‘爱国投资’卖给寡妇和牧师。”
梅隆的喉结动了动。
他突然明白康罗伊为什么选他来——作为银行家,他太清楚这些数字背后的血肉。
“你不怕吗?”他听见自己问道,“曝光这些,整个信贷体系会像被抽了支柱的教堂。”
“如果支柱本身是腐烂的,倒塌反而是救赎。”弗莱彻把文件推过去,“你要的真相在这里。但有个条件——”他的指节敲了敲梅隆的袖扣,“出版时,作者署名必须是‘独立商业伦理调查所’,康罗伊的名字,一个字母都不能出现。”
三天后,康罗伊在黎明财团的地下金库拆开文件箱。
詹尼站在他身后,手指轻轻搭在他肩头上,像在安抚一头即将出笼的野兽。
“库克的律师团能把这些说成笔误。”她的声音很轻,但康罗伊知道,这是她作为秘书最专业的质疑。
“所以我们不用嘴说。”康罗伊取出差分机磁带,放进旁边的黄铜装置里。
齿轮转动声中,合成音频开始播放:首先是库克给伦敦代理人的电报,“确保加勒比船期与南方铁路扩建同步”;接着是海关记录的“废铁”进口清单,重量与铁路公司的“新铁轨”采购量完全吻合;最后是斯塔瑞克写给库克的密信,蜡封上的十字剑图案在留声机转盘上投下阴影。
“时间轴对齐。”康罗伊关掉机器,“当公众听见一个银行家在谈爱国债券时,同时听见他的私人电报在说‘给叛军造炮’——”他的拇指划过文件上的L.S.缩写,“不需要指控,他们自己会审判。”
詹尼的手指收紧了些:“你要拆成七份,分别给七大报纸吗?”
“精确到秒的发布时间。”康罗伊调出差分机生成的情绪曲线,峰值在上午十点,“那时候纽约的家庭主妇刚读完早报,华尔街的交易员刚喝完第二杯咖啡,议员们正坐在国会山的皮椅上看新闻。”他抬头看向墙上的挂钟,时针指向凌晨两点,“还有36小时。”
地下金库的通风口传来细微的风声。
詹尼突然说:“弗莱彻先生今早去了圣帕特里克大教堂,在忏悔室待了半小时。”
康罗伊笑了。
他知道那半小时里,弗莱彻一定在向上帝忏悔——忏悔自己曾为虎作伥,忏悔自己现在要做的事,可能比过去更危险。
但没关系,因为当黎明到来时,所有的忏悔都会变成投石器里的石头。
他合上文件箱,锁扣发出清脆的咔嗒声。
窗外,纽约的天际线还沉在夜色里,但康罗伊知道,某些东西已经开始松动——就像他怀表里那些裂痕,正在金光中慢慢扩大,终将把旧世界的壳,彻底撑破。
(次日上午,舆论风暴席卷全国。
《费城问询报》头版标题:)康罗伊站在鲍厄里银行的玻璃穹顶下,晨光照得他肩章上的银线微微发烫。
台下镁光灯此起彼伏,像一串被点燃的爆竹。
《纽约先驱报》的记者举着鹅毛笔喊:“康罗伊先生,您如何解释‘全民信贷计划’与库克集团的债券丑闻是否有关联?”
他的手指在演讲台边缘轻轻叩了两下。
这个动作詹尼再熟悉不过——那是他在计算台下三百双眼睛的聚焦点。
“有关联。”康罗伊的声音像打磨过的青铜,“当某些资本把工人的血肉变成债券上的数字时,我们要证明:工人的双手本身,就是最可靠的抵押品。”
台下响起零星的抽气声。
角落里,那个穿着粗布工装的爱尔兰砌砖工约翰尼·奥康纳正攥着刚拿到的贷款凭证,指节发白。
他昨天还在布鲁克林大桥工地扛砖,此刻被推到聚光灯下时,工装袖口沾的水泥灰在镜头前格外刺眼。
康罗伊注意到他喉结动了动,像是要说话,又硬生生咽了回去。
“约翰尼。”康罗伊突然转向他,“你刚才说想买工具车?”
