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飒晃了晃手指:“之前了却和尚不是说过,西昆仑已被大雪封山。我猜,巫山神女可能也因此回不去了,她正在寻找归途。”
“嗯,分析得不错。”了却和尚搅动着杯中碧绿的茶水,目光追随着其中翻飞的茶叶,露出一抹难以捉摸的微笑,“不过,也说不定巫山神女是在执行某项使命呢。”
“你们你一言我一语,不都是瞎猜吗?”二胖站起身来,“咱们到了那儿打听打听,不就什么都清楚了?还有什么是你南爷打听不到的消息?”
“这次你们最好带上这孩子同行。”孙老先生为尚青云把了把脉,“如果等你们查清血龙眼再回来,他恐怕撑不到那个时候。我给你们一个联系方式,进入雪域后,可以去找我那位藏医朋友。若能找到治疗血龙眼的方法,他定能助你们一臂之力。”
“多谢老先生。”
我们与祖母、孙老先生以及几位叔叔道别后,便准备离开武当山,即刻启程前往雪域。
临行前,我大伯门下的一名小道童——虽然他年纪比我大,但辈分比我低——代大伯交给我一个布包:“师叔,师父说他忙于门中事务,特让我转交此物。若在外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尽可拆开此包。”
“行了行了,有我在,就没有搞不定的事。我们走了,出发!”
被道童送下山后,我们规划了进入雪域的路线。
在十堰的汽车厂,我们重新购置了一辆房车,以便前往西藏的路途更为便利,购车的费用依然由那位富有的学长承担。
查看了路线后,我们发现入藏必须经过四川,正好可以寻求尤如梦的帮助,并顺路探望倩姨。
再次来到四川,我们的心情比以往更加复杂。一方面,这次行程紧张,没有时间休息;另一方面,经历了许多事情后,我们对这片土地多了一份特殊的情感。
得知我们的到来,尤如梦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在成都一家五星级酒店安排了住宿。
但我们无心应酬,席间直接切入正题:“这次我们是为了给尚青云治病前往西藏,但缺少一位向导,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尤如梦思索片刻,回答:“确实有一位。当年四川考古队进藏考古时认识一位向导,不过要找到他,你们可能需要绕一些路。”
“需要绕多远?”
“也不算太远,他住在青海西宁的日月山一带,名叫李用。他的祖先是随文成公主和亲的大唐使团成员,在送亲结束后返回途中留在了青海。他对西藏的地形非常熟悉。”
“西宁的话,应该没问题。”我悄悄查了一下距离后说道。
“不过这个人不太好请。当年愿意随考古队入藏,也是因为我曾帮他母亲治病的情分。”
二胖拍桌道:“那你再帮我们找他一回不就行了?”
“恐怕不行。他为人很有原则,我们之间的情分已经两清,很难再让他卖我人情。何况最近黑苗事务繁忙,我也实在抽不开身。”
黑苗内乱结束后,尤如梦被推举为首领,并与鹤鸣山李名雅的父亲李丰商定了婚约。如今黑苗既要处理内乱遗留的问题,还要筹备明年春天的婚礼,忙得不可开交。
“对了,还没恭喜你。”
“不必客气,要不是你们帮忙,我和名雅之间的隔阂也不会这么快化解。”
我心里暗想,其实我们也没做什么,就是帮你炸了祖坟……不过这话我没说出口,只是再次请求:“那麻烦你给我他的地址和联系方式,我们自己想办法联系。”
“没问题!”
尤如梦将地址和手机号写了下来,还存进了我的手机里作为双保险。
饭后我们告别了尤如梦,继续北上。
我们前往羌族古寨探望了倩姨,向她说明了此行的目的。
倩姨表示理解,让我们放心前去。
随后我联系了姑姑,并请倩姨先搬去我家。倩姨同意了,但表示要等我回来再一起搬。
考虑到倩姨独自搬家确实不便,我答应下来,随后与其他人一同北上青海寻找向导。
第100章 禅心归藏:路遇旅友
微风拂过路边的蒿草,透过半开的车窗,带来昨夜雨后泥土的清香。
我们沿着前往西宁的路线北上,途中拜访了在达扎寺静修的格鲁派僧侣,经过了西卜沙温泉和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的故居。
这一路上,我们领略了多样的异域风情,也听闻了许多关于藏传佛教的故事与见闻。
“同样是藏传佛教的分支,但感觉我们这一路上看到的,和电视里演的好像不太一样。”我说道。
陈昊躺在房车的上铺玩手机:“这里的藏传佛教大多是从外地传来的静修僧或者苦行僧。虽然保留了不少藏传佛教的习俗,但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
“什么区别?”
