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孝去京城的前夜,悄然来到书房,将一封火漆密封的信函郑重交到李晨手中。
“主公,此去蜀地,山高路远,孝不能随行左右,甚是挂念。临别之际,有些思虑,书于信中,或可供主公途中参详。”
郭孝神色肃然,与平日里的戏谑从容判若两人。
李晨接过那封略显沉重的信,知道这里面定然是郭孝对当前天下大势和潜龙城未来走向的深度剖析与谋划。“奉孝有心了。京都险恶,你更需万事小心。”
郭孝洒然一笑:“主公放心,京都那盘棋,孝尚未下完,岂会轻易离场?倒是主公蜀地之行,关乎我潜龙未来数十年气运,才是真正的重中之重。”
说罢,躬身一礼,飘然离去,身影很快融入夜色之中。
李晨的车队在风狼率领的精锐护卫下,离开潜龙城,向南而行。
车辚辚,马萧萧,队伍沿着新修的官道,穿过日渐繁华的市镇,越过开始泛黄的田野。李晨坐在平稳行驶的马车内,拆开了郭孝留下的那封信。
信上的字迹遒劲有力,条理分明,一如郭孝平日的风格:
“主公亲启:”
“孝临行反复思量,观当今局势,我潜龙正逢一难得之‘战略空窗期’,若能把握,则潜龙化蛟,腾飞在即。”
“其一,西凉僵局,利在我方。董璋据大义名分,得主公之助,稳守金城;董琥拥边军之利,附宇文卓之势,盘踞西陲。二虎相争,互有顾忌,谁也无力吞并对方,更无力大举东顾。此僵持之局,于我方最为有利。只需令楚怀城将军稳守盟约,暗中支持董璋维持均势,则西线可保无虞。故,西凉之事,维持现状即为上策。”
“其二,草原新局,宜缓图之。阎夫人英武,阿紫悍勇,已据红河谷,初具根基。然草原部落习性如风,聚散无常,非一朝一夕可定。今有朔风道连通,物资兵员可得补充,当以稳固现有地盘、吸纳流散、结交中小部落为主,徐徐扩张,不可急功近利,引群狼环伺。待其根基深厚,方是我北地铁骑纵横草原之时。”
“其三,京都制衡,暂得喘息。宇文卓野心暴露,柳太后及保皇势力与之势同水火。我方与柳家联姻,已成牵制宇文卓之重要力量。宇文卓内部整顿步履维艰,粮草囤积难以隐秘,更有孝返回京城,必全力阻其完成白狐之约。短期内,宇文卓内外交困,难以全力北顾。此乃天赐我发展之良机。”
看到这里,李晨不由点头。
郭孝的分析,将潜龙城周边复杂的局势梳理得清晰透彻,指出了目前各方势力相互牵制,给了潜龙城一个宝贵的发展窗口期。
信纸翻过,接下来的内容,笔锋陡然变得激昂而充满诱惑力:
“然,以上三者,皆为守成持重之策,可保潜龙一时安稳,却难图万世基业!主公,潜龙城虽兴,终究偏居北地一隅,人口、资源、战略纵深,皆有极限。如遇大风浪,仍似一叶扁舟,虽有坚舟利桨,亦有倾覆之危!”
“破局之关键,在于西南!在于蜀地!”
“蜀地,天府之国,沃野千里,盐铁丰饶,人口众多!其地四塞险固,易守难攻。若能将蜀地纳入版图,或至少建立起牢固之盟约与影响力,则我潜龙势力,将获得前所未有之战略纵深!北有草原屏障,西有西凉缓冲,东可虎视中原,南可控扼荆楚!进可攻,退可守,根基之稳固,将远超如今十倍!”
“届时,潜龙将不再是风雨中飘摇之小舟,而是足以鲸吞天下、问鼎中原的艨艟巨舰!未来争霸天下,方有真正之可能!”
“故,孝力主公亲赴蜀地,非仅为联姻,更为此千秋基业!主公此行,当明察三王虚实,结交可交之力,展示我潜龙之威仪与诚意。若东川王可扶,则倾力助之,若其不可扶,亦需寻得其他代理人。务必在蜀地,为我潜龙,打开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望主公把握此战略空窗期,西望蜀道,为我潜龙,开创万世不拔之基业!”
“郭孝 顿首再拜”
信到此结束。
李晨缓缓合上信纸,长吁一口气,心中波澜起伏。
郭孝的眼光,果然毒辣!
他不仅看到了眼前的安稳,更看到了未来争霸天下的关键所在——战略纵深与资源基地!蜀地,就是解开这个困局的最佳答案。
掀开车帘,望向南方那隐约可见、层峦叠嶂的群山轮廓。
那就是蜀道,一条充满艰险,却也蕴含着无限希望的道路。
“奉孝,你的心意,我