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午后,福宁殿内龙涎香缓缓流淌。
赵祯刚刚下朝,放下手里欧阳修劝阻他不要外调范仲淹的奏章,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
殿外传来细微的脚步声,曹丹姝身着深色常服,步履沉稳地走了进来。
“官家。“她微微屈膝,“仪凤阁传来消息,最兴来被蜱虫叮咬,染上了疫症。“
她抬眼:“张太医确诊,与天圣五年军中时疫同源,且具传染之性。徽柔近日与弟弟亲近,亦需严密观察。“
赵祯猛地站起身,龙袍宽大的袖摆带倒了御案上的青玉茶盏,“啪“的一声脆响在寂静的殿内格外刺耳。
“朕要去看看他们!“
他的声音带着颤抖,绕过书案就要往外走。
“官家!“曹丹姝迅速拦在他面前,“官家乃天下之主,万金之躯,岂可亲涉险地?“
她从广袖中取出一卷明黄绢帛,双手奉上,“臣妾请旨移居仪凤阁,亲自照料最兴来与徽柔。若皇嗣有失,便是臣妾失德无能,此乃臣妾亲笔所书废后诏书,官家届时便可颁行天下。“
赵祯看向皇后那双冷静的眼睛,脚步被钉在原地。
他张了张嘴,最终颓然摆手,声音干涩:“依你。皇后务必小心。“
……
第二日,张太医匆匆觐见,额角还带着细密的汗珠:“官家,此疫凶险,需立即在宫内全面灭虫灭鼠,清理污秽,阻断病源。臣已拟好方略......“
赵祯压下心头焦灼,立即下旨:“命皇后全权处置宫闱防疫事宜,各宫务必配合。“
旋即宣召晏殊、贾昌朝等重臣入崇政殿议事。
“此疫非同小可,“赵祯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需立即拨付钱粮,命各路州县预设病坊,广贴告示,教习百姓辨识防护,不得有误!“
贾昌朝偷觑官家脸色,上前一步躬身道:“官家仁德,爱民如子,上天必会......“
“贾相公!“赵祯厉声打断,眉宇间满是烦躁,“此刻是听你歌功颂德的时候吗?朕要的是切实可行的方略!晏相公,你来说!“
晏殊沉稳应命,条理清晰地陈述预案:“臣以为当分三步:其一,立即拨付十万贯专款;其二,命各州县设隔离病坊;其三,太医院编写防疫手册分发各地......“
众臣见官家心绪不宁,纷纷劝其保重。
赵祯只是无力地挥了挥手:“就依晏相公所言,即刻去办。“
与此同时,柔仪殿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快!角角落落都给本宫洒上石灰!那些个积水洼子,一个都不许留!“朱曼娘声音清脆利落,“去御药房多领些苍术、艾草,每个屋子都给本宫熏起来!还有,告诉小厨房,所有入口的东西,给本宫用滚水焯过三遍再煮!“
她幼时在戏班走南闯北,见过太多因疫病一夜之间死绝的村落,那种恐惧刻在骨子里。
此刻,她将自己能想到的所有防护手段都用上了。
“娘娘,这也太小心了些......“挽翠小声嘀咕。
“你懂什么!“朱曼娘瞪她一眼,随手抓起桌上一把金瓜子,塞到挽翠手里,“拿着!去,告诉咱们宫里的人,这一个月,但凡守好宫门,没人染病,月底本宫每人再赏三个月月钱!但若谁不当心,把不干净的东西带进来,别说赏钱,板子伺候!“
挽翠捧着金瓜子,眼睛一亮,忙不迭应声去了。
严嬷嬷在一旁看着,眼中露出一丝赞许。
这位娘子,虽然出身民间,身份不显,竟颇有几分能力。
这番疫情,萦碧阁竟成了宫中的一片净土,连一个出现疑似症状的宫人都没有。
