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熙三百七十四年,夏。
东海的盛夏,骄阳似火,海面波光粼粼。然而,这份平静之下,却暗流涌动。一支由日本九州大名“织田信长”派遣的庞大舰队,打着“勘合贸易”的幌子,实则暗藏杀机,悄然逼近长明国的东南沿海。
消息传回京城,朝野震动。自二十年前姜磊平定倭寇之乱后,东南海疆已太平多年,水师建设也因此有所松懈。如今强敌猝至,满朝文武一时间竟有些手足无措。
太和殿内,年轻的皇帝姜弘面色凝重,看着手中的急报。“诸位爱卿,倭国舰队来势汹汹,号称十万,战船千艘,已攻陷我澎湖列岛,正向泉州、宁波方向进军。你们可有退敌之策?”
兵部尚书首先出列,沉声道:“陛下,倭国水师素来凶悍,且战船精良。臣以为,当立刻调遣南北两京水师主力,会师东南,再与倭寇决战。”
“不可!”户部尚书立刻反驳,“南北水师相隔遥远,集结至少需一月之久。倭贼势如破竹,泉州、宁波危在旦夕,岂能等得?”
就在众臣争论不休之际,一个略显稚嫩却异常坚定的声音响起:“陛下,臣愿请命,率领福建水师,前往迎敌!”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武将行列的末尾,一名身着白色铠甲的年轻将领出列。他约莫二十三四岁年纪,面容俊朗,眼神锐利如鹰,正是新任福建水师参将——沈惊鸿。
沈惊鸿出身江南水师世家,其父曾是姜磊麾下的得力干将。他自幼在船上长大,精通水性,熟读兵书,更对海战战术有着独到的见解。只是因其年轻,一直未得重用。
“沈将军,”宰相张延龄皱了皱眉,语气中带着一丝质疑,“你可知倭国舰队的实力?十万大军,千艘战船,你仅凭福建水师那三万兵力,五千战船,如何能敌?”
沈惊鸿毫不畏惧,朗声道:“宰相大人,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倭国舰队虽看似强大,实则骄横轻敌,且长途奔袭,补给困难。福建水师熟悉东海地形,更有沿海百姓相助,臣有信心,能挫其锐气,守住海疆!”
姜弘看着沈惊鸿,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知道沈惊鸿的才华,也明白此时需要的是勇气和担当。“好!朕就封你为‘靖海先锋’,率领福建水师,即刻前往澎湖列岛,阻击倭寇!朕再命广东水师和浙江水师火速驰援,听你调遣!”
“臣,领旨谢恩!”沈惊鸿躬身行礼,声音铿锵有力。
三日后,沈惊鸿率领福建水师,从福州港扬帆起航。三万水师将士,五千艘战船,在他的指挥下,排成整齐的阵型,浩浩荡荡地驶向东海。
舰队行至台湾海峡时,沈惊鸿接到斥候回报,倭国舰队主力已在澎湖列岛的马公港登陆,并开始修建防御工事,准备以此为据点,进攻泉州。
“传令下去,舰队放慢速度,隐蔽前进,在澎湖列岛西侧的‘虎井屿’附近海域待命。”沈惊鸿站在旗舰“镇海号”的甲板上,目光如炬,“另外,派一队快船,前往泉州、漳州等地,通知地方官员组织百姓疏散,加固城防。”
“是!”
舰队悄悄抵达虎井屿附近海域后,沈惊鸿立刻召开军事会议。
“诸位将军,”沈惊鸿指着海图,沉声道,“倭贼在马公港登陆,自以为占据了有利地形,必然放松警惕。我们的计划是,今夜三更,兵分三路,突袭马公港。一路由我率领,从正面进攻,吸引敌军注意力;一路由王将军率领,从侧翼迂回,切断敌军的退路;一路由李将军率领,偷袭敌军的战船停泊地,烧毁他们的战船!”
