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周墨带着年轻版的朱棣,以及一万杀气腾腾的洪武军,再次出现在乾清宫前时,现场的气氛变得异常古怪。
朱允炆正和朱由检商议着如何安抚城中百姓,推行以工代赈的初步方案。
蓝玉和朱能两位将领,则像两尊门神一样,分立左右,提供着军事上的建议。
突然出现的光芒,让所有人都停下了交谈。
当他们看清来人时,表情各异。
朱由检是茫然,这……这是年轻的成祖!
蓝玉和朱能则是惊讶,怎么又来了一支援军?
而朱允炆,整个人都定住了,这其实才是他最熟悉的四叔,没了岁月的沧桑和帝王的威严,只有眉宇间的英武和桀骜。
年轻的朱棣也同样在打量着朱允炆。
这就是父亲口中,被未来自己夺了位的允炆?
看起来比自己还年长几岁,神情沉稳,眼神里倒是没有半点怨恨,只有一种平静。
这感觉真奇妙,明明昨天小豆丁朱允炆还说要跟他学骑射,今天就如此尴尬的见面。
“咳咳,”周墨干咳两声,打破了这尴尬的沉默,“介绍一下,这位是……洪武十三年的燕王殿下,朱棣。是太祖爷特意派来,支援你们的。”
他把朱元璋那套“发光发热”的理论,委婉地复述了一遍。
朱由检听得云里雾里,但他抓住了重点:又一位能打的祖宗来了!而且还带了一万精兵!这是好事啊!
他连忙上前行礼:“孙儿朱由检,见过四……四祖?”这个称呼让他自己都觉得别扭,这到底该叫什么啊。
年轻的朱棣只是从鼻子里哼了一声,目光依然锁定在朱允炆身上。
“四叔。”朱允炆却先开口了,他的声音平静无波,就像是在称呼一个普通的亲戚,“一路辛苦。太祖爷深谋远虑,有四叔相助,我大明北疆无忧了。”
这声“四叔”,让年轻的朱棣浑身一僵。
他设想的场景,或许是对方的痛哭流涕,或许是愤怒的指责,甚至是拔剑相向。
但他唯独没想到,会是这样一种平淡到近乎疏离的客气。
仿佛他们之间那段仇恨,根本就不存在一样。
“太祖爷的安排,允炆已经知晓。”朱允炆继续说道,他转向周墨和朱由检,“周哥,由检,既然人已到齐,我们不妨重新议一下接下来的方略。”
他自然而然地主导了话题,将所有人拉回到了正事上。
一场由崇祯皇帝、建文首辅、朱棣大将军组成的核心决策会议,就在乾清宫的暖阁里,再次召开,蓝玉和朱能作为军方代表,列席会议。
一张巨大的地图被铺在桌上,这一次,焦点不再是北京城,而是整个大明的北方边境。
“李自成西逃,已是丧家之犬,不足为虑。蓝玉将军率部追剿,只是时间问题。”朱允炆拿起一根木杆,指向了地图的东北角,“我们真正的心腹大患,在这里。”
地图上,山海关外,后金两个字触目惊心。
“根据后世的记载,就在我们忙于内乱之时,关外的满洲人,已经磨刀霍霍,随时准备入关。一旦让他们趁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
朱允炆的目光扫过众人:“所以,我的计划是,不等他们来,我们主动打出去!”
“打出去?”朱能有些迟疑,“首辅,我军刚刚经历大战,虽是胜了,但士气可用,兵力却已疲惫。而且京城新定,此时主动出击,是否过于冒险?”
“不冒险。”朱允炆摇了摇头,“正因为是新胜之师,士气如虹,才要一鼓作气!”
“而且,我们不能给关外任何喘息和观望的机会,必须用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告诉他们,大明,还没亡!”
他的目光,最后落在了年轻的朱棣身上。
“这个任务,太祖爷已经指定了人选。”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年轻朱棣的身上。
年轻的朱棣心中燃起一股战意,他天生就是为战争而生的,父亲的命令,眼前的局势,都让他体内的好战因子开始沸腾。
“兵马何在?”他沉声问。
“太祖爷留下的三万百战精锐,成祖爷留下的一万三大营锐士,再加上你带来的这一万洪武军。总计五万大军,皆由你来安排。”
朱允炆说道,“兵甲、粮草、火器,我会想办法提供。”
五万大军的指挥权!
年轻的朱棣呼吸微微一促,这是他从未有过的体验,他知道,这是父亲给他的考验,也是他证明自己的机会。
“好!”他最终还是点了点头,算是接下了这个军令状。
一个全新的,堪称梦幻的大明领导班子,就此正式成立。
崇祯皇帝朱由检,坐镇中央,名义上的最高领袖,负责安抚人心,扮演好一个合格的皇帝角色。
建文首辅朱允炆,总揽全局,手握行政、财政、监察大权,是大明的大脑。
燕王将军朱棣,执掌兵权,统领最精锐的野战部队,是悬在大明所有敌人头上的一把利刃。
再加上蓝玉、朱能这两位来自不同时代的顶级将领从旁辅助。
这个被周墨戏称为“朱家复仇者联盟”的团队,开始正式运转。
三天后,京郊大营。
三万大军集结完毕,旌旗蔽日,杀气冲天。
年轻的朱棣一身戎装,骑在战马之上,看着下方来自三个不同时代、但同样精锐的明军将士,胸中豪情激荡。
他即将率领这支堪称奢侈的军队,出关迎战女真。
“四叔。”
就在他准备下令出发时,朱允炆骑马来到了他的身边。
“粮草已经在筹备,后续的援兵也在整编之中,你无需担忧后方。”
朱允炆递给他一份薄薄的册子,“这是我根据后世的一些资料,整理的关于后金军队的作战特点和将领信息,或许对你有用。”
朱棣接过册子,随手翻了翻。
上面不仅详细记录了后金八旗的编制、战法,甚至连多尔衮、阿济格等主要将领的性格特点、常用计谋都分析得头头是道。
其中一些战术细节,比如铁索连环马的破解之法,以及如何利用火炮克制重甲骑兵的冲击,更是他闻所未闻的。
他心中一震,再次看向朱允炆时,眼神已经变了,那是一种强者对强者的审视。
他意识到,眼前这个可不是原本历史中被自己夺位的侄子了。
“多谢。”
“保重。”朱允炆没有多说,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便趋马走回后方。
看着朱允炆离去的背影,年轻的朱棣握紧了手中的册子,也握紧了腰间的佩剑。
“全军,出发!”
他发出一声怒吼,率领着三万大军,向着山海关的方向,滚滚而去。
一场决定大明国运,也即将改写历史的战争,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