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有的宾客与民众都在广场上落座,万千道期待的目光聚焦于那座披红挂彩、灯火通明的舞台时,凌云在众人瞩目下,抱着襁褓中的儿子凌恒,缓步登上了舞台中央。
他并未穿着威严的官服,而是一身较为居家的深色常服,显得亲和而庄重。
怀中幼子安睡的脸庞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恬静。凌云的目光缓缓扫过台下黑压压的人群,看到了前排就座的文武官员及其家眷,看到了更远处无数翘首以盼的朔方百姓,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与对这场前所未有演出的好奇。
广场上原本鼎沸的人声,在凌云登台的瞬间,渐渐平息下来,最终化为一片寂静,唯有夜风拂过旗幡的猎猎轻响。
凌云清了清嗓子,他的声音并不如何刻意高昂,却清晰地传遍了广场的每个角落,带着一种沉稳的力量:
“诸位乡亲,诸位同僚,诸位将士们,晚上好!”
开场简单而直接,瞬间拉近了距离。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今夜,犬子凌恒百日,承蒙各位厚爱,齐聚于此。借此机会,凌云首先要表达的,是感谢。”
他的语气变得深沉而真挚:
“第一声感谢,要送给那些为国捐躯、再也无法看到今夜明灯的勇士们!”他的目光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广宗城下、鸡鹿塞前浴血奋战的身影。
“是他们,用热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此刻的安宁与团聚。他们的名字,或许不为人尽知,但他们的功绩,将永远铭刻在这片土地的记忆里,铭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台下,许多经历过战火的老兵和百姓神情肃穆,眼中泛起了泪光,有人默默低下了头。
“第二声感谢,”凌云的声音转而充满敬意,“要送给所有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奋斗、辛勤耕耘的人们!”
“感谢如郝昭将军这般坚守边关的将士,是你们的枕戈待旦,守住了我们的家门;感谢如华佗先生、大小乔姑娘及所有医者护士,是你们的仁心妙手,守护着生命的尊严;”
“感谢如张昭、顾雍等先生,以及所有为朔方、为并州、为幽州恢复生产、整顿民政而宵衣旰食的官吏与百姓!是你们的汗水,浇灌出了我们脚下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被点到名字的人,无论是在前排就坐的,还是在人群中忙碌的,都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感受到了自身价值被认可的激动。
“而这第三声感谢,”凌云的语气变得温和而充满感染力,他低头看了看怀中安睡的儿子,又抬头望向台下无数的家庭。
“要送给在场的每一位!感谢你们的光临,感谢你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信心!正是千千万万个如你我这般的普通人,组成了我们这个坚韧不拔的族群,构成了生命传承不息的伟大力量!”
这番话引起了所有人的共鸣,人群中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凌云微微抬手,待掌声稍歇,声音提高了几分,充满了期待:
“今夜,不谈政务,不论军事,我们只关乎‘生命’本身!为了庆祝新生,为了告慰英灵,为了激励来者,文工团精心准备了这场名为《生命长歌》的演出。
此刻,就让我们暂时放下一切,共同沉浸于这场关于生命淬砺、休憩与新生的颂歌之中!”
他侧身,向幕后等待的来莺儿及全体演职人员投去鼓励的目光,然后朗声宣布:
“我宣布,朔方文工团首次公开演出——《生命长歌》,现在开始!”
