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女星,编织者之眼。
这条来自遥远星空、带着不祥意味的情报,如同一块冰冷的巨石投入黄凌的心湖,沉甸甸地坠在深处,激起的不是涟漪,而是无声的、不断扩散的寒意。
他没有将这个信息公之于众,甚至没有在指挥频道内多言一句。
恐慌是比辐射尘和深渊生物更具腐蚀性的毒药,尤其是在敌人尚未显露全貌,仅仅投下一道阴影之时。
他将这条情报的加密等级提升至“烬土核心”,仅限他与杨萤两人知晓。
杨萤在收到信息的瞬间,正在进行的脉冲编码分析工作明显停顿了数秒。
她抬起头,隔着忙碌的主控台与黄凌对视了一眼,那双因极度专注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震动,但随即被更深的决绝所取代。
她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然后更加用力地埋首于眼前那片荆棘丛林般的数据之中。
寻找线索,寻找规律,寻找任何可能存在的破绽或启示。
星火大厅内的气氛依旧凝重,但多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
仿佛所有人都能感觉到,指挥核心正承受着远超他们想象的压力,而他们能做的,就是更加精准、更加迅速地执行每一个命令,维持这座孤岛在惊涛骇浪中的稳定。
黄凌离开了主控台,走到了观察窗前。
窗外,是锈锚岛全力运转的景象。
能量屏障的光芒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明亮,如同一个巨大的、半透明的琥珀,将岛屿包裹其中。
巡逻艇拖着蓝色的离子尾迹,在屏障边缘划出警惕的弧线。
更远处,深渊带的暗红色调依旧,但那翻滚的岩浆和扭曲的生物影子,此刻看来,竟似乎带上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意味?
它们至少是这片土地上“原生”的威胁。
而此刻悬于头顶的,是来自星海的、未知的冰冷注视。
“铁砧”协议正在被严格执行。
岛屿的能源输出进行了重新分配,非核心区域的照明被调暗,部分民用娱乐设施暂时关闭,节省下来的每一份能量都被输送到防御屏障和关键工业节点。
人们行色匆匆,脸上带着困惑与不安,但更多的是长期在末日环境中磨砺出的坚韧与服从。
他们信任带领他们一次次度过危机的领袖,即使此刻,领袖们似乎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迷惘。
黄凌的感知如同无形的触须,细致地扫描着岛屿的每一个角落。
能量网络的运行平稳而高效,杨萤团队的加固措施正在起作用。
但那股渗透进来的冰冷“杂音”,依旧顽固地存在于背景之中,如同水银泻地,无孔不入,却又难以捕捉其具体的形态和意图。
它只是在“那里”,静静地存在着,仿佛在等待,或者……在聆听。
时间在压抑的平静中流逝了几个小时。
期间,情报部门陆陆续续传来一些关于“黑太阳”和“编织者”的零星信息,大多来自一些快要被遗忘的古老传说、禁忌抄本或者流浪者口中语焉不详的呓语。
信息支离破碎,互相矛盾,甚至荒诞不经。
有的说“黑太阳”是吞噬一切的末日化身,有的说它是通往另一个宇宙的门户,还有的说它是一位沉睡的古神之眸。
而“编织者”,则有时被描述为命运的操纵者,有时是星辰的纺织工,有时又是带来知识也带来毁灭的禁忌存在。
这些碎片无法拼凑出完整的图景,反而让迷雾更加浓重。
但它们都指向一个共同点:古老,强大,与星辰相关,与非人的秩序和命运相关。
这恰恰与织女星的异常波动、与那冰冷的脉冲编码隐隐吻合。
黄凌将这些碎片信息与织女星的情报并置,在脑海中反复推演。
商会。
唤脉教派。
“监察者”。
“巨噬”。
“编织者”与“黑太阳”。
这些看似独立的力量,是否被某条隐藏的线串联着?
锈锚岛,又在这盘巨大的棋局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一枚可以被随意舍弃的棋子?
还是……某种意义上的“劫材”?
