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维度能量汇聚进入第二阶段(第 4 个月),星源终极核心的本源能量储备已达
单位,距离满负荷仅剩
单位 —— 十大文明的能量传输持续稳定,电磁域每月传输
单位,灵能域
单位,绿藤 - 绿穹域
单位,其他文明的技术保障率始终保持在 99% 以上,储备进度比计划提前 15 天。
但星源乱流带的监测数据突然出现异常 —— 器远的 “星源 - 虚空能量监测仪” 显示,乱流带的混合乱流强度从 25hz 升至 28hz,能量浓度达 480 单位 \/ 立方米,且出现 “乱流脉冲”,每 3 天爆发一次,冲击着乱流带边缘的能量增强站,导致部分增强站的传输效率从 95% 降至 85%。
“乱流脉冲是超大型虚空风暴残余的‘前兆影响’,” 阿紫的灵能感应水晶与星源核心连接,“水晶感应到风暴残余已进入跨空间边缘,预计 6 个月后抵达星源主域,比之前预警提前 1 个月;若乱流持续增强,增强站可能在 3 个月内瘫痪,能量传输将被迫中断。”
王大锤立即通过全维度网络召集十大文明紧急会议:“必须在 1 个月内完成增强站加固,同时在乱流带中央搭建‘全维度能量缓冲枢纽’,用枢纽吸收乱流能量,转化为传输补充能量,变干扰为资源;具体分工如下:
? 虚空域、红晶域负责枢纽的‘空间稳定与量子校准’,确保枢纽不被乱流扭曲;
? 暗晶域、灵能域负责‘乱流能量吸收与转化’,用暗能中和器与灵能稳定场处理乱流能量;
? 电磁域、炽焰 - 深海域负责枢纽的‘能量输出模块’,将转化后的能量接入传输通道;
? 绿藤域、绿穹域负责枢纽的‘生态防护层’,种植全维度共生植被,防止能量泄漏;
? 超空间负责枢纽的整体搭建与调试,黑爷的探路鼠全程侦查,标记乱流脉冲爆发时间。”
各文明团队立即启程前往乱流带 —— 虚衍的虚空技术团队携带 20 个 “空间锚点增强版”,在枢纽选址周围部署,形成直径 20 公里的空间稳定区;红奎的量子技术团队安装 “量子校准阵列”,将枢纽的坐标偏差控制在 0.0001%;玄炎的暗能团队搭建 “暗能吸收网”,覆盖乱流带 10 公里范围;灵汐的灵能团队启动 “灵能转化器”,将吸收的乱流能量转化为通用能量;电磁与炽焰 - 深海的技术员安装能量输出模块,将通用能量接入传输通道;绿华与穹森种植全维度共生植被,植被的根系深入枢纽底部,形成生态防护层。
搭建第 15 天,乱流带突然爆发 30hz 的超强乱流脉冲 —— 脉冲冲击暗能吸收网,网体出现 3 处破损,乱流能量顺着破损处涌入枢纽建设区,导致部分量子校准设备短路,枢纽搭建被迫暂停。
“李三炮!用全维度防御炮构建‘能量拦截层’!” 王大锤下令,战斗组立即开火,淡金、淡紫、淡蓝等多色能量在吸收网前方形成拦截层,阻挡后续乱流冲击;玄炎立即用备用暗能模块修补吸收网破损处;红奎重启量子校准设备,用星源本源能量快速修复短路部件;阿紫引导灵能稳定场覆盖建设区,削弱乱流余波 ——2 小时后,枢纽搭建恢复正常,吸收网的破损全部修复,且吸收效率提升至 90%。
第 30 天,全维度能量缓冲枢纽正式建成 —— 枢纽高 150 米,主体由量子金属、灵能结晶、电磁合金混合搭建,顶端的 “乱流能量吸收塔” 可覆盖乱流带 50 公里范围,将乱流能量转化为通用能量的效率达 88%;枢纽底部的 “能量输出接口” 与 10 个增强站连接,通过增强站将补充能量接入传输通道,使整体传输效率从 85% 回升至 95%。
“枢纽启动成功!” 器远的监测数据显示,“乱流能量被吸收转化后,每月可补充
单位能量,能量储备进度将再次提前,预计 5 个月后即可完成满负荷储备;同时,枢纽的‘乱流预警系统’可提前 24 小时预测脉冲爆发,为传输通道提供充足的防御准备时间。”
就在此时,绿藤域的留守团队传来紧急消息:绿藤域的 “灵能 - 生态中继站” 因灵能共振点异常,出现能量泄漏,泄漏的灵能导致周边共生植被出现 “灵能变异”,变异植被的能量转化效率骤降至 40%,绿藤域的月度传输量可能减少 30%。
“是乱流脉冲引发的跨空间灵能波动!” 阿紫的水晶感应到波动源头,“需派灵能与生态技术团队前往绿藤域,用灵能适应草与星源本源能量修复中继站,同时清除变异植被;我愿带领灵能技术员前往,确保绿藤域的传输不受影响。”
王大锤同意阿紫的请求,同时安排绿华返回绿藤域协助:“你们需在 15 天内完成修复,若绿藤域当月传输量不足,由灵能域临时补位;其他文明继续维持能量传输,确保储备进度不落后。”
阿紫与绿华乘坐小型穿梭艇前往绿藤域,星源主域的能量传输仍在持续 —— 枢纽吸收的乱流能量不断补充传输通道,本源能量储备条以稳定的速度增长;十大文明的技术员轮班值守,监测每一个传输环节;黑爷的探路鼠在乱流带巡逻,实时反馈乱流动态;所有人都在为 6 个月后的风暴残余防御做最后的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