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军队新班子履职渐入佳境,林天开始推动“军地协同赋能共赢”的深度融合——将军事保障从“安全守护”延伸至“民生服务”,让军队力量既当“盾牌”,也做“桥梁”,为“共赢”项目注入更多活力。
在非洲某国,林建军的应急保障部队与“共赢妈妈课堂”联动,利用部队医疗资源为当地妇女开展健康体检。军医们不仅诊治常见病,还手把手教她们基础急救知识,甚至协助搭建临时医疗点。当看到非洲妈妈们抱着孩子排队体检时,林建军感慨:“以前觉得军队的职责是打仗,现在才明白,守护和平、助力民生,也是军人的使命。”此次活动后,当地政府主动提出扩大“绿色共赢”光伏项目规模,用清洁能源收益反哺医疗建设。
叶卫国则在边境地区推动“军民共建数字乡村”。他协调北部战区通信部队,为“数字共赢”覆盖的偏远村庄升级网络信号,同时组织官兵教老人用智能手机查询农产品价格、视频连线家人。在某边境村,村民们通过新网络把特色手工艺品卖到了国外,村长特意给部队送来了锦旗:“中国军队不仅保护我们的安全,还帮我们过上了好日子!”这种“军事+民生”的模式,很快在周边10个村庄推广,成为“共赢”项目落地的新样板。
沈保国的海军部队也在海上开辟了“共赢新航线”。针对东南亚某国港口设施落后、影响“数字共赢”设备卸货效率的问题,他协调海军工程部队,协助当地修复港口码头,同时培训当地船员掌握现代化装卸技术。仅三个月,港口吞吐量提升40%,该国商务部长在码头启用仪式上说:“中国海军的帮助,让我们与世界的合作更顺畅,‘共赢’不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改变。”
期间,林天主持召开军地协同推进会,将这些实践经验总结为“三融机制”:
1. 资源融合:军队医疗、通信、工程资源向“共赢”民生项目开放,优先解决当地民众急难愁盼;
2. 人才融合:选拔军队技术骨干担任“共赢”项目技术顾问,同时吸纳当地优秀人才参与部队辅助工作;
3. 文化融合:通过军民联欢、国防教育等活动,增进中外民众相互理解,为“共赢”合作营造良好氛围。
三位老爷子听说这些举措后,特意聚在林家小院翻看相关报道。沈老爷子指着海军协助修复港口的照片说:“保国这孩子,把海军的优势用在了实处,既帮了别人,也彰显了咱们的实力。”林老爷子补充道:“以前总担心‘家族’标签惹麻烦,现在看来,只要干的是利国利民的事,就不怕别人说三道四。”
退休老领导也对“三融机制”给予高度评价:“军地协同是‘共赢’的新突破,既发挥了军队的硬实力,也传递了中国的软实力,这种模式值得在全球推广。”
林天站在中枢办公室,看着墙上不断更新的“共赢”项目地图——红色的安全保障线、蓝色的民生服务点、绿色的合作项目区交织成网,覆盖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他知道,军地协同的深化,让“共赢”战略有了更坚实的支撑;未来,只要继续坚持“任贤用能、军民同心”,定能让和平与发展的种子,在全球开出更绚丽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