他需要更多的信息。
被动防御和内部解析固然重要,但若不能看清棋局的全貌,最终的结局或许早已注定。
他转身,大步走回主控台。
杨萤刚刚结束一轮高强度的计算,正靠在椅背上,揉着刺痛的太阳穴,脸色疲惫。
“有进展吗?”黄凌问道,声音不高,以免惊扰到其他正在专注工作的技术人员。
杨萤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动作有些无力。
“编码本身……像天书,或者说,像一种我们完全无法理解的数学语言,其底层逻辑与我们认知的物理规律似乎都存在偏差。”
“短时间内,甚至长时间内,直接破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她话锋一转,调出了另一组数据。
“但是,通过对脉冲触发前后,全岛能量场、信息流以及所有传感器记录的交叉比对,我注意到一个极其微弱的……‘回波’。”
屏幕上显示出一段被放大和过滤后的信号残迹,微弱到几乎与背景噪音融为一体。
“这个‘回波’不是在脉冲发生时产生的,而是在脉冲结束后约零点三秒,从岛屿能量场内部自发震荡产生的,其频率特征……与脉冲本身有细微的差异,更像是一种……‘应答’或者‘共振’。”
“共振源……”杨萤的手指在屏幕上某个坐标点重重一点。
那个坐标,位于锈锚岛边缘,靠近深渊带的方向,是岛屿地脉能量网络的一个次级节点,平时主要负责向外部防御前哨和部分资源采集点输送能量。
“这里?”黄凌眉头微蹙。
那只是一个普通的能量中转站,理论上不应该对那种层级的脉冲产生任何特殊反应。
“我调取了该节点所有的维护记录和运行数据,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杨萤说道。
“但是,‘回波’确实是从这个节点的能量线路中反馈出来的。”
“唯一的解释是,有什么东西,附着或者连接在我们的能量网络上,借助这次脉冲被‘激活’了,并留下了这个极其隐蔽的痕迹。”
她的目光锐利起来。
“这东西可能很小,很隐蔽,甚至可能不是实体,而是一种……能量印记或者信息锚点。”
“它一直潜伏在那里,我们从未察觉。”
“直到这次脉冲,像一把钥匙,短暂地‘启动’了它。”
黄凌看着那个坐标点,眼神冰冷。
潜伏的印记。
被启动的锚点。
这听起来,更像是一个信标。
一个为“编织者”或者说为那股冰冷力量指引方向的信标。
“能定位和清除吗?”他问。
“很难。”
杨萤坦言。
“回波太微弱,而且一闪即逝,我无法精确锁定其物理位置或者能量签名。”
“它现在很可能再次进入了‘静默’状态。”
“除非……再来一次类似的脉冲,或者我们主动用高强度的、特定频率的能量去扫描那个区域,才有可能再次将其‘激发’出来。”
“但后者风险极高,可能会打草惊蛇,甚至可能直接引爆它,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
黄凌沉默着。
风险。
他们每走一步,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被动等待,可能是在坐视危机酝酿。
主动出击,则可能亲手点燃导火索。
他的目光再次扫过主屏幕。
一边是缓慢蠕动的“巨噬”标记,代表着星球内部古老而狂暴的力量。
一边是来自织女星的、冰冷的注视,代表着星空之外难以理解的秩序。
锈锚岛被夹在中间。
而那个被激活的“信标”,如同扎在心脏附近的一根毒刺。
必须做出选择。
他深吸一口气,做出了决定。
“准备‘深潜’计划。”
他看向杨萤,声音低沉而坚定。
“目标,K-7区边缘,‘渡鸦’七号失联前最后传回信号的区域。”
杨萤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愕。
“那里太远了,已经接近已知深渊带的边缘,环境极端恶劣,而且……我们不确定那里有什么。”
“正因为不确定,才必须去。”
黄凌的语气不容置疑。
“‘渡鸦’七号传回了织女星的异常信息,它的失联绝非偶然。”
“那里可能存在着与‘编织者’直接相关的线索,甚至是……一个前哨,一个观测点。”
“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在面对什么。”
“同时,”他指了指屏幕上那个标记着信标回波的位置,“组织一支精干小队,由我亲自带队,对那个区域进行秘密排查。”
“不使用高强度能量扫描,采用最保守的物理探测和能量感知手段,尝试定位并评估那个‘信标’。”
“双线并行。”
杨萤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却化为一抹担忧。
“太危险了,黄凌。”
“无论是深入未知的K-7区,还是去接触那个未知的信标……”
“待在屏障里,同样危险。”
黄凌打断了她,目光越过她,仿佛看到了那笼罩在锈锚岛上空的、无形的编织之网。
“等待无法带来转机,只会让我们在无知中走向终结。”
“我们需要信息,需要打破这僵局的变量。”
“哪怕……需要付出代价。”
他的决心已定。
杨萤看着他那双在末日废土中淬炼得如同黑曜石般的眼睛,看到了里面不容动摇的意志。
她知道,劝阻是徒劳的。
她能做的,就是为他准备好一切。
“我明白了。”
她深吸一口气,重新坐直身体,手指开始在控制台上飞快操作。
“我会立刻开始规划前往K-7区的最佳航线,调动所有可用的远程侦察资源先行探路,并准备好‘深潜’所需的特种装备和载具。”
“信标排查小队的人员和设备清单,我会在一小时内提交给你。”
“一切小心。”
黄凌点了点头,最后看了一眼主屏幕上那些象征着未知与威胁的标记,转身离开了星火大厅。
他需要去挑选队员,需要去检查装备,需要去面对那深邃的、可能隐藏着任何事物的黑暗。
深潜的抉择已经做出。
无论前方是真相,还是更深的绝望,他们都必须前往。
因为这是锈锚岛,在编织的阴影下,为自己争取的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