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维一九四零年初夏,太行山披翠叠嶂。独立纵队指挥部内,林峰闭目凝神,脑海中燧人氏系统正将各方情报汇集成清晰的战略态势图。
【根据地整固评估:村级政权覆盖率达73%,民兵武装数量增长58%...】
【敌情研判:日军因后勤压力及华北战场牵制,大规模扫荡预计推迟2-3月...】
【战略窗口期:必须在此期间完成部队整训与战略升级...】
【特别提示:骑兵部队建设进度滞后,急需扩充规模...】
报告!第一支队长董成大步走进,这个在战火中淬炼出来的汉子浑身散发着精悍之气,按照您的部署,各村民兵已完成首轮集训,新增民兵八百余人。
林峰接过报告快速浏览,目光在几个数字上停留片刻:还不够。光有防御还不够,我们要把每个村庄都变成进攻的支点。他转向赵刚,立即启动铁砧计划,各支队以连为单位,分批到教导队接受强化训练。
教导队驻地,训练场上杀声震天。与往昔简单的射击拼刺训练不同,如今的训练更注重多兵种协同作战。
注意火力衔接!教官的吼声在山谷间回荡。战士们以班为单位,在模拟的村落巷道间穿梭,轻重机枪手与步枪手密切配合,迫击炮班则在后排提供火力支援。
另一处训练场上,工兵教员正在演示新型诡雷的布设:记住,我们的目标不是一次性杀伤,而是要迟滞敌人的推进速度!
林峰的身影时常出现在训练一线。他特别关注指挥员的应变能力,在一次连级战术推演中,他叫停了一位照本宣科的连长:
如果敌军在炮火掩护下从这个隘口迂回,同时以一个小队从侧翼包抄,你准备如何应对?
见连长陷入沉思,林峰肃然道:战场瞬息万变,指挥员必须比敌人多想三步。记住,我们不仅要会打,更要会想。
葫芦峪兵工厂里,周焕文正带着工人们攻关新的技术难题。车间里弥漫着金属和机油的气味,新改进的机床发出规律的轰鸣声。
旅长,轻型迫击炮的第三批改进型已经下线。周焕文指着刚刚组装完成的武器,全重降低到42公斤,比最初型号轻了15公斤,一个班的战士就能轻松携带。
林峰仔细检查着新装备,拉动炮栓,测试瞄准机构:可靠性如何?
经过三轮严格测试,连续发射八十发无故障。周焕文用沾满油污的手擦了下额角,就是特种钢材供应还是紧张,炮弹产能暂时只能维持在每月五百发。
先集中生产四十门,优先配发给各支队的尖刀连。林峰当即拍板,另外,启明星冲锋枪的生产线要加快调试,月底前必须实现月产百支的目标。
就在整训深入推进的同时,草原上的巴特尔也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
旅长,我们的骑兵队伍已经扩大到六百余人!巴特尔的声音通过新架设的有线电话传来,难掩兴奋之情,现在有三个完整的骑兵连,每个连都配发了启明星冲锋枪。
林峰走到地图前,目光落在广袤的草原区域:训练情况如何?
正在加紧训练骑射和突击战术。巴特尔汇报,按照您的指示,我们还特别组建了一个机枪排,装备了六挺轻机枪,可以进行火力压制。
说到这里,巴特尔的声音略显凝重:不过旅长,我们在北部草场遭遇了不明武装的袭扰。看他们的战术和装备,很可能是重庆方面的别动队。
林峰眉头微蹙:查明他们的意图了吗?
他们放话说草原是他们的地盘,还试图阻挠我们与乌云格格的交易。巴特尔语气中带着压抑的怒气,要不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先礼后兵。林峰沉吟道,以抗日友军的名义派人接触,表明我们的立场。若他们执意阻挠......他的声音转冷,就让这些坐井观天的人见识见识,什么才是真正的骑兵。
三天后,草原上传来捷报。巴特尔率领两个骑兵连,以一次漂亮的迂回包抄,全歼了那支别动队的一个加强连,缴获了大量美式装备,包括二十支汤姆逊冲锋枪和两门60毫米迫击炮。
两个月后,整训初见成效。各支队的战斗力显着提升,新装备陆续列装到位。指挥部里,林峰看着各部队的评估报告,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
在总结大会上,林峰站在台前,目光扫过台下精神焕发的指挥员们:
同志们,经过这段时间的淬炼,我们的刀刃更加锋利了。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他走到巨大的作战地图前,手中的指挥棒在地图上划出数个箭头:
从明天开始,各支队以营为单位,向敌占区实施战术渗透。不打阵地战,专攻敌人的要害点。一营负责破袭交通线,二营重点打击后勤基地,三营进行情报收集和群众动员。
他特别转向巴特尔:骑兵团要充分发挥机动优势,在广阔区域实施机动作战。记住,我们的目标不是占领,而是要让敌人不得安宁,让根据地的老百姓看到希望!
夜幕降临,林峰独立山巅,远眺着连绵的太行群山。晚风拂动他的衣角,也拂动着心中的战略蓝图。在他脚下,整个根据地仿佛一头正在苏醒的雄狮,每一个村庄都是它坚实的肌肉,每一支队伍都是它锋利的爪牙。
燧人氏,他在心中默念,启动下一阶段战略推演。重点:经济自给体系构建、军工技术突破、对外统战布局、骑兵部队的进一步扩充......
系统界面泛起幽蓝光芒,无数数据开始流转。独立纵队这把经过精心淬炼的利剑,正在积蓄着斩破黑暗的力量。而在广袤的草原上,新生的骑兵部队如同奔腾的洪流,即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新的传奇。
厉兵秣马,只待烽烟再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