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唐朝的狠人,李靖绝对得占个c位。这人不光会打仗,还特会“不按常理出牌”,尤其征讨萧铣那回,硬是把一场“老天爷都不看好”的仗,打成了教科书级别的神操作——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人家居然挑长江涨大水的时候带兵渡江,还把战船当“迷惑道具”用,把萧铣的部队耍得团团转。
那是武德四年,李靖带着唐军要收拾南方的萧铣。萧铣也不是软柿子,占着长江天险,手下兵多船多,早把沿江重镇守得跟铁桶似的。眼瞅着唐军到了江边,老天爷还来添乱——梅雨季节一到,长江水位“噌噌”往上涨,江面宽得能望断眼,浪头大得能把小船掀翻。唐军将士一看这架势,脸都白了,私下里嘀咕:“这哪是打仗?这是送命啊!”有个老将直接找李靖,拍着大腿说:“将军,咱再等等呗!等水退了再过江,不然船一翻,兵都没了,还打啥仗?”
换旁人说不定就听劝了,可李靖偏不。他蹲在江边看了半天水,突然一拍膝盖:“就现在!要的就是这涨水天!”将士们都傻了,以为将军被浪头拍懵了。李靖却笑着解释:“你们想啊,萧铣那边肯定也觉得水大,咱们不敢来,指定放松警惕了——这时候咱们冲过去,跟摸黑进他家院子似的,他能反应过来?”
你还别说,真让李靖猜着了。萧铣的守军见江水滔滔,早把战船拴在码头,士兵要么在营里喝酒,要么回家陪老婆孩子,连岗哨都少了一半。唐军这边,李靖让人把大船加固,小船上铺木板,选了个风稍微小点儿的清晨,一声令下,船队跟离弦的箭似的往对岸冲。等萧铣的守军听见动静,探头往江里一看——好家伙,密密麻麻的唐军船都快到跟前了,吓得鞋都来不及穿,要么往城里跑,要么直接扔了兵器投降。没半天功夫,唐军就拿下了萧铣的重镇夷陵。
打下夷陵后,将士们可乐坏了,围着缴获的几十艘萧铣战船打转,有人说要改成唐军的运输船,有人说要拆了做木料。李靖却又出了个“怪主意”:“别拆别改,把船锚砍了,让它们顺着江往下漂!”这下不光将士们懵了,连身边的副将都急了:“将军,这船是好东西啊!扔了多可惜?下游还有萧铣的大军呢,让他们捡着了,不是给咱们添堵吗?”
李靖却捋着胡子笑:“我要的就是让他们‘捡着’!”原来下游的萧铣大军,正等着夷陵的消息呢。结果某天早上,士兵突然喊:“快看!江面上飘来好多船!”将领跑出来一看,只见几十艘空船顺着江水漂下来,船板上还沾着点血迹——这一下,全军都慌了:“夷陵肯定丢了!不然船怎么会飘下来?唐军说不定马上就到了!”
本来萧铣的下游部队还挺有底气,想着“夷陵易守难攻,唐军一时半会儿打不下来”,结果空船一漂,军心直接乱了。有人说要撤退,有人说要投降,将领怎么吆喝都没用。趁着敌军乱作一团,李靖带着唐军顺江而下,没费多大劲就把下游的据点一锅端了。等萧铣收到消息,唐军都快打到他的老巢江陵了,最后没办法,只能开城投降。
后来有人问李靖:“您咋就敢在涨水天渡江,还敢扔战船呢?”李靖摸着后脑勺笑:“其实也没啥,就是别人觉得‘不能干’的事,我多琢磨了琢磨——水大是危险,但危险也能藏着机会;战船是宝贝,但宝贝也能当‘幌子’用。打仗跟过日子一样,别总盯着‘大家都这么干’,多想想‘能不能换个法子干’,说不定就有惊喜。”
司马光说
《资治通鉴》里写这段的时候,特意夸李靖“临机果决,善用天时”。其实司马光想讲的,不只是一场胜仗——他觉得,好多事看着“不可能”,不是真的做不到,而是人被“常规”捆住了手脚。就像长江涨水,别人只看见“险”,李靖却看见“机”;别人只把战船当“武器”,李靖却把它当“信号”。这种“不被惯性牵着走”的脑子,比千军万马还管用。
作者说
李靖这仗,放在今天看也特有意思——它像给我们提了个醒:“常规认知”有时候就是个“坑”。比如有人觉得“下雨天不好出门”,可有人就靠雨天卖伞赚了钱;有人觉得“旧东西没用”,可有人就靠翻新旧物做成了生意。李靖的厉害,不是他比别人勇敢,而是他比别人多了个“反向思考”的习惯:别人怕“危险”,他就利用“危险”;别人惜“资源”,他就盘活“资源”。而且他不是瞎折腾,每一步都算准了——涨水天渡江,算准了敌军会放松警惕;空船漂流,算准了敌军会心生恐慌。这种“打破常规又不脱离实际”的智慧,比单纯的“敢想”更重要。
本章金句:常规是给多数人走的路,少数人的机会,往往藏在“别人不敢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