相比之下,其他宫苑则陆续出现了宫人染病的情况,虽经太医竭力救治,仍不免人心惶惶。
而唯一染病的主子,便是仪凤阁那位本就孱弱的皇子最兴来。
……
张茂则来到福宁殿,向赵祯汇报宫中疫情:“官家,因处置及时,各宫染病宫人皆已隔离用药,病情大多控制。且因朝廷提前预警,灾区百姓亦得以提前防护,挽救无数性命。”
然而,赵祯却神不守舍,目光空洞地望着窗外。
最兴来是他仅有的两个儿子之一,虽从小病弱,却也承欢膝下,如今却在承受这般苦楚。
还有徽柔……他不敢深想。
张茂则见状,心中叹息,默默退下。
不久,太医来报,称最兴来高烧已退,但疫毒已伤及脏腑,若能熬过今明两晚,便有生机。
赵祯闻言,紧绷的心弦稍稍一松,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
然而,这丝希望很快便被吞没。
半夜,仪凤阁一声凄厉悲恸的哭喊划破了宫内的寂静。
大家都明白……
最兴来还是夭折了……
消息传来,赵祯怔怔地坐着,许久,才缓缓抬手,捂住了脸,肩膀难以抑制地微微颤动。
接下来几日他除了上朝,就将自己独自关在福宁殿内,不见任何人,独自舔舐这丧子之痛。
与此同时,夏竦在宫嘴角勾起一丝阴冷的笑意。他铺开宣纸:“八王爷钧鉴:宫中疫起,皇子夭折,此天象示警也。官家仁懦,恐为奸佞所蔽,晏殊之流,难辞其咎......“
病榻上的赵元俨收到这封信时,浑浊的双眼猛地瞪大,枯瘦的手指死死攥着信纸。
很快他颤巍巍地闯入福宁殿,对着赵祯,便是一番疾言厉色的指责:“官家!此乃天罚啊,你罔顾生母李氏养育之恩,是为不孝!上天降此灾疫,夺你子嗣,便是警示!“
生母之事,是赵祯心底最深、最不敢触碰的一道伤疤,如今最兴来刚刚夭折。
赵元俨竟然将这两者相合。
他脸色顿时惨白如纸,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胡说!“
一声清亮的娇叱从殿外传来,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氛围。
珠帘响动,朱曼娘穿着一身素雅的湖绿宫装,未经通传便径直闯了进来,张茂则阻拦不及,一脸焦急地跟在她身后。
她先是快速扫了一眼摇摇欲坠的赵祯,心头一紧,随即毫不畏惧地迎上赵元俨的目光。
“臣妾柔嘉昭容朱氏,见过八大王。“她行了个礼,便快步走到赵祯身边,自然地伸出手,搀扶住他微微发颤的手臂,声音不高,却清晰明亮,“八大王此言,臣妾不敢苟同!官家对生母李宸妃之心,天地可鉴!追封尊号,厚待母族,哪一样不是尽了人子之孝?太后娘娘当年抚育官家,亦是呕心沥血,官家对养母恪尽孝道,何错之有?“
她唱戏多年,嘴皮子很是利索,话语如同珠落玉盘,又快又脆,让人都没反应过来。
说完她顿了顿,目光看着赵元俨,语气愈发直白:“臣妾也是做母亲的人,最明白一个娘亲的心思。若李妃娘娘在天有灵,得知自己的亲生骨肉,竟被人利用她当年的无奈,如此逼迫、指责,她会是何等伤心?何等愤怒?只怕泉下有知,亦难安宁!她定是宁愿自己永世不得超生,也不愿见有人这般伤害她的孩儿!“
这一番话,情理交融,掷地有声。
不仅赵祯听得怔住,眼中重新燃起一丝光亮,连一旁的张茂则都震惊地看着朱曼娘。
没想到这个平日里看似柔媚的女子,竟有如此胆识与口才,更有着这般细腻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