话音落下,凌云抱着孩子稳步走下舞台。
几乎在同一时间,舞台上的琉璃灯次第亮起,柔和而神秘的光芒笼罩台面,帷幕之后,皮影戏的微光开始流动,苍凉的埙声与清越的编钟声悠然响起,那曲《生命引》的序曲,如同生命最初的脉动,瞬间抓住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神。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舞台上,一场震撼心灵的生命史诗,正式开演。凌云坐回甄姜和来莺儿身边,与万千民众一起,成为了这场伟大演出的第一批观众,共同见证着生命的壮美与坚韧。
观众席间,数百盏油烛早已熄灭,只留下冷寂的青铜烛台与满堂沉静的期待。忽然,戏台深处传来琉璃轻叩之音,十二盏琉璃灯如被无形之手依次点燃,次第晕开温润如玉的光弧,在昏暗中划出一道神秘的结界。
帷幔之后,光影开始无声流动。老艺人布满皱纹的手在素幕后灵巧翻飞,皮影生灵随之跃然而出:
先是蚁群如墨点汇聚,扛起数倍于己的食粮,在无形的屏障前聚散冲锋;继而一剪寒梅在风雪中孤悬,每一次花瓣的颤动都似在与凛冬抗争;
最终,一面朱漆木牌自高处悠然垂落,战·憩·生三个鎏金大字在琉璃灯下泛着庄重的光泽,如命运之印烙在每个人心上。
未等众人细品,埙声自角落幽幽升起,如远古先民的叹息,旋即被清越的编钟声接引。一曲《生命引》在堂内缓缓铺展,音波如春水破冰,在梁柱间流转回荡。
这时,身着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的班主执古木简缓步登台,他的目光如古井深潭,声音却洪钟般震彻心扉。
自呱呱坠地始,生命历风霜而不折,享片刻而蓄力,育新生而不绝。每个字都似经过岁月打磨,在余音袅袅中,这场生命史诗的帷幕被郑重拉开。
【第一篇章:战·淬砺锋芒】
【节目一:剑舞《破茧》】
墨色字幔布如乌云压顶,两位银甲舞者凝立如冰封的雕塑。骤然间,急促鼓点如暴雨倾盆,铙钹铿锵似惊雷炸响!
剑光乍现,如银蛇破空,锐响撕裂沉寂。舞者身形时而极尽蜷缩,肌肉贲张如困兽挣扎;时而奋力舒展,每一个腾跃都似要冲破无形的牢笼。
当鼓点密集到令人窒息时,双剑在空中交汇,寒光闪过,裂帛声中,墨色幔布应声而裂!
万千金箔如星河倾泻,在琉璃灯下纷扬闪烁,将整个戏堂映照得金碧辉煌。台下先是一片死寂,随即爆发的喝彩如惊涛拍岸,有老者激动得须发皆颤,连连抚掌称奇。
【节目二:吟诵《向险行》】
两位身着玄端深衣的儒生如松柏分立戏台两侧。当先一人开腔,声若洪钟:当洪浪吞田舍——字字千钧;另一人接续,声如裂帛:
当疫气扰乡邻——震人心魄。继而两人合声,激昂澎湃:生命非温室之卉,乃岩隙之松!
旁侧皮影适时映出壮士以血肉之躯筑堤的抗争,医者在疫气中施救的剪影。
那简练的影象配合着穿透人心的吟诵,让原本喧闹的戏堂渐归肃穆。可见席间有身着戎装的将领微微颔首,文士模样的宾客轻捋长须,眼中皆闪烁着对勇者的敬意。
【节目三:鼓乐歌《逆燃》】
八位红衣鼓手如烈焰分列,擂动牛皮大鼓的咚!咚!声似直接敲击在每个人的胸腔。披褐色粗布袍的歌者踏着撼人心魄的鼓点登场。
放声高歌时颈间青筋暴起:纵使坠泥沼,亦当挺脊梁——歌声粗粝如砂石磨砺,却饱含着灼人的激情。这力量如野火蔓延,席间那些性情豪迈的武者早已按捺不住,以掌击案,合着节拍发出低沉的和声。
一时间,鼓声、歌声、拍案声交织成沸腾的海洋,烛火在这炽烈的气氛中不安地摇曳跳动。
【篇章过渡】
激荡的余韵中,红衣鼓手们如潮水般退去。几位素衣侍女手持精巧铜灯翩然而至,将明亮的烛火换作柔和的蜜蜡灯。
