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此次敢于亲身涉险,远赴蜀地,除了郭孝信中分析的巨大战略利益和潜龙城对战略纵深的迫切需求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底气所在——墨问归主持的“惊雷坊”,在火药应用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就在李晨出发前数日,墨问归带着几个核心弟子,神秘兮兮地请李晨前往灰岩谷深处新辟的、戒备极其森严的试验场。
在那里,李晨见到了超越这个时代的杀器——虽然还十分原始粗糙。
那是一种被墨问归命名为“火铳”的管状武器。
长约四尺,以精铁反复锻打卷制而成,后端装有木托,前段有简易的照门和准星。
使用时,从铳口填入定量火药,用通条压实,再放入一枚铅子,于尾部的“火门”处引燃火药,便能将铅子喷射而出,数十步内可破皮甲,威力惊人!
“主公,此物乃是依照您当初所言的‘管状喷射’之理,结合老夫的锻造技艺,反复试验而成。”
墨问归抚摸着那黝黑的铳管,眼中既有工匠的自豪,也有一丝对未知力量的敬畏,“只是……锻造难度极大,铁质要求苛刻,稍有瑕疵便可能炸膛。如今倾尽全力,良品不过十把,废品却堆积如山。想要量产,难如登天。”
李晨看着那十把散发着冷冽金属光泽和淡淡硝烟味的火铳,心中激动不已。
虽然这还只是最原始的火门枪,射程近,精度差,装填缓慢,且极其危险,但它的出现,意味着战争模式可能被彻底改变!
在关键时刻,这十把火铳齐射,产生的声光效果和心理威慑,足以扭转一场小规模战斗的胜负!
除了火铳,墨问归还改进了震天雷,制出了更便于投掷的“手掷雷”,外壳更薄,装药更精,引信也做了优化。
“好东西!都是好东西!”李晨难掩兴奋,重重拍了拍墨问归的肩膀,“墨老,你立下大功了!”
此次蜀地之行,李晨便将这些压箱底的宝贝全都带上了。
十把火铳由风狼亲自挑选的十名绝对忠诚、心理素质过硬的老兵携带,并配备了双倍的火药和铅子。
手掷雷也带了几百枚。这些都是关键时刻的杀手锏,足以应对任何突发险情。
队伍一路南下,起初尚在潜龙布政司境内,道路平坦,人心安定。
但越是靠近蜀地边界,地势便越发险峻起来。
层峦叠嶂,密林深谷,仿佛一头头沉默的巨兽,俯瞰着这支渺小的队伍。
按照东川王使者提供的路线,要进入其控制的东川地域,必须绕过被大王子成都王刘璋牢牢掌控的剑门关天险。
东川王显然早有准备,派人探明了一条隐秘的、只有当地老猎户才知道的崎岖山道。
这条所谓的“路”,与其说是路,不如说是野兽踩出的小径。
许多地方需要刀斧手在前方开路,才能勉强通行。马车早已无法行驶,所有物资都改用骡马驮运,连李晨也不得不下车,深一脚浅一脚地牵马前行。
山道蜿蜒,一侧是陡峭石壁,一侧是深不见底的悬崖。
雾气弥漫,湿滑难行。
队伍行进速度极其缓慢,人人精神紧绷,生怕一脚踏空,便是万劫不复。
最惊险处,莫过于横跨在一道幽深峡谷之上的一座吊桥。
那桥不知是何年月所建,由藤蔓和木板构成,许多地方已经腐烂,在山风中摇摇晃晃,发出令人牙酸的“嘎吱”声,仿佛随时都会散架。
桥下云雾缭绕,隐约能听到激流撞击岩石的轰鸣。
风狼脸色凝重,亲自带人上前检查,又用绳索进行加固后,才示意可以通行。
“主公,此桥危险,不如……”风狼看向李晨,意思很明显,想让李晨由护卫背负过去。
李晨望着那摇摇欲坠的吊桥,深吸一口气,摇了摇头:“无妨,既至此地,岂有退缩之理?我能行。”
说罢,李晨定了定神,率先踏上了吊桥。
脚踩在腐朽的木板上,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整座桥都随之晃动。
山风从峡谷中呼啸而上,吹得人衣袂翻飞,几乎站立不稳。
李晨强迫自己不去看脚下那令人眩晕的深渊,目光平视前方,一步步稳稳地向前挪动。
身后,护卫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风狼更是手握刀柄,紧紧跟随,随时准备出手。
短短数十丈的吊桥,仿佛走了整整一个世纪。
当李晨的双脚终于踏上对面坚实的土地时,后背已被冷汗浸湿。
他回头望去,只见后续的队员正小心翼翼地依次过桥,骡马则被蒙上眼睛,由人牵引着,战战兢兢地挪动。
“好险……”一名护卫抹了把额头的汗,心有余悸。
李晨平复了一下心跳,望向云雾深处那更加崎岖的山路,眼神却愈发坚定。
东川王连如此隐秘险峻的道路都能找到并加以利用,可见其为了结盟,确实费尽了心机。这也让李晨对即将到来的会面,更多了几分期待。
闯过这道天险,前方便是东川王的地界。
潜龙城的触角,终于要以这种近乎冒险的方式,伸入了这片被群山环抱的天府之国。
“继续前进!”李晨下令,声音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