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那阵子,天下各路反抗隋炀帝的斗争风起云涌,到处都是揭竿而起的主儿,今天你占个城,明天他称个王,各路英雄好汉跟找工作拆盲盒似的——运气好碰上个明主,能施展拳脚;运气差遇着个奇葩,那真是憋屈得慌。秦叔宝和程咬金这俩“职场老炮”,就曾在王世充的阵营里,体验了一把“高薪但糟心”的打工生活,最后干脆上演了一出“战场辞职”,跳槽到了李世民麾下,成了唐初职场逆袭的经典案例。
先说说王世充这人,论起“画饼”和“装样”,在当时的各路老板里绝对能排得上号。他知道秦叔宝能打——当年秦叔宝在战场上,一匹马一杆枪,能把敌人杀得找不着北,江湖上都传“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也知道程咬金勇猛——三板斧下去,再硬的对手也得懵一会儿,人送外号“混世魔王”。为了留住这俩猛将,王世充那是下了血本:给秦叔宝封了个“龙骧大将军”,听着就霸气,俸禄给得足,连秦叔宝家里的仆役都跟着沾光;给程咬金也按了个“将军”头衔,出门配的车马、穿的甲胄,都是当时顶好的料子。不知情的人见了,都得说一句“王老板真舍得,这待遇没谁了”。
可日子一长,秦叔宝和程咬金就发现不对劲了——这王世充表面上客客气气,背地里跟揣了个算盘似的,噼里啪啦净打些小九九。有一回军营里操练,一个小兵不小心把兵器掉在了地上,刚好王世充路过,当场脸就沉了,嘴里说着“治军要严”,转头就把那小兵杖责了二十,还顺带把管操练的校尉骂了一顿。可转头他自己的侄子犯了军纪,私拿了老百姓的粮食,他却轻描淡写一句“年轻人不懂事”,就给糊弄过去了。秦叔宝看在眼里,心里就犯了嘀咕:“这老板双标也太明显了,跟着他干,指不定哪天就背锅了。”
更让俩人受不了的是王世充的“猜忌病”。他总怕手下人不服他,每天跟个侦探似的,派眼线盯着各个将领的动静。有次程咬金跟几个副将一起吃了顿饭,聊了聊战场上的战术,没过两天王世充就找他问话,拐弯抹角问“昨天跟谁吃饭了?聊了些啥?”那眼神跟审犯人似的,把程咬金问得一肚子火,回来就跟秦叔宝吐槽:“这哪是当将军,这分明是当囚犯!连跟同事吃个饭都要被盯梢,再待下去我非得憋出病来。”
秦叔宝也有同感。有一回他向王世充提建议,说眼下粮草紧张,不如先跟周边的小势力结盟,互通有无,缓解一下供给压力。结果王世充没等他说完,就皱着眉打断:“你是觉得我不会管粮草?还是想勾结外人?”一句话把秦叔宝噎得说不出话来——合着好心提建议,倒成了“别有用心”。打那以后,秦叔宝就彻底凉了心,私下里跟程咬金说:“这老板不光双标,还爱听谗言,咱们俩就跟揣着宝贝进了贼窝似的,本事没处使,还得天天防着被算计,这班儿上得太不痛快了。”
俩人就这么憋着,直到九曲那一战,终于找到了“辞职”的机会。那天王世充带着大军跟唐军对峙,阵前旌旗招展,喊杀声震天。秦叔宝和程咬金各带了几十个心腹骑兵,本来该冲上去厮杀,可俩人对视一眼,心里都有了主意。他们领着人往西边走了百十来步,突然勒住马,翻身下马,朝着王世充的方向拱了拱手——这姿势,不像是要上阵,倒像是要告别。
王世充在阵前看得一愣,还以为他俩要请示什么,正想喊话,就听秦叔宝朗声道:“王将军,您待我们不薄,给了我们高位厚禄,这份情我们记着。可您生性猜忌,又爱听小人谗言,我们俩是来打仗的,不是来天天提心吊胆过日子的。这地方不是我们能托付终身的去处,今天就跟您辞行了,望您多保重!”
