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衙门内,炭火盆驱不散空气中的寒意。陆铮独自站在巨大的疆域图前,目光死死锁住 潼关 那一点。
周遇吉在中原的胜利,打开了一扇窗,但潼关若失,这扇窗瞬间就会变成吞噬一切的深渊。
“五千新兵,杯水车薪……史可法部刚经历苦战,需要休整,且要防御辽阔江淮……江南财赋已近极限……”陆铮在心中反复权衡,每一个选项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最终,一个极其大胆,甚至可以说是疯狂的念头在他心中成型。他猛地转身,对肃立一旁的周墨林道:“备马,入宫!”
文华殿内,当陆铮平静地说出他的决定时,李标、钱龙锡等阁臣骇然失色。
“陆都督!万万不可!”李标几乎失声,“您乃国之柱石,京畿根本!岂可轻离中枢,亲涉险地?若有不测……”
“是啊,陆都督!潼关危如累卵,您亲去又能如何?无非是多一人殉国罢了!”钱龙锡也急声劝阻。
陆铮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斩钉截铁:“正因为潼关是国本,我才必须去!
如今朝廷能调动的力量已尽,唯有我亲至,方能最大限度凝聚潼关军心,告诉所有将士,朝廷与他们同在,我陆铮与他们同死!这不是去殉国,是去争一线生机!”
陆铮顿了顿,继续道:“京畿防务,有周遇吉新胜之威,史可法稳住江淮,留守的忠武军足以震慑。
内阁有李阁老、钱阁老坐镇,江南有林汝元稳定后方,可保无虞。我意已决,不必再议!”
他的决心与气势,压倒了所有的反对声。更重要的是,所有人都明白,这或许是拯救潼关,也是拯救大明的最后机会。
诏令迅速下达:
陆铮以总督天下勤王兵马、钦差督师 身份,亲率京营最后可机动的 八千忠武军老兵(几乎全是火器兵和骑兵精锐)。
并携带所有库存的优质火药、轰天雷及部分御寒物资,即刻西进,驰援潼关。
周遇吉擢升为河南总兵官,全权负责中原战事,与史可法配合,清剿残寇,巩固收复地区,并伺机威胁李自成侧后。
内阁在李标主持下,总揽朝政,确保江南财赋、各地政务运转不畅。
诏告天下,皇帝(由周太后代言)下《罪己诏》,并明发勤王令,号召天下兵马,尤其是湖广、四川等地尚有力量的将领,速速北上,共赴国难!
陆铮的出征,没有盛大的仪式。在一个飘着细雪的清晨,他身着戎装,最后看了一眼府邸方向(苏婉清抱着幼子,在门内默默垂泪),翻身上马。
率领着这支承载着帝国最后希望的队伍,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西去的官道。
潼关
与此同时,潼关已到了最后时刻。关墙多处坍塌,守军只能依靠临时堆砌的尸墙和残垣断壁进行抵抗。
粮食耗尽,士卒们开始宰杀战马,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惨剧。伤兵得不到救治,在寒风中哀嚎着死去。
孙传庭染病,高烧不退,却依旧不肯下城。曹文诏重伤昏迷。
李自成发动了最后的总攻。潮水般的流寇涌向残破的关隘,守军的箭矢、滚木擂石早已用尽,只能依靠残存的火器(弹药也所剩无几)和血肉之躯进行绝望的搏杀。
潼关,仿佛下一秒就要被这黑色的浪潮彻底吞没。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关东方向,突然响起了沉闷而整齐的脚步声,以及一种不同于流寇杂乱旗帜的鲜明旗号——陆字大纛,迎风猎猎!
“援军!是陆督主的援军!”关墙上,不知是谁用尽最后力气嘶吼了一声。
这声音如同燎原的星火,瞬间点燃了所有守军心中几乎熄灭的希望。已经力竭的士卒们,仿佛被注入了新的力量,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死死顶住了流寇最凶猛的一波进攻。
关外,陆铮看着眼前如同地狱般的战场,没有任何犹豫。
“火器营,前列!目标,攻城流寇后队,覆盖射击!”
“骑兵,两翼散开,袭扰其侧翼,制造混乱!”
“全军,随我旗号,向前推进!接应守军!”
八千养精蓄锐已久的忠武军老兵,如同出鞘的利剑,狠狠地刺入了流寇大军的腰部。
密集的铳声如同死神的镰刀,高效地收割着生命。轰天雷在敌群中爆炸,掀起一片片血雨。
精锐骑兵的反复冲杀,更是让流寇的后阵陷入了极大的混乱。
李自成完全没料到,在这个关头,还会有一支如此精锐的生力军突然出现,而且是由陆铮亲自率领!
流寇久战疲敝,死伤惨重,士气本就到了极限,此刻遭到这突如其来的猛烈打击,前锋与后队脱节,军心瞬间动摇。
“顶住!给我顶住!”李自成在阵中声嘶力竭地呼喊,但败局已像瘟疫一样在军中蔓延。
关内的守军看到援军如此悍勇,也爆发出最后的力气,向外冲杀。
内外夹击之下,流寇的攻势彻底崩溃了。兵败如山倒,无数流寇丢盔弃甲,向后狂奔,自相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
李自成在亲兵的死命护卫下,才得以逃脱。
潼关,守住了。
当陆铮踏上满是血污和尸骸的潼关城墙时,看到的是相互搀扶着、几乎不成人形却眼中含泪的守军。
孙传庭被人搀扶着,挣扎着要向陆铮行礼,被陆铮一把扶住。
“孙大人,曹将军,诸位将士……你们,都是大明的脊梁!”陆铮的声音有些沙哑。
此战,潼关守军十不存一,孙传庭病重垂危,曹文诏重伤未醒。陆铮带来的八千精锐,也折损近千。
但他们终究是赢了,他们为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赢得了一丝喘息之机。
消息传回北京,举城悲喜交加。悲的是守军的惨重伤亡,喜的是潼关终于保住,国祚得以延续。
陆铮站在潼关城头,望着溃退的流寇和西方依旧阴沉的天空,心中并无太多喜悦。他知道,李自成主力未灭,中原尚未完全平定,江南隐忧仍在,辽东猛虎环伺。
这场惨胜,只是将帝国的死刑,改判为死缓。未来的路,依旧漫长而艰难。
但至少,希望的火种,未曾熄灭。他转过身,开始着手整顿潼关防务,救治伤员,并思考着下一步,该如何利用这来之不易的转机,将大明从深渊边缘,一步步拉回来。
这个冬天,异常寒冷,但潼关城头那面残破却依旧飘扬的旗帜,似乎在告诉所有人,大明,还未到最后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