年轻人的脸瞬间涨得通红:“是的,先生。手推车要四个人抬一块石板,工具车能装六块。省下的人力……”他顿了顿,声音突然发颤,“省下的人力,能让我弟弟不用去煤矿背煤。”
镁光灯炸亮的瞬间,康罗伊看见台下记者们的笔尖疯狂游走。
他知道,明天的报纸头条会是“砌砖工的眼泪与资本的温度”,而不是“康罗伊的反击”。
这正是他要的——当公众记住一个工人的希望,就会忘记是谁戳破了库克的谎言。
怀表在口袋里震动。
是亨利·沃森的电报。
康罗伊用拇指摩挲表盖,感受到背面刻着的“黎明铸炮厂”字样。
三小时前,他刚结束与战争部助理秘书塞缪尔·格林的密谈,对方拍着他的肩膀说:“要是能把华人工匠的工艺写成条令,战争部的订单能堆到哈德逊河。”现在沃森的捷报,不过是计划的第一步。
“下一位提问。”他微笑着指向《芝加哥论坛报》的女记者,余光瞥见詹尼从侧门进来,手里攥着电报封套。
她的耳坠在晃动——那是他去年送的翡翠耳坠,只有情绪波动时她才会无意识触碰。
康罗伊的瞳孔微缩:詹尼极少在公开场合表露情绪,除非……
发布会结束时已近正午。
康罗伊刚走进后台,詹尼就递上电报,指尖还带着文件柜的冷意:“沃森先生的。”她的睫毛低垂,声音平稳得像差分机输出的纸带,“他说华人工匠改良的工艺,让每门炮节省了三百英镑。建议……”
“让工匠进董事会。”康罗伊接过电报,扫过末尾的“劳动者代表席位”几个字,突然笑出声。
詹尼抬头看他,发现他眼底的光像刚淬过火的钢——那是三年前在曼彻斯特纺织厂,他第一次提出“技能入股”时的眼神。
“沃森比我更懂人心。”他把电报折成小方块,“去拟份章程,基层技师的表决权不低于董事局的15%。”
詹尼的笔尖在速记本上顿住:“您不怕老派股东反对?”
“他们会反对,但会接受。”康罗伊解开袖扣,露出腕间新纹的龙鳞刺青——与袖扣上的图案首尾相接,“当工人发现改良工艺能让自己的名字刻在董事会名单上,他们会把每道工序都当成自家的壁炉来砌。到那时……”他的声音低下来,“库克之流用血肉换的利润,我们用双手就能碾碎。”
傍晚的阳光斜照进书房时,詹尼正跪在地板上整理康罗伊的旧文件。
牛皮纸信封装着1853年的庄园契约,她抽出一沓照片时,一张泛黄的银版照片突然滑落。
相纸边缘卷着毛边,后排仆人里站着个穿靛蓝粗布裙的老妇,眼角的皱纹像被风吹皱的泰晤士河。
詹尼的呼吸骤然停滞——那分明是李雪莹的脸,只是多了四十道岁月的刻痕。
更让她心悸的是,老妇胸前的玉蝉吊坠,与李雪莹总别在领口的那枚,连蝉翼上的纹路都分毫不差。
“詹尼?”康罗伊的声音从楼梯传来。
她手忙脚乱地把照片塞进抽屉,却碰倒了墨水瓶。
深褐色的墨迹在相纸上晕开,刚好遮住老妇的半张脸。
“马上来!”她扯过桌布擦手,指甲在木头上刮出刺耳的声响。
当康罗伊推开门时,只看见她蹲在地上收拾文件,发梢垂落,遮住了泛红的耳尖。
午夜的伯克郡庄园飘起细雨。
李雪莹站在顶楼露台,仰头望着被雨雾浸湿的月亮。
她摸出颈间的玉蝉,触手生温,仿佛有脉搏在跳动。
楼下书房的灯还亮着,康罗伊的影子在窗帘上晃动,像一柄正在打磨的剑。
她轻轻哼起童年时奶妈教的童谣,声音被雨打湿,散在风里:“青铜门,玉蝉鸣,寻龙人,踏月行……”
西伯利亚的冻土深处,青铜巨门的震动突然加剧。
门缝里渗出的红光漫过冰层,在雪地上投下扭曲的影子。
门内传来铁链崩断的脆响,像是某种沉睡了千年的东西,终于挣脱了最后一道枷锁。
华盛顿宾夕法尼亚大道1600号的晨雾比往日更浓。
白宫的穹顶在雾中若隐若现,像浮在牛奶里的银币。
某个窗户后,一只戴着黑色皮手套的手推开窗,接住一片飘落的雾珠。
手套指尖绣着十字剑图案,在晨雾中泛着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