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年秋,天高云淡,吉日已定。
易京城内外,旌旗蔽日,甲胄鲜明。经过数月筹备,燕王册立大典,终于到来。这座饱经战火洗礼的北方雄城,被打扫得一尘不染,主要街道铺上了黄土,洒满了清水。从各地赶来的军民代表、部落首领、以及各方使者,挤满了城池,人人脸上都带着兴奋与期待。
城南,新筑的高大祭坛巍然耸立,坛上陈列着太牢牺牲,旌旗招展。坛下,文武百官按品秩肃立,盔明甲亮的御林军沿甬道两侧排开,一直延伸到视野尽头。
吉时已至,万道霞光映照天际,钟鼓声如雷贯耳,响彻云霄。庄严肃穆的礼乐声中,张恒身披一袭玄色冕服,衣袂飘飘;头顶十二旒冕冠,珠玉璀璨夺目。在礼官们的引领下,他踏着沉稳有力的步伐,缓缓走上祭坛。
此时此刻,张恒的面庞犹如雕塑一般沉静,深邃的眼眸闪烁着坚毅之光,每一步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与威严。他宛如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岳,稳稳地立于天地之间,散发出一种无与伦比的君临天下之气魄。
随着祭祀仪式的开始,张恒依次向苍天、大地以及祖先神灵敬献祭品,并虔诚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这一系列繁复而庄重的礼仪逐一完成后,终于迎来了最为关键的时刻——接受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金印宝绶。
只见张恒从礼官手中小心翼翼地接过那件金光闪耀的宝物,然后转过身来,面对着下方密密麻麻的万千臣民。就在这时,如同火山喷发一般的欢呼声瞬间淹没了整个广场!燕王万岁!燕王万岁! 此起彼伏的呼喊声响彻云霄,震耳欲聋。
声音如同浪潮,一波高过一波,在易京城上空久久回荡。许多跟随张恒起于微末的老兵,此刻已是热泪盈眶。他们想起了黑山之中的艰难岁月,想起了转战千里的浴血奋战,想起了安民城下的生死与共……所有的牺牲与付出,在这一刻,似乎都有了答案。
礼成之后,便是盛大的册封仪式。徐衍被正式册封为燕国丞相,总领政务;孔融为御史大夫;陈莽虽未能亲至,仍被册为太尉,荣宠不衰;田畴、王屠、柳清颜、墨衡、李拙等文武重臣,皆获封显爵,赐予封地、仪仗。连远在辽东的公孙度,也被遥封为辽东公,以示羁縻。
随后,燕王张恒颁布即位后的第一道王诏:大赦天下(十恶不赦者除外),减免赋税一年,犒赏三军,抚恤阵亡将士家属。同时,宣布定都易京,立宗庙社稷,改元“天启”,寓意承天启运,开创太平。
新朝的建立,如同一股强劲的旋风,席卷了整个北方,也震动了整个天下。一个以寒门与军功阶层为核心,融合了部分革新士族,并带有浓厚实用与技术色彩的新兴政权,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登基大典持续了整整一日。当晚,易京城内灯火通明,举行盛大宴会,与民同乐。
张恒,不,此刻已是燕王张恒,站在王宫最高的殿阁上,俯瞰着脚下这座属于他的城池,以及远方沉沉的夜色。他知道,王冠之下,是更重的责任。称王不是结束,而是另一场更加漫长、也更加艰险征途的开始。北方的胡虏,南方的曹操,内部的隐忧,天下的棋局……等待着他的,是更多的挑战。
但此刻,他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