光华转变间,班主再次登台,语气已如春水解冻:历险之后,生命需暂歇养力,如鸿雁南飞避寒,人亦需片刻安闲,以待再行。
【第二篇章:憩·时光漫语】
【节目一:民乐合奏《晚风吟》】
五位乐师围坐如莲,古筝淙淙似流水漫过青石,竹笛清脆如夜莺穿林,二胡悠扬若月色铺洒,琵琶琮琤像露珠滚荷,间或木鱼轻叩,恰似禅院晚钟。
戏台背景的荷塘月色绢画上,伶人扮作的萤火虫执着幽绿小灯,在模拟的莲叶间轻盈穿梭。台下宾客渐入佳境,可见一老者闭目轻摇折扇,指尖在膝头默默打着拍子;一对年轻夫妇相视微笑,仿佛忆起某个相似的夜晚。
【节目二:小戏《片刻闲》】
戏台化作寻常农家院落,细节栩栩如生:系着布裙的农妇在灶前慢火熬汤,升腾的蒸汽(以干冰巧妙模拟)带着若有似无的香气;
披蓑衣的农夫就着灯光细读竹简,手指在字句间缓缓移动;孩童趴在案几上画纸鸢,小脚在空中轻轻摇晃。
娘,汤香满院啦!孩童稚语刚落,农妇温声回应:莫急,待凉些再饮。这般质朴的对话,让席间不少为人父母者露出会心的微笑,有人甚至下意识地整理起自己的衣襟。
【节目三:弹唱《拾光》】
歌者怀抱阮咸安然坐于蒲团,指尖流淌出的音符如春风拂面。缓匆匆步履,拭倦倦心神...歌声清澈如山涧,阮咸的弹拨似耳畔私语。
侍女们手持绢面灯笼缓步游走,灯光流转间映照出行人漫步林间老者江边垂钓的闲适画面。整个戏堂被温暖的安宁笼罩,有位母亲轻轻拍打着怀中熟睡的婴孩,动作轻柔得仿佛怕惊扰了这份美好。
【篇章过渡】
蜜蜡灯渐次熄灭,如夜幕温柔退去。换上缀满嫩绿绸缎的新芽灯,戏台瞬间春意盎然。班主执木简含笑:闲歇既足,新生自至,如春回大地,草木复萌...
【第三篇章:生·万物向新】
【节目一:童舞《萌芽》】
十位身着嫩绿短打的孩童手执竹篾新芽蹦跳上台,铃鼓清脆,笛声欢快。他们先是屈膝抱团,如种子深埋;继而奋力伸臂跳跃,恰似嫩苗破土。
那纯真烂漫的笑脸,略显笨拙却充满活力的动作,让席间贵妇们忍不住伸出戴玉镯的手,轻柔抚摸经过身旁的孩童的发顶。有位白发老妪悄悄拭去眼角的泪花,喃喃道:真像咱家的小孙儿...
【节目二:合唱《生长》】
二十位白衣童子列队而立,琴瑟和鸣中,他们纯净的歌声如天籁降临:自学步稚子,至逐梦少年...旁侧绢画依次展开学步、苦读、从军的成长轨迹。
席间,一位严父模样的男子不自觉地挺直了腰背,看向身旁少年的目光中多了几分期许;几个年轻书生模样的宾客则神情专注,仿佛在歌声中看到了自己的昨日与明天。
【节目三:皮影秀《生命河》】
巨大的白布如历史长卷,十位伶人操纵皮影演绎着生命的壮阔:水滴汇溪,游鱼嬉戏,草木破土,人生更迭...乐师奏响恢宏的《永续曲》,当生命永续四个大字的皮影赫然呈现时,情感的洪流终于决堤。
满堂宾客纷纷起身,掌声如雷鸣般震彻屋瓦,有位激动的文士甚至打翻了案几上的茶盏也浑然不觉。
【结尾:永不谢幕】
所有演职人员齐聚戏台,每人手中的生命灯将一张张真挚的脸庞映照得熠熠生辉。
众人齐声合唱《向生》,歌声雄壮如千川归海。背景巨幅绢画上的百花、百鸟、万人欢笑,构成一幅盛世图景。
班主率众深深躬身,然而再演一段的呼声此起彼伏。
在这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班主再度向前,声震屋梁:生命之戏,日日皆新,今夜暂歇,明朝再续!
戏已终,余音犹在梁间缠绕;歌虽歇,生命的旋律永远在每一个悸动的胸膛里回响。
这夜过后,那些被点亮的生命灯火,将在无数个平凡的日子里继续燃烧,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