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渭河南岸那片广袤的上林苑中,阿房宫那如同巨兽骨架般的前殿基台,在无数民夫刑徒的血汗与哀嚎声中,一日日艰难地垒砌、夯筑,试图触摸天空,彰显着帝王生前极致荣耀的同时,在渭河北岸,另一项与其遥相呼应、甚至更为执着、更为隐秘、也更为耗尽心力的宏大工程,也正如同一只蛰伏在地下的庞大蚁群,日夜不停地、沉默而坚定地挖掘、建造着。
那便是嬴政为自己准备的最终归宿——骊山陵。
如果说阿房宫是嬴政展示给世人看的、金光闪闪的功业勋章,那么骊山陵,就是他内心深处最隐秘、也最偏执的角落,是他试图对抗死亡、在另一个世界延续其无上权威的终极堡垒。对于这座陵墓的重视程度,嬴政甚至可能超过了正在兴建的阿房宫。毕竟,阿房宫再好,他也只能住几十年(按照他越来越不乐观的身体状况来看,可能更短),而骊山陵,可是他打算住上“万世”的地方!
这一日,嬴政在处理完繁重的政务(主要是批阅各地关于工程进展和民夫征发的奏报)后,难得地召见了负责骊山陵工程的将作少府属官以及几位据说对“阴宅风水”和“尸解成仙”颇有研究的方士(虽然侯生、卢生事件后,他对这帮人的信任大打折扣,但涉及到死后世界,他还是宁可信其有)。
地点并未选在庄严肃穆的正殿,而是在一间较为隐秘的偏殿。气氛显得有些诡异,烛光摇曳,映照着众人神色不一的脸。
“骊山陵工程,进展如何?” 嬴政开门见山,声音低沉,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关切。
负责工程的官员连忙躬身汇报:“回陛下,地宫主体正在日夜挖掘,目前已深入地下数十丈,工程艰难,然臣等定当竭尽全力……” 他小心翼翼地措辞,生怕提到“艰难”会触怒皇帝,又怕不提日后出了问题担不起责任。
嬴政微微颔首,目光却投向那几位穿着深色道袍、努力做出一副仙风道骨模样的方士:“关于地宫内部的布置,诸位‘高人’,可还有何建言?朕要的,不仅是一座坚固的陵墓,更是一座……永恒的行宫。”
几位方士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其中一位胆子稍大、留着山羊胡的上前一步,他不敢再提什么长生不老药(那是雷区),转而将话题引向陵墓本身的神秘构建,这既是他们的专业领域(忽悠),也恰好迎合了皇帝的需求。
“陛下,” 山羊胡方士的声音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空灵和神秘,“陛下乃真龙天子,受命于天,统御四海。即便魂归紫府,亦当享有与生前无二的威仪与疆域。臣等以为,地宫之内,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复制陛下之人间帝国,方能使陛下神魂安宁,永享极乐,甚至……沟通上天,护佑大秦万世不移。”
“哦?如何‘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嬴政显然被这个说法吸引了,身体微微前倾。
另一位方士补充道,抛出了一个极其大胆且耗费惊人的构想:“陛下,可命人以巨大的明珠,镶嵌于地宫穹顶,以为日月星辰,模拟周天星宿运转(上具天文)。而于地宫之下,则需以……以水银!灌注出百川、江河、以及大海之形(下具地理)!”
“水银?” 嬴政眼中精光一闪。
“正是!” 方士越说越玄乎,“水银性活,流转不息,正可模拟江河奔流、大海潮汐之象!且水银之气,玄奥非常,或可护持陛下仙躯,使之不朽不腐,更能助陛下神魂通达幽冥,上应天星!此乃臣等遍览上古仙籍,所得之无上妙法也!”(他们当然不会提水银蒸汽有剧毒这茬)
用流淌的水银,在地下制造出一个人工的、微缩的江河大海!这个构想,其疯狂和奢靡的程度,简直比阿房宫以南山为阙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它不仅仅是为了壮观,更蕴含着一种掌控自然、模拟宇宙、追求永恒不灭的疯狂欲望!
嬴政听得心驰神往,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座地下宫殿中,穹顶星辰璀璨,脚下水银江河奔流不息的奇景!这完全符合他对自己死后世界的想象——他依然是那个掌控一切的帝王,只不过疆域从地上转移到了地下,从人间扩大到了整个“宇宙”!
“好!此议甚佳!” 嬴政当即拍板,“所需水银,无论多少,尽数调拨!务必要让朕的‘地下江山’,如同生前一般壮阔!”
工程官员在一旁听得冷汗直流。水银啊!那东西采集、运输、灌注,哪一样不是难如登天?而且需求量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但他不敢反驳,只能暗暗叫苦。
接下来,陵墓的设计师(或许是将作少府麾下最顶尖的人才,专门负责这类特殊工程)呈上了更为具体和令人头皮发麻的设计方案。
地宫的结构,早已超越了寻常墓穴的概念。它被设计成一个庞大无比的地下宫殿群,拥有数不清的墓室、配殿、耳室、甬道……仿佛将整个咸阳宫,连同帝国的版图,都微缩搬到了地下。里面不仅要放置无数奇珍异宝、兵马俑阵(象征帝国的军队)、车马仪仗,还要有百官衙署的象征,甚至可能还有模拟的苑囿、山川……
而为了防止盗掘(这是嬴政最为担心的事情之一,他可不希望自己死后还被宵小打扰),设计师们更是绞尽脑汁,规划了无数令人胆寒的机关。
“陛下,” 设计师指着复杂的图纸解释道,“所有通往主墓室的甬道,均设有隐秘的‘伏弩’,触动机关,便会万箭齐发,纵是神仙难逃!墓门以巨石封堵,内置‘自来石’,一旦关闭,从外部极难开启。各处关键节点,还设有流沙层、陷坑等,确保万无一失……”
整个设计,就像是一个精心打造的、充满死亡陷阱的地下迷宫,既是为了保护,也是为了彰显帝王即便死后,其权威也不容侵犯。
嬴政对这一切设计都非常满意。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一座攻不破、盗不走、与世隔绝、却又囊括了宇宙星辰、山川江河的永恒帝国!
于是,在骊山脚下,一场比阿房宫工地更为深重、也更为黑暗的苦难,日复一日地上演着。
动用的民夫和刑徒数量,达到了惊人的七十万!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一个理智的统治者心惊肉跳,但在嬴政这里,却只是实现他个人永恒梦想的必要代价。
地面上,人流如织,如同辛勤而麻木的工蚁。无数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民夫,在监工皮鞭的呼啸声中,喊着低沉而压抑的号子,将一筐筐、一车车的泥土和岩石,从深不见底的地穴中艰难地运送上来。那地穴入口,黑黢黢的,深不见底,仿佛直通地狱,不断地吞噬着人的力气、健康,乃至生命。
而在地面之上,这些运送出来的土石,并未被随意丢弃,而是被有规划地、一层层地堆积、夯实在陵墓的核心区域上方。一年,两年……随着时间流逝,一个高大如山的人造土丘——封土堆,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逐年增高、变大。它像是一个正在成长的、沉默的怪物,又像是一座为死亡准备的、无比恢弘的纪念碑,静静地矗立在骊山脚下,俯瞰着脚下那些如同蝼蚁般忙碌、挣扎的生命。
生前极致奢华的阿房宫,死后神秘莫测的骊山陵。嬴政正用帝国的血肉和骨髓,同时浇筑着这两个分别面向今生与来世的、庞大的欲望工程。而支撑这一切的,是无数个像石娃那样,被时代的洪流裹挟,在无尽役途中挣扎求存的微小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