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熙三百七十二年,春。
沧京城的春天,总是带着万物复苏的生机。太和殿内,年轻的皇帝姜弘正襟危坐,听着兵部尚书关于北境防务的奏报。他已登基两年,褪去了初登帝位时的青涩,眉宇间多了几分帝王的沉稳与决断。
“陛下,漠北汗国经过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实力有所恢复,近来又开始在边境频繁活动,劫掠我朝商队,气焰日渐嚣张。”兵部尚书躬身奏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
姜弘的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的扶手,目光锐利地扫过殿内众臣:“诸位爱卿,漠北狼子野心,屡教不改。此次若再姑息,必成大患。你们可有良策?”
宰相张延龄出列奏道:“陛下,漠北骑兵骁勇善战,来去如风,若贸然出兵,恐难取胜。臣以为,当以防御为主,加固北境城防,同时派遣使者前往漠北,晓以利害,劝其罢兵。”
“张宰相此言差矣!”一个年轻而有力的声音响起。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武将行列中,一名身着铠甲的年轻将领出列,正是姜轩的孙子,年仅二十二岁的姜继业。他身姿挺拔,眼神锐利,颇有当年姜承宇的风采。
“姜将军有何高见?”姜弘问道,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姜继业躬身道:“陛下,漠北蛮夷,素来欺软怕硬。使者交涉,只会让他们觉得我朝软弱可欺,更加助长其嚣张气焰。臣以为,当主动出兵,给予漠北汗国沉重打击,使其不敢再轻易犯境!”
“放肆!”张延龄怒喝道,“你一个毛头小子,懂什么军国大事?北境防线绵延千里,漠北骑兵机动性极强,我军若主动出击,极易陷入被动!”
“张宰相此言才是危言耸听!”姜继业毫不畏惧地反驳,“漠北虽骑兵精锐,但他们粮草匮乏,补给困难,难以持久作战。我军只需集中优势兵力,寻其主力决战,必能一举破敌!”
两人在殿上争执不下,众臣也分成两派,争论不休。
姜弘抬手示意众人安静,沉声道:“朕意已决,出兵北伐!姜继业!”
“末将在!”姜继业精神一振,高声应道。
“朕封你为北伐先锋,率领三万京营禁军,即刻北上,探查漠北军虚实,伺机袭扰其粮草补给线。”
“末将领命!”
姜弘又看向另一名年轻将领,苏辰的曾孙苏承志,说道:“苏承志!”
“末将在!”苏承志出列,他与姜继业同龄,文武双全,是京营中的后起之秀。
“朕命你为副将,协助姜继业统领先锋部队。务必谨慎行事,不可轻敌。”
“末将领命!”
退朝后,姜继业和苏承志一同走出皇宫。
“继业,此次北伐,陛下对你寄予厚望,我们一定要打出长明国的威风!”苏承志兴奋地说道。
姜继业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放心吧,承志。我姜家世代镇守边疆,岂能辱没了先辈的威名?此次出征,我们定要直捣漠北王庭,让那些蛮夷知道我长明国的厉害!”
三日后,姜继业和苏承志率领三万京营禁军,浩浩荡荡地向北境进发。
与此同时,北境都护府内,都护李毅正焦急地等待着朝廷的援军。漠北汗国的骑兵已经多次越过边境,劫掠了多个村庄,杀害了不少百姓,北境军民人心惶惶。
“报——!”一名斥候跑了进来,“启禀都护大人!朝廷派来的北伐先锋部队已经抵达城外,领军将领是姜继业将军和苏承志将军!”
李毅心中一喜,立刻亲自出城迎接。
“末将李毅,参见姜将军、苏将军!”李毅对着两人躬身行礼。
“李都护不必多礼。”姜继业扶起他,“我们奉陛下之命,前来支援北境。漠北军的情况如何?”
李毅叹了口气:“漠北军主力约五万骑兵,在‘克鲁伦河’畔扎营,时常派遣小股部队南下劫掠。他们机动性太强,我们几次追击,都被他们逃脱了。”
姜继业点了点头,说道:“李都护放心,我们此次前来,就是要解决漠北之患。承志,你立刻率领一万士兵,加强北境各卫所的防御,防止漠北军偷袭。我率领两万士兵,前往克鲁伦河附近,探查漠北军的大营虚实。”
“好!”苏承志应道。
姜继业率领两万士兵,日夜兼程,赶往克鲁伦河。经过三日的急行军,他们终于抵达了克鲁伦河附近的一片密林。
“将军,前面就是漠北军的大营了。”一名斥候指着远处说道。
姜继业拿起望远镜,仔细观察着漠北军的大营。只见大营连绵数里,营门紧闭,守卫森严。营外有不少巡逻的骑兵,警惕性很高。
“看来漠北军早有防备。”姜继业放下望远镜,沉思道,“硬攻肯定不行,我们得想个办法,诱敌深入。”
他想了片刻,对身边的副将说道:“你率领五千士兵,在大营附近的山谷中设伏。我率领一万五千士兵,前去挑战,佯装败退,将漠北军引入山谷。一旦他们进入埋伏圈,你就立刻率军出击,断其后路!”