“将军英明!”众将齐声应道。
夜幕降临,东海之上,月色朦胧,海风呼啸。沈惊鸿率领中路舰队,悄无声息地靠近马公港。港口内,倭国士兵大多已经入睡,只有少数哨兵在来回巡逻。
“放!”随着沈惊鸿的一声令下,舰队上的火炮同时开火。
“轰轰轰——”巨大的爆炸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港口内的倭国士兵顿时陷入一片混乱。
“敌袭!敌袭!”哨兵的呐喊声此起彼伏。
倭国将领“德川家康”从睡梦中惊醒,得知长明国水师来袭,立刻下令士兵们组织抵抗。然而,此时的倭国军队早已乱作一团,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防御。
沈惊鸿率领中路舰队,趁机冲入港口,士兵们纷纷跳上码头,与倭国士兵展开了激烈的厮杀。沈惊鸿手持一把长剑,身先士卒,冲入敌阵。他的剑法灵动迅捷,每一剑都能精准地刺向敌人的要害。一名倭国武士挥舞着长刀,向他劈来,沈惊鸿侧身避开,同时长剑一送,刺入了那名武士的胸口。
与此同时,王将军率领的侧翼舰队也成功切断了倭国军队的退路,李将军率领的舰队则偷袭了倭国的战船停泊地。熊熊大火燃起,照亮了整个夜空,一艘艘倭国战船被烧毁,沉入海底。
德川家康看着眼前的惨状,知道大势已去,只得率领残部,乘坐几艘小船,狼狈地逃离了马公港。
沈惊鸿率领水师将士,乘胜追击,又斩杀了不少溃逃的倭国士兵,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物资。
澎湖列岛之战,长明国水师大获全胜,斩杀倭寇两万余人,烧毁战船三百余艘,收复了澎湖列岛。
消息传回京城,姜弘龙颜大悦,下令嘉奖沈惊鸿及福建水师全体将士,封沈惊鸿为“靖海侯”,任命他为福建水师提督,全面负责东南沿海的防务。
不久后,广东水师和浙江水师也相继赶到,与福建水师会师。沈惊鸿利用这次机会,对三支水师进行了整合和训练,改进了战船和武器装备,提高了水师的整体战斗力。
几个月后,织田信长再次派遣大军,试图夺回澎湖列岛。这一次,沈惊鸿早有准备。他利用东海复杂的洋流和暗礁,设下了一个巨大的“口袋阵”。
当倭国舰队进入埋伏圈后,沈惊鸿下令舰队封锁出口,然后从四面八方发起攻击。倭国舰队被打得晕头转向,首尾不能相顾。
沈惊鸿亲自率领旗舰“镇海号”,冲向倭国的主力战船。两艘巨舰相撞,发出一声巨响。沈惊鸿率领士兵们,跳上倭国的战船,与倭寇展开了殊死搏斗。
激战中,沈惊鸿遇到了倭国的主将“丰臣秀吉”。丰臣秀吉手持一把武士刀,气势汹汹地向他冲来。沈惊鸿毫不畏惧,挥剑迎战。
两人你来我往,打得不可开交。丰臣秀吉的刀法凶猛彪悍,招招致命;沈惊鸿的剑法则灵动飘逸,攻防兼备。
几十个回合下来,丰臣秀吉渐渐体力不支,刀法也慢了下来。沈惊鸿抓住一个破绽,长剑一挑,挑飞了丰臣秀吉手中的武士刀,然后一脚将他踹倒在地。
“拿下!”沈惊鸿大喝一声。
几名水师士兵立刻冲了上去,将丰臣秀吉生擒活捉。
倭国舰队见主将被俘,顿时军心大乱,纷纷放下武器投降。
这场东海之战,长明国水师彻底击溃了倭国的入侵舰队,斩杀倭寇五万余人,俘虏三万余人,缴获战船五百余艘。织田信长经此一败,元气大伤,再也不敢轻易侵犯长明国的东海疆土。
东南海疆再次恢复了平静。
沈惊鸿站在“镇海号”的甲板上,望着一望无际的东海,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场胜利来之不易,是水师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将军,”副将走上前来,恭敬地说道,“陛下派人送来圣旨,召您即刻返回京城,接受封赏。”
沈惊鸿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他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守护东海疆土,保卫国家的和平与安宁,将是他一生的责任。
当沈惊鸿率领水师将士返回京城时,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欢迎。皇帝姜弘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在城门外迎接,对他大加赞赏。
“沈将军,你此次平定倭乱,立下了不世之功,真是我长明国的栋梁之才!”姜弘欣慰地说道。
“陛下过奖了。”沈惊鸿躬身道,“为陛下分忧,为国家效力,是臣的本分。”
姜弘点了点头,说道:“朕决定,设立‘东海都护府’,任命你为都护,全面负责东海的军事和政务。希望你能再接再厉,守护好我长明国的东海疆土。”
“臣遵旨!”
沈惊鸿再次返回东海,致力于东海的防务建设和民生发展。在他的努力下,东海的水师日益强大,沿海的百姓安居乐业,丝绸之路的海上航线也更加繁荣昌盛。
从姜承宇与苏慕言的陆上传奇,到沈惊鸿的海上风云,长明国的英雄故事,在海陆两个战场上,不断续写着新的篇章。而这份“青衿之志”,也将在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身上,永远传承下去,照耀着长明国的万里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