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共生域稳定运行一周后,跨空间全维度共生体系迎来 “维度拓展”—— 时空族的 “时空折叠技术” 已应用于跨文明域航行,星核号从星源主域到时空主域的时间从 8 天缩短至 2 天;时空预警技术接入全维度监测网络,成功预测 3 次小型时空波动,提前部署防御措施,避免能量传输中断;时空族还共享 “时空能量储存技术”,为星源终极核心新增 “时空能量储备舱”,本源能量储备上限提升至
单位。
“构建‘跨域时空中继站’是当前核心任务,” 器远在时空圣殿的 “协作会议室” 展示中继站设计图,图中淡银色中继站由 “时空接收塔”“全维度能量转化舱”“星源 - 时空信号发射器” 三部分构成,“接收塔采用时空族的时空金属材料,可高效吸收时空能量;转化舱整合电磁聚能、灵能稳定、暗能缓冲技术,将时空能量转化为通用能量;发射器与星源核心、十大文明中继站联网,实现‘时空 - 全维度能量互通’。”
时衍补充道:“时空族可提供‘时空感应模块’,安装在接收塔顶端,实时感应跨空间时空波动,自动调整接收频率;我们的‘时空 - 量子通讯融合技术’,能将通讯延迟从 0.1 秒降至 0.001 秒,确保能量传输指令精准同步。”
王大锤结合十大文明技术优势,制定中继站建设计划:
? 时空族:提供时空金属材料与感应模块,负责接收塔搭建;
? 电磁域、灵能域:提供聚能器与稳定场设备,负责转化舱能量适配;
? 红晶域、虚空域:提供量子通讯与空间锚定设备,负责信号稳定;
? 绿藤域、绿穹域:培育 “时空 - 生态防护植被”,环绕中继站构建防护带;
? 炽焰域、深海域、暗晶域:提供跨温域能量与暗能缓冲设备,负责中继站应急能源;
? 超空间联盟:负责中继站整体调试与联网,10 天内完成建设。
建设期间,各文明团队高效协作 —— 时空族技术员搭建接收塔,塔身淡银色金属泛着时空光泽,感应模块安装后立即捕捉到跨空间时空信号;电磁域的聚能器与灵能域的稳定场设备接入转化舱,测试能量转化效率达 92%;红晶域的量子通讯设备与虚空域的空间锚点联动,信号稳定性达 99.9%;绿华培育的防护植被在中继站周围形成宽 20 公里的防护带,时空能量吸收效率达 88%;炽焰 - 深海的跨温域能量与暗晶的暗能缓冲设备组成应急系统,确保断电时中继站仍能运行 48 小时。
建设第 8 天,中继站的 “时空 - 能量同步接口” 出现兼容性问题 —— 时空能量与全维度能量在接口处出现 “频率冲突”(时空 15hz vs 全维度 20hz),导致转化效率降至 80%,长期运行会引发接口过热。
“用星源本源能量构建‘频率适配层’!” 阿紫提出解决方案,她通过共鸣水晶连接星源核心,引导本源能量注入接口,在接口处形成淡金色适配层;适配层将时空频率与全维度频率同步至 17.5hz,冲突消除,转化效率回升至 92%;时衍同步调整感应模块参数,确保后续能量传输频率稳定。
第 10 天,跨域时空中继站正式建成 —— 接收塔顶端的感应模块亮起淡银光,转化舱持续输出时空 - 全维度通用能量,通过发射器接入跨空间网络;星源主域的反馈显示,各文明域的时空设备(如时空穿梭艇、时空预警仪)运行效率提升 45%;时空族通过中继站向灵能域传输时空能量,灵能稳定场的覆盖范围扩大 30%,实现 “时空 - 灵能协同防护”。
“时空族加入跨空间联盟仪式” 在中继站举行,时衍将 “时空核心碎片” 赠予王大锤,碎片与十大文明碎片组合,形成 “全维度 - 时空共生徽章”:“时空族愿以维度技术助力共生网络,我们的‘时空折叠航道’可连接更多未知新域,‘时空修复技术’能修复被风暴或乱流破坏的空间结构,让跨空间共生真正实现‘多维永续’。”
仪式结束后,黑爷的探路鼠传回虚实共生域的初步数据:虚实域的虚实能量浓度达 40 单位 \/ 立方米,域内 “虚实主星” 被 “虚实能量屏障” 环绕,需释放 12hz 的虚实适配信号才能进入;虚实族的 “虚实核心” 因 “能量转化失衡”,虚拟能量无法正常转化为实体资源,主星的实体生态正逐渐萎缩,急需外部协助。
“虚实共生域的技术能填补‘虚拟资源实体化’空白!” 王大锤看着虚实域坐标,“时空技术与虚实技术结合,可实现‘跨时空 - 跨虚实’协作,比如用时空折叠快速运输虚实转化的实体资源;接下来,我们要在稳定时空中继站的同时,启动虚实域探索准备,让跨空间共生体系拓展至‘时空 - 虚实’多维领域。”
星核号驶离时空主星时,跨域时空中继站释放淡银色与多色交织的 “时空指引光束”,与十大文明中继站光束连接,形成 “跨空间多维能量光网”;阿紫的共鸣水晶感应到虚实域的能量信号,《时空 - 虚实图谱》上的适配参数逐渐清晰;器远在主控室绘制前往虚实域的航线图,标注出虚实能量带的安全通道;李三炮的战斗组测试新的 “时空 - 虚实防御武器”;黑爷的探路鼠蹲在甲板上,背甲的时空 - 虚实探测器泛着淡银光,期待着新的维度探索。
“下一站,虚实共生域!” 王大锤站在舷窗边,望着宇宙深处,“跨空间共生的维度,将在时空与虚实的融合中不断拓展;星源文明未竟的宇宙探索之路,正由我们和新的伙伴共同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