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峪兵工厂机器的轰鸣声,如同独立纵队强劲的新生心跳,回荡在山谷中。但这心跳,需要更广阔的躯体来承载。指挥部内,林峰、赵刚及核心骨干的目光,聚焦在摊开的巨幅军事地图上,上面清晰地标注着独立纵队目前活动的晋西北区域及周边形势。
“同志们,”林峰的声音沉稳,手指点在地图上,“万家屯一仗,我们打出了威风,抢回了物资,兵工厂也重新转了起来(承接208章兵工厂恢复)。但这远远不够!鬼见愁的教训太深刻了!我们之所以被动挨打,就是因为根扎得不够深,耳目不够灵,拳头不够多,不够硬!”
他的手指从代表独立纵队现有控制区的标记,向外划开,覆盖了广袤的农村地区:“下一步,我们的核心任务不是盲目扩张主力,而是——‘深根固本’!要把我们的根,深深地扎进这片土地,扎进老百姓心里!”
“老赵,”他看向赵刚,“这方面你主导。立刻从纵队、各团、地方党组织抽调大量有经验的政工干部、骨干老兵,组成精干的工作队。他们的任务,不是去打仗,而是深入到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山头!”
他具体部署道:
“第一,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村、乡、区各级抗日民主政权。
第二,普遍建立民兵、自卫队,发放我们兵工厂复装的步枪、大刀长矛,甚至部分‘手术刀’手榴弹,让他们能保卫家园,配合主力作战。
第三,在县、区一级,以我们的骨干连排为基础,吸收优秀民兵,组建县大队、区小队,作为地方主力武装。
第四,组建短小精悍的武工队,深入敌占区和边缘区,进行武装宣传、镇压汉奸、破坏敌伪秩序,建立隐蔽的游击区。
我们要形成主力部队(独立纵队)、地方武装(县大队、区小队)、民兵自卫队三位一体的武装力量体系!让鬼子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赵刚郑重点头:“明白!这才是我们八路军起家的根本,也是我们未来不败的基石。我立刻拟定详细方案,抽调人员,开展工作!”
林峰的目光又转向一位面容精干、沉默寡言的中年人——“夜枭”同志。“夜枭同志,你的任务同样艰巨。纵队直属情报处要加速运转。不仅要收集日军军事部署、调动的情报,更要建立覆盖城乡、渗透到敌伪内部的情报网。要在重要的县城、交通枢纽建立秘密交通站,确保信息传递畅通,也为我们的工作队和武工队提供掩护和支持。我们要有自己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是,旅长。我们会像蜘蛛织网一样,把情报系统建立起来。” “夜枭”言简意赅,目光坚定。
处理完内部建设和情报工作,林峰的手指再次落到地图上,这一次,指向了更远方。
“至于主力部队的发展方向……”他沉吟片刻,“困守晋西北一隅,并非长久之计。总部赋予我们独立作战的权限,我们也需要更广阔的战略空间。”
他的手指先向北,滑向绥远(今内蒙古中部)的草原地带:“向北,是广袤草原。那里日伪控制相对薄弱,地域开阔,非常适合发展骑兵!我们现有的骑兵侦察连可以作为种子,若能在此建立根据地,不仅能获得宝贵的马匹资源,组建机动强大的骑兵部队,更能威胁平绥铁路,策应晋察冀和晋绥根据地。”
接着,他的手指向东,指向河北平原:“向东,是富饶的河北平原,人口稠密,物产丰富。若能向东发展,与冀中、冀南的兄弟部队连成一片,我们的战略回旋余地将极大增加,兵员和物资补充也会更容易。但这里也是日军华北方面军的核心统治区,敌情严重,困难极大。”
他的手指没有继续向南或西,那里是黄河和中条山方向,是友军主力和中央军防区,情况复杂。
“目前,我的设想是,”林峰总结道,“以晋西北根据地为根本,全力进行‘深根固本’的农村建设。同时,派出小股精锐部队,以武工队或加强连的形式,分别向北方草原和东部河北方向进行战略侦察和试探性渗透。摸清情况,建立初步联系,寻找可能的发展机会。尤其是北方,发展骑兵对我们至关重要!”
太原,日军第一军司令部。
司令官脸色铁青地看着关于万家屯遇袭的详细报告。
“八嘎!独立纵队……林峰!”他咬牙切齿,“区区残兵,竟敢如此!这不仅损失了大量物资,更严重损害了皇军的威信!”
参谋汇报:“司令官阁下,根据情报,独立纵队似乎正在其控制区进行大规模基层动员,并有小股部队向北、东方向活动。”
司令官眼中寒光一闪:“不能再让他们坐大了!命令各部,加紧清剿,尤其注意其基层组织的破坏!同时,通知特高课,加强对林峰及其指挥部的情报搜集,寻找斩首机会!我要看到他的脑袋!”
延安,窑洞。
毛主席拿着总部转来的关于独立纵队近期的战报和林峰的新计划,饶有兴致地对旁边的一位领导人说:“这个林峰,有点意思。鬼见愁摔得狠,万家屯打得巧,现在又要‘深根固本’,眼光看得很远嘛。放手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根据地,这是我们革命成功的法宝。他不仅用了,还想到了向外发展,有全局观念。告诉总部,原则同意他们的发展方略,在政策和干部上给予必要支持。”
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一份关于八路军独立纵队在晋西北“活跃”的情报被呈送上来。
某位高层官员冷哼一声:“共产党又在敌后扩充实力了。这个林峰,倒是能打,可惜不为我所用。通知二战区,密切关注其动向,对其‘擅自’向绥远、河北发展的行为,要有所防范,必要时可加以限制。敌后地盘,也不能全让共产党占了去。”
独立纵队的庞大机器,按照林峰的规划,开始高效而隐秘地运转起来。
一队队工作组,怀着理想与信念,消失在村庄田野之间。
一支支武工队,像匕首一样插入敌占区。
“夜枭”领导的情报网络,如同暗夜中的蛛丝,悄然延伸。
向北探索的骑兵小分队,策马奔向风沙漫天的草原。
向东渗透的加强连,隐没在通往河北的群山之中。
林峰站在指挥部外,望着远方。他知道,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也是一场更为复杂和艰巨的战斗。但他坚信,只有将根深扎于人民,将目光投向远方,独立纵队才能真正浴火重生,成为一把让日寇寝食难安的、真正的“启明星”之剑。而这一切的布局,都将在未来的三个月内,初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