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南京光影
四月的南京城,空气中弥漫着硝烟与玉兰花香混杂的奇特气息。邓枫率领独立旅先头部队入城时,这座六朝古都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剧变。
城墙上的青天白日旗在春风中猎猎作响,街道两旁挤满了欢呼的民众。学生们挥舞着彩旗,商人们燃放鞭炮,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然而在这片欢腾的表象下,邓枫敏锐地捕捉到了暗流的涌动。
“旅座,总司令部命令我部接管太平门至中山门一线防务。”罗友胜递上刚收到的命令,脸上带着几分兴奋,“听说总司令马上就要进城了。”
邓枫扫了一眼命令书,目光停留在“严密监视可疑人员流动”这一条上。这句话看似平常,但在当前形势下别有深意。
“按计划布防。”他简短下令,“特别注意各外国使馆区和银行周边。”
部队在市民的夹道欢迎中向指定防区开进。邓枫骑在马上,目光警惕地扫视着街道。他注意到,除了欢庆的民众外,还有不少身着便装但行动矫健的人在人群中穿梭。这些人彼此间用眼神交流,显然是有组织的。
更让他警惕的是,在一些街口,已经出现了佩戴“工人纠察队”袖标的人员在维持秩序。这些纠察队员纪律严明,组织有序,与周围狂欢的氛围形成微妙对比。
到达防区后,邓枫立即登上城墙视察。从城垛望下去,南京城全景尽收眼底。长江如带,紫金山如屏,这座刚刚光复的古都展现出令人心醉的美丽。
但当他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时,却在美丽的表象下发现了更多不寻常的迹象:下关码头附近有部队在秘密调动,的外国军舰在江面上游弋,几个制高点上已经架设了机枪阵地。
“旅座,刚接到报告,一支特别部队接管了火车站。”侦察连长前来汇报,“他们拒绝透露所属部队编号。”
邓枫心中警铃大作。这种异常调动,往往预示着重大变故。
傍晚时分,他奉命前往总司令部参加军事会议。会议设在原江苏督军府内,这座中西合璧的建筑如今成为了北伐军的指挥中枢。
在踏入会议室的那一刻,邓枫就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氛。与会的将领们虽然都在谈论战事,但眼神中却多了一丝难以言说的戒备。
“邓旅长来得正好。”陈参谋长向他招手,“你部驻防的区域很重要,特别是毗邻各国使馆区,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
“卑职明白。”邓枫谨慎应答。
会议主要讨论了南京的城防安排,但邓枫注意到,每个部队的防区划分都暗藏玄机。一些被认为“可靠”的部队被安排在关键位置,而其他部队则被调往城外。
更让他心惊的是,在会议间隙,他无意中听到两个高级参谋的低声交谈:
“......名单都拟好了吗?”
“差不多了,就等命令。”
“这次要干净利落,不能留下后患。”
邓枫装作若无其事地走开,但心中已经掀起了惊涛骇浪。虽然谈话内容隐晦,但他明白,“清党”行动已经迫在眉睫。
会议结束后,他以检查防务为名,特意绕道经过了几处关键地点。在毗邻美国领事馆的一条小巷里,他看见几个便衣人员正在秘密集会。其中一人的侧影让他心头一震——那是上海青帮头目杜月笙的手下。
青帮势力介入,意味着事态已经超出了单纯的军事行动范畴。
回到旅部时已是深夜,但邓枫毫无睡意。他摊开南京城防图,用红笔标记出所有异常调动的部队位置,以及各派势力的分布范围。
图案逐渐清晰:一支无形的绞索正在南京城缓缓收紧。
“旅座,有客到访。”卫兵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来人是总司令部的一名副官,带着一个密封的文件袋。
“邓旅长,这是周主任让转交给您的。”副官递过文件袋,“他说您看完就明白该怎么做。”
邓枫打开文件袋,里面是一份手写的名单和一道手令。名单上列出了南京城内二十多个“需要特别监视”的地点,包括几个工会办事处、学生联合会和报馆。手令则授权他“在必要时可以采取一切手段维持秩序”。
他的目光在手令末尾的签名上停留良久——那是总司令的亲笔签名。
送走副官后,邓枫独自在灯下沉思。这道手令既是信任,也是考验。如果他严格执行命令,就将成为清洗行动的同谋;如果阳奉阴违,则立即会引来杀身之祸。
就在这时,窗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他走到窗前,看见一队士兵正在街口设立路障,对过往行人进行盘查。而在不远处的巷口,几个工人打扮的人正在暗中观察。
南京城的夜色中,危机四伏。
邓枫迅速做出决定。他召来罗友胜,下达命令:
“从即日起,我防区内所有哨卡增加双岗,但对普通民众的盘查要从简。特别是对学生和工人,只要没有携带武器,一律放行。”
“旅座,这会不会太宽松了?”罗友胜有些担心。
“非常时期,稳定人心更重要。”邓枫意味深长地说,“记住,我们的任务是维持秩序,不是制造恐慌。”
这个看似平常的部署,实际上为可能遭受迫害的人留下了一条生路。
当罗友胜领命而去后,邓枫用密写药水在一份普通的军情报告背面写下了紧急情报:
“南京已布网,名单已下达。各联络点危,速转移。”
这封情报将在明天清晨,通过采购蔬菜的后勤车辆送出城。这是他目前唯一能做的警告。
做完这一切,他再次走到窗前。南京城的万家灯火在夜色中闪烁,这座刚刚光复的古都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而在那些光影交错处,一场改变无数人命运的风暴正在酝酿。邓枫知道,从今夜起,他每一步都将走在刀刃上。
远处的长江在月光下静静流淌,千百年来见证了多少王朝兴衰。而今夜,它又将见证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的到来。
黎明前的黑暗中,邓枫的目光格外坚定。无论前方还有什么在等待,他都将继续履行“启明”的使命,在这至暗时刻守护着希望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