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章:雨后药香
赵德贵的事了结后,断星崖像是被一场透雨洗过,连空气都变得清爽。清晨的露水挂在药圃的叶尖上,晶莹剔透,被初升的太阳一照,折射出细碎的光。
小石头背着药篓在后山采药,露水打湿了裤脚,凉丝丝的却舒服。他专挑那些被雨水润透的草药挖——知母的根须在湿土里显得格外白净,苍术的断面泛着淡淡的黄,连平日里不起眼的蒲公英,都攒着股子水灵劲儿。
“这雨下得好,”他把一株带泥的柴胡放进篓里,“太爷爷说‘雨生百谷’,这时候的药,药性最足。”
林婉儿跟在后面,手里拿着本药草图鉴,时不时停下来比对。“你看这株是不是防风?叶子有点像,但根好像更粗些。”
小石头凑过去看了看,笑着点头:“是防风,这叫‘大头防风’,长在背阴的石缝里,根才长得这么壮。入药的时候得去芦头,不然会发燥。”他一边说,一边示范着怎么挖——先松动周围的土,再顺着根须的方向慢慢刨,生怕弄断一丝根须。
林婉儿学得认真,指尖沾了些湿泥,却毫不在意。“以前总觉得采药容易,没想到这么多讲究。”
“就像做人,”小石头直起身,擦了擦额头的汗,“得细心,得耐烦,急了就出岔子。”
两人往深处走,林子里的雾气还没散,像层薄纱裹着树影。忽然闻到一股浓郁的香,清苦里带着甜,是天麻的味道。小石头眼睛一亮:“顺着这香味走,准能找到好天麻。”
果然,在一棵老松树的根部,几株天麻正从腐叶里钻出来,黄褐色的茎秆笔直,顶着小小的花穗。“这东西娇贵,得用竹片挖,不能沾铁器。”小石头从药篓里拿出竹片,小心翼翼地剥离周围的泥土,天麻的块茎白白胖胖的,像串迷你的洋芋。
“这能治头痛吧?”林婉儿蹲在旁边看,“上次王奶奶说头晕,用这个是不是管用?”
“不光治头痛,还能安神。”小石头把挖好的天麻放进铺着油纸的小筐里,“回去蒸了切片,给王奶奶送去些。”
正说着,林婉儿忽然“呀”了一声,指着不远处的石崖:“那是不是灵芝?”
小石头顺着她指的方向看,石崖背阴处果然长着几株灵芝,赤红色的菌盖边缘还卷着,带着新鲜的光泽。“是赤芝!长在这青石缝里,少说也有三年了。”他攀着石缝爬上去,小心地把灵芝连土挖下来,“这东西可遇不可求,能补气安神,比寻常药材金贵多了。”
林婉儿接过灵芝,小心翼翼地放进药篓最上层,像是捧着件稀世珍宝。“今天真是运气好。”
下山时,药篓已经沉甸甸的。林子里的雾气散了,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两人踩着厚厚的腐叶,脚步声被“沙沙”的声响盖过,只有药香一路跟着,浓得化不开。
回到药铺,阿芷正在院里翻晒前几日收的艾叶,青灰色的叶子晒得半干,散着股特殊的苦香。“采了这么多好东西?”她看着药篓里的天麻和灵芝,眼睛一亮,“这赤芝得好好晾着,留着给身子虚的人补补。”
小芽儿凑过来,踮脚看药篓里的草药,指着一株开着紫花的植物问:“爹,这是什么?花好看。”
“这叫紫菀,能治咳嗽。”小石头拿起那株紫菀,给她看根部,“你看这根须,像不像老爷爷的胡子?”
小芽儿咯咯地笑:“像!太爷爷的胡子就是这样的。”
李逸风从镇上回来,手里提着个纸包:“刚路过布店,看到块好料子,天蓝色的,给婉儿做件新褂子正好。”他把纸包递给林婉儿,脸上带着点不好意思。
林婉儿打开一看,料子是上好的细棉布,摸着手感柔软。“逸风哥,这太贵重了……”
“不贵重,”李逸风挠挠头,“上次你帮我缝的药囊,街坊都说好看,这点东西算谢礼。”
阿芷在一旁笑着打圆场:“收下吧,逸风的心意。正好天热了,做件单褂子穿着凉快。”
林婉儿红着脸收下,低头去帮小石头整理草药。小石头把天麻切成薄片,放在竹匾里晾晒,阳光照在薄片上,透着淡淡的黄,药香混着艾叶的苦香,在院子里漫开。
傍晚时,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的,打在屋檐上沙沙响。阿芷煮了锅紫苏粥,紫绿色的粥里飘着姜丝,暖乎乎的。一家人坐在屋里喝粥,听着雨声,看着窗外被雨水洗得发亮的药圃,心里都静悄悄的。
小石头喝着粥,忽然想起太爷爷说的,“药香里藏着日子的味道”。是啊,这雨后的药香,有苦,有甜,有清,有浓,就像这一天天过着的日子,踏实,且有滋有味。
雨还在下,药圃里的草药在雨里轻轻摇,像是在回应这安稳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