陈昊转过头,咧嘴一笑:“没那么神秘兮兮的。”
“这也算理由?”我小声嘀咕。
这时候轮到小方开车了,等进了青海就该换我驾驶。
车开着开着忽然停下,我问小方怎么回事。
他说车好像没油了。
我说不可能,二十公里前才加满的油,怎么会这么快。
也许是车故障了。
上铺的陈昊不乐意了:“怎么可能?我选的车都是改装过能跑赛道的好车,哪那么容易坏?”
“我下去看看。”小方解开安全带跳下车。
我也跟着下了副驾驶,从车里拿出警示牌放在车后。
现在我们已经快到日月山,再往前就是倒淌河,接着就是着名的青海湖。
周围几公里不见加油站,这种房车最大的缺点就是笨重,推都推不动。
小方打开引擎盖检查油箱,发现油标已经见底。
如果不是及时发现,再过不久就要烧缸了。
所谓烧缸,就是油箱没油,发动机空转磨损气缸。
就像一整天没吃饭,胃里没东西消化,只能磨损胃壁一样。
再晚点发现,这车的发动机恐怕就得报废在这。
“这也太奇怪了,明明刚加的油。难道有谁偷油?”小方合上车盖,点起一支烟,“现在怎么办?”
这时同行的丁凡和尚下了车:“阿弥陀佛,让小僧来吧。”
我问:“你要做什么?”
“小僧去化些油来。”
“大哥,我们缺的是汽油,不是炒菜油。化缘有什么用……”我已经懒得吐槽他们了。
这时,旁边有辆车靠边停下。
车窗摇下,是个比我稍年长的青年:“你们怎么了?”
“啊,车没油了。”
“我车上有备用的,等一下啊。”
那辆车停在我们前面,走下来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男的从后备箱搬出一箱汽油,正好是我们车适配的油号。
“谢谢啊。”我向他们道谢,并付了油钱。
男青年摆摆手:“不用不用,我们也是来旅游的。你们去哪?”
“我们打算去日月山,听说那边风景不错。”
“哦!我们也是,顺路啊,一起走吧!”
我本来不想答应,毕竟我们这趟不是单纯旅游。车上还有个昏迷不醒的顾小雨,被人发现不太好。
但对方热情难却,推脱太过反而引人怀疑,只好答应同行。
“一看你们就是第一次来吧!不瞒你们说,我这条路走过两回了。第一次走我也在这抛锚,这条路特别奇怪,不知为什么特别耗油。”我们两辆车并行着聊天。
“那你们后来怎么解决的?”
“嗨,也是碰巧。那时候正好有支考古队路过,帮了我们一把。车上有个跟我特别聊得来的,这回我也打算去见见他。”
“是吗?”我心想,那考古队该不会就是尤如梦他们吧?那个人难道就是李用?真有这么巧的事?
“说来也巧,我们也是来找人的。我们想去**,有人介绍我们到这儿来找个向导……”
“哎呀!我那位朋友就是个很不错的向导!要是你们不介意,我可以帮忙介绍。”
我试探着问:“他是不是叫李用……”
“没错!”
真是绝了,这世界可真小。
对方也反应过来:“你们要找的也是他?”
“嗯,我们是科考队的,准备去**考察一处新发现的古迹。介绍我们来的,是四川考古所的尤如梦。”我随口编了个理由。
“太巧了,太巧了!我也认识尤兄弟。看来咱们真是有缘啊,握个手吧!”
看他单手伸出窗外,我赶紧说:“不用不用,您专心开车。安全第一。”
“对了,刚才听您说,这条路经常有车出问题?”
“是啊,这路特别怪。不管什么车走到这儿,油箱都会突然少一截油,所以我提前备了好几桶。”
“这是怎么回事?”我低声自语。
“不清楚。哎,你们不是科考队嘛,以后可以来研究研究。我以前可爱看《走近科学》了,说不定哪天能在电视上看到你们呢。对了,你们上过那个节目吗?我一直想问,那个‘鬼走路’的节目,到底是不是因为木板旧了才响的?”
知道我们是科考队的,这位大哥就打开了话匣子。我只能含糊地应付几句。
一路上他不停地找我们聊天,车速快、风又大,他喊得声音特别响,到最后嗓子都哑了。
“大哥,您歇会儿吧……”
“嗨,难得遇到投缘的,就想多说两句。”
我问:“您这是一家子出来玩?”
“嗯,后面坐的是我儿子和女儿。”
我看不清后座的人长什么样,但总觉得有点不对劲,不过别人家的事也不好多问。
最后我们在日月山停车,准备步行去倒淌河。
下车时,了却和尚说:“你们去吧,我留下来看着小道长。”
“你不去?”我问。
了却和尚笑笑:“贫僧不爱凑热闹。”
“你还不爱凑热闹?”
“这儿毕竟是**佛教的地方,我一个五台山的和尚,不太方便露面。”
我看他是真不想去,只好说:“行吧,那我们走了,车钥匙留给你。”
“拜拜~”
“拜什么拜……”这话我好像之前也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