这话一说完,王世充脸都绿了,气得手指着他俩,半天说不出话来——他哪儿想到,这俩猛将居然敢在两军阵前“裸辞”,还把他的毛病当众抖了出来,这脸可丢大了!旁边的士兵也都看傻了,忘了手里的兵器还举着。
程咬金更干脆,说完话就翻身上马,拍了拍马背对秦叔宝说:“兄弟,别跟他废话了,咱走!”秦叔宝一点头,俩人领着几十号人,朝着唐军的阵营就奔了过去。王世充的手下想追,可一看秦叔宝和程咬金那杀气腾腾的样子,没人敢上前——谁都知道这俩人力气大、枪法好,真追上去,指不定自己先成了枪下鬼。
这边李世民正在阵前观察战局,老远就看见一群骑兵朝自己这边来,还以为是王世充派来偷袭的,正想下令防备,就认出了领头的是秦叔宝和程咬金。李世民高兴得差点从马背上跳下来——他早就听说这俩人是难得的猛将,一直想招揽,没想到今天居然主动来投!
等秦叔宝和程咬金到了跟前,李世民赶紧翻身下马,亲自迎了上去,握着俩人的手说:“二位将军能来,真是如虎添翼!我这儿别的没有,就缺你们这样能打仗、敢担当的好汉!”当场就给秦叔宝封了“马军总管”,让他管着骑兵,专门负责冲锋陷阵;给程咬金封了“左三统军”,让他带着步兵,配合骑兵作战。待遇虽然没王世充给的那么“虚头巴脑”,但胜在实在——李世民不猜忌、不搞双标,有话直说,有功就赏,俩人这下才算找着了“对味儿”的老板。
后来秦叔宝和程咬金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打窦建德、灭刘黑闼,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的常客。有人后来问秦叔宝:“当初王世充给你那么高的官,你为啥非要走?”秦叔宝笑了笑说:“打工嘛,图的不光是钱,还得图个顺心。要是老板天天疑神疑鬼,你就算拿着金山银山,心里也不踏实。跟着李将军,我不用防着被人背后捅刀子,能安心打仗,这比啥都强。”
司马光说
《资治通鉴》里写这段的时候,没少吐槽王世充“伪善猜忌,终失良将”。司马光认为,自古成大事者,都得有“容人之量”和“识人之明”。王世充明明手里握着秦叔宝、程咬金这样的“王牌”,却因为自己的猜忌和偏听偏信,把人逼得跳槽,这不是自断臂膀吗?反观李世民,知道人才难得,待人以诚,所以能聚拢一批好汉,最后平定天下。这就跟种地似的,你要是天天怀疑种子长不好,还不给它浇水施肥,再好的种子也长不出好庄稼;你要是用心照料,信任它能发芽,最后才能有好收成。
作者说
秦叔宝和程咬金的“跳槽”,放在今天看,其实是一场特别清醒的“职业选择”。很多人找工作时,容易被“高薪”“高位”这些表面条件迷惑,忽略了“老板人品”“团队氛围”这些看不见的因素。王世充给的待遇再高,本质上是把人才当成“工具”,用物质捆绑,却不懂“尊重”和“信任”才是留住人的关键;而李世民看重的是人才的“价值”,给他们施展的空间,让他们觉得“被需要”“被认可”。这就像咱们现在选公司,有的公司天天画大饼,却连基本的尊重都做不到;有的公司可能薪资不是最高,但能让你安心做事、快速成长——后者才是能长久待下去的地方。而且俩人“辞职”的方式也够体面,没有偷偷摸摸跑路,而是当面说清缘由,既给了王世充面子,也守住了自己的底线,这份坦荡,比“跳槽”本身更值得琢磨。
本章金句:选老板如选路,路对了,再远也能走到头;路错了,再近也会绕弯路。
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在王世充手下拿着高薪却天天被猜忌时,你会像秦叔宝、程咬金一样果断“辞职”,还是会先忍着观望?要是你遇到李世民这样的老板,又会用什么方式证明自己的价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