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的秋天,空气里带着一丝凉意,但麦迪逊广场花园的训练馆里,却早已被汗水、球鞋摩擦地板的尖啸和篮球撞击的闷响填满。NbA2009-2010赛季的大幕,就在这片熟悉而又略显陌生的喧嚣中,悄然拉开。
李特双手叉腰站在场边,呼吸平稳,目光如同精密的扫描仪,掠过正在进行队内训练赛的队友们。空气中弥漫着新赛季特有的、混合了希望与不确定的气息。
扎克·兰多夫那敦实如山的身影和标志性的低位要位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高、更修长,但也显得更……迷茫的身影——达科·米利西奇。
这位2003年的榜眼秀,顶着“人类胜利雪茄”的戏谑头衔来到纽约,此刻正试图融入德安东尼教练疾风骤雨般的跑轰体系。李特冷静地观察着他。
米利西奇的技术特点很鲜明,甚至可以说,有些“古典”。他有一手相当柔和的投篮手感,中距离跳投姿势标准,出手点高,这在长人里算是稀缺品。脚步也不算差,偶尔能在篮下晃开空间,展示出欧洲内线那种细腻的雏形。防守端,他的身高和臂展站在篮下就是一堵墙,协防盖帽的意识尚可。
但问题也同样突出。他的对抗偏软,在篮下卡位时,远不如兰多夫那样能稳稳霸住一方天地。移动速度在跑轰体系里显得有点笨重,折返跑时总是慢半拍,像一艘还没完全启动的巨轮。最要命的是他的眼神,里面常常带着一种与激烈赛场格格不入的游离和犹豫,仿佛灵魂还滞留在过去某个失意的时刻。
“传球!传球!加快节奏!”场边,迈克·德安东尼教练拍着手,嗓门洪亮,脸上带着一种近乎偏执的兴奋。
兰多夫的离开,对这位跑轰大师来说,或许真算不上什么坏事。那个喜欢落阵地、一板一眼凿内线的胖子,从来就不是他理想体系中的完美拼图。现在,障碍清除了,他的跑轰哲学终于可以在这支球队里毫无保留地施展。
李特、何塞·卡尔德隆、科里·马盖蒂、雷吉·埃文斯和大卫·李——这套理论上首发阵容的冲击力毋庸置疑。
卡尔德隆像个沉稳的节拍器,精准地输送炮弹;马盖蒂是一柄重锤,扛着炸药包就往内线冲;埃文斯是永动机,孜孜不倦地争抢每一个地板球和篮板;大卫·李则如鱼得水,中投、空切、快下,完美契合跑轰的每一个环节。再加上李特自己这把无所不能的瑞士军刀,球队的速度和火力一旦冲起来,足以让任何对手头疼。
但是……
李特的目光扫过这套阵容,内心轻轻叹了口气。高度,是显而易见的短板。除了新来的米利西奇,场上最高的可能就是大卫·李和自己在二号位上勉强充数了。埃文斯打四号位,拼劲十足,但身高是硬伤。这意味着,一旦遇到拥有强大内线攻击群的球队,或者在需要保护篮板、稳定阵地的关键时刻,他们的禁区可能会像纸糊的一样。
“李特,别光看着,上场感受一下!”德安东尼朝他喊道。
李特点点头,替换下马盖蒂,走上了球场。他直接对上了米利西奇所在的替补阵容。
一次进攻中,卡尔德隆与大卫·李在高位打挡拆,李特则悄然溜底线。米利西奇的注意力被持球人吸引,脚步慢了一拍。李特接到卡尔德隆的击地传球,轻松上篮得手。
下一个回合,李特持球突破,利用节奏变化甩开第一道防守,直杀篮下。米利西奇补防过来,高举着长臂。李特没有硬上,而是用一个逼真的上篮假动作点起了他,随即矮身从他腋下钻过,反手将球放进篮筐。
米利西奇落地后,有些懊恼地甩了甩手。
“注意力集中,达科!”李特从他身边跑过,语气平静地提醒了一句,不带责备,更像是陈述一个事实,“你的高度是我们的优势,但你需要更快地做出决策。”
米利西奇看了他一眼,嘴唇动了动,没说什么,只是默默跑向前场。
季前赛在高速运转中继续。跑轰打起来确实好看,行云流水,球不停转移,让人眼花缭乱。但李特也敏锐地察觉到,在高节奏的攻防转换中,防守的延续性成了问题。尤其是退防时,高度不足的劣势被放大,对方很容易就找到错位或者空切的机会。
“见鬼,我们这内线,怕是连蚊子都飞得进去。”一次死球间隙,安德森看着刚刚被对方替补后卫轻松突破的防线,忍不住嘟囔了一句。
“少废话,克里斯,”马盖蒂一边擦汗一边回怼,“跑起来,用速度掐死他们再说!”
“速度?等碰到德怀特或者保罗,你就知道光靠速度够不够喝一壶了。”
更衣室里的气氛就是如此,直来直去。大家对球队的新方向心知肚明,也清楚其中的优势和风险。抱怨归抱怨,但没人真正懈怠。能留在NbA的,谁还没点看家本事和争胜的心?
训练结束后,李特和德安东尼简单交流了几句。
“李特,感觉怎么样?”德安东尼眼神灼灼,显然还沉浸在跑轰战术初步成型的喜悦中。
“节奏很快,进攻端有很多机会。”李特斟酌着用词,“不过,防守端我们需要更整体的轮转,特别是保护篮板和后场。达科……他需要时间适应这种速度。”
德安东尼点点头,拍了拍李特的肩膀:“我明白你的担心。但这就是我们的路,我们必须跑起来,用进攻淹没对手!达科有天赋,他会找到位置的。至于防守……我会想办法。”
看着教练自信满满的背影,李特没再说什么。他知道,德安东尼已经认准了这条路,开弓没有回头箭。
跑轰的烟火注定绚烂,能点燃整个纽约的激情。但漫长的赛季,不仅仅是华丽的表演,更是肌肉碰撞、寸土必争的残酷战场。烟花易冷,而篮板球和防守,才是最终能决定能走多远的坚硬基石。
兰多夫走了,带着他的低位技术和那枚冠军戒指,成了管理层宏大蓝图下的牺牲品。米利西奇来了,带着他未曾兑现的天赋和满身质疑。球队的航向被强行扭转,驶向一片看似广阔却暗流汹涌的水域。
任重而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