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在d国首都召开核心团队会议,当着苏烈、潘不江等“纨绔子弟”的面,抛出一个重磅决定:“所有人立刻交接国内企业事务,交给家族信得过的长辈或同辈管理;一周内全员进驻d国,牵头在能源、农业、物流等领域新建10家本土化企业,目标招聘5万名d国年轻人就业。”
这话一出,会议室瞬间安静。潘不江瞪大了眼睛:“林哥,5万名本地员工?这规模太大了,咱们不仅要建厂房、搭团队,还要培训,万一出问题……”苏烈也皱起眉:“国内企业交给别人管,我爸妈那边怕是会有意见,而且d国虽然安全好转,但毕竟不是主场,兄弟们的安全怎么保障?”
林天早有预案,指着身后的d国地图与企业规划图:“新建企业都围绕现有民生项目布局——叶家牵头建新能源配件厂,配套光伏与风电站;苏家建建材厂,供应跨境铁路项目;潘家建农产品加工厂,对接示范田的收成;赵家建物流分拨中心,打通本地配送网络。每个企业都由你们亲自带队,家族长辈会远程协助,不用担心国内事务衔接。”
接着,他看向特种部队负责人:“所有纨绔团队的安全,由特种部队全权负责——企业选址优先靠近军方驻地,日常出行配备安保人员,遇到突发情况,特种部队会在15分钟内响应。”
特种部队负责人立刻起身表态:“请林书记放心,我们已制定‘企业安保专项方案’,确保所有人的安全万无一失。”
最后,林天语气坚定却带着期许:“你们以前总被贴上‘纨绔’标签,这次去d国,不是去享受,是去干事——建企业、招员工、促就业,让d国年轻人有活干、有希望,这才是‘纨绔’该有的样子:有资源、有能力,更有担当。等项目成了,没人会再只看你们的家族背景,只会记住你们干成的事。”
这番话让在场的纨绔子弟们瞬间热血沸腾。潘不江攥紧拳头:“林哥,我这就回去交接国内基金会事务,下周准时到d国!”苏烈也点头:“我跟我爸说清楚,他肯定会支持——比起守着国内的产业,去d国干一番事业更有意义!”
消息传到国内各家族老爷子耳中,众人不仅没有反对,反而全力支持。林老爷子给林天打来电话:“你这招既锻炼了年轻人,又能深化中d产业合作,一举两得。林家在d国的旧部会全力配合,帮他们解决落地难题。”苏老爷子则直接联系苏烈:“家里的建材企业你放心交给你哥,我已经跟d国建材商打好招呼,帮你们对接原材料供应。”
一周后,纨绔子弟团队陆续抵达d国。潘不江牵头的农产品加工厂选址在中部农业区,刚落地就收到当地农民的热烈欢迎——加工厂不仅能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还能提供近2000个就业岗位。招聘现场,年轻的d国小伙卡里姆拿着简历激动地说:“我之前在示范田学过种植技术,现在能进加工厂工作,既能挣钱,又能学新技能,太幸运了!”
苏烈的建材厂则建在南部港口附近,首批招聘的1500名员工中,有不少是之前失业的港口工人。苏烈亲自给员工做岗前培训:“咱们的建材不仅要供应跨境铁路项目,还要卖到周边国家,大家好好干,以后都能成为技术骨干!”
林天定期到各企业视察,看到纨绔子弟们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后来能熟练协调生产、对接资源,甚至能用简单的当地语言与员工沟通,心中满是欣慰。在叶家新能源配件厂,叶无紫的堂弟叶明正盯着生产线,发现某个零件精度不达标,立刻联系国内厂家调整参数,还手把手教d国技术员检测方法——曾经爱泡酒吧的“公子哥”,如今成了工厂里的“技术带头人”。
三个月后,10家企业全部投产,累计招聘d国年轻人4.8万名,距离5万目标仅一步之遥。d国总统专程到企业考察,看着忙碌的生产线与员工脸上的笑容,紧紧握住林天的手说:“中国不仅帮我们建好了军队、发展了民生,还让我们的年轻人有了希望,这份情谊,d国永远不会忘!”
林天回应道:“这是中d合作的成果,更是两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未来,我们还会继续深化合作,让更多人享受到发展的红利。”
当晚,林天站在d国首都的夜空下,看着各企业亮起的灯火,心中满是坚定。从最初的民生合作,到后来的军事赋能,再到如今的产业联动,中d合作已形成“安全-民生-产业”的完整闭环,而那群曾经的纨绔子弟,也在这片土地上完成了从“家族继承者”到“实干担当者”的蜕变。
他知道,这场跨越国界的“共赢棋局”,因每个人的成长与付出而愈发精彩,而这,正是“胜天半子”最动人的篇章——不是战胜他人,而是成就彼此,在共同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