“末将领命!”
部署完毕后,姜继业率领一万五千士兵,来到漠北军大营前,大声呐喊挑战。
漠北军主帅“阿勒泰”得知长明国军队前来挑战,立刻率领三万骑兵冲出大营。他看到姜继业的军队人数较少,脸上露出了轻蔑的笑容:“小小年纪,也敢来送死!给我杀!”
漠北骑兵如潮水般冲向姜继业的军队。
姜继业毫不畏惧,下令士兵们列好阵型,迎击敌军。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厮杀。长明国的士兵们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但漠北骑兵骁勇善战,冲击力极强,一时间双方难分胜负。
姜继业看时机差不多了,下令道:“撤退!”
长明国的士兵们立刻佯装败退,朝着山谷的方向逃去。
阿勒泰以为长明国军队不敌,哈哈大笑道:“想跑?没那么容易!给我追!”
他率领三万骑兵,紧追不舍,很快就进入了姜继业设下的埋伏圈。
“放箭!”随着副将的一声令下,山谷两侧的士兵们立刻射出密集的箭矢。
漠北军猝不及防,纷纷中箭落马,顿时陷入一片混乱。
姜继业也立刻率领军队调转马头,杀了回来。
“杀!”长明国的士兵们士气大振,呐喊着冲向漠北军。
漠北军腹背受敌,军心大乱,纷纷四散奔逃。
阿勒泰见状,知道大势已去,只得率领残部,拼命突围。
姜继业怎会给他机会,立刻催马追了上去。“阿勒泰,哪里逃!”
阿勒泰回过头,看到姜继业追来,心中大惊,只得挥刀迎战。
两人你来我往,打得不可开交。阿勒泰的刀法凶猛彪悍,姜继业的枪法灵动迅捷。
几十个回合下来,阿勒泰渐渐体力不支,刀法也慢了下来。姜继业抓住一个破绽,长枪一挺,直指阿勒泰的胸口。
阿勒泰来不及躲闪,被长枪刺穿了肩膀,惨叫一声,倒在马下。
漠北军士兵看到主帅受伤被俘,更加恐慌,纷纷放下武器投降。
这场伏击战,长明国军队大获全胜,斩杀漠北军一万余人,俘虏两万余人,缴获牛羊马匹无数。
消息传回北境都护府,李毅和苏承志大喜过望。
不久后,朝廷派遣的北伐主力大军在大将军的率领下也抵达了北境。姜继业和苏承志将俘虏和战利品交给主力大军后,继续率领先锋部队,深入漠北,清剿残余的漠北军。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姜继业和苏承志率领先锋部队,在漠北草原上纵横驰骋,屡战屡胜。他们先后攻占了漠北汗国的多个部落,斩杀了不少顽抗的漠北将领,漠北汗国的势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最终,漠北汗国可汗被迫向长明国投降,献上大量的牛羊马匹和珠宝,并承诺永远向长明国称臣纳贡,不再犯境。
北伐之战取得了圆满的胜利。
消息传回京城,姜弘龙颜大悦,下令嘉奖北伐全体将士。封姜继业为“镇北伯”,苏承志为“定北侯”,李毅也被晋升为北境都护府大都护。
姜继业和苏承志率领先锋部队返回京城时,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欢迎。皇帝姜弘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在城门外迎接,对他们大加赞赏。
“继业,承志,你们此次北伐,立下了赫赫战功,没有辜负朕的期望。”姜弘欣慰地说道。
“陛下过奖了。”姜继业和苏承志躬身道,“为陛下分忧,为国家效力,是臣等的本分。”
姜弘点了点头,说道:“你们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如今北境已定,但西域和南疆也需加强防备。朕决定,命姜继业前往西域,协助苏辰大人镇守西域;命苏承志前往南疆,协助姜轩大人镇守南疆。”
“臣等遵旨!”
不久后,姜继业和苏承志分别前往西域和南疆任职。他们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挥着自己的才能,为守护长明国的疆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这日,皇帝姜弘在御花园召见了已经退休的苏辰和姜轩。
“两位老大人,”姜弘看着两人,微笑着说道,“继业和承志已经成长起来,能够独当一面了。”
苏辰和姜轩点了点头,眼中满是欣慰。
“陛下,”苏辰说道,“继业和承志都是好样的,他们继承了先辈们的遗志,没有辱没家族的名声。”
姜轩也说道:“有他们在,我们就放心了。长明国的江山社稷,一定会越来越稳固。”
姜弘看着远方,感慨地说道:“从姜承宇公和苏慕言公开始,到今日的继业和承志,他们用自己的忠诚和勇气,守护着我们的国家。这份精神,一定要永远传承下去。”
苏辰和姜轩深深鞠了一躬:“陛下英明。”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御花园的亭台楼阁上,也洒在皇帝和两位老臣的身上。他们的身影被拉得很长,仿佛预示着长明国的辉煌,将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永远延续下去。
青衿之志,代代相传;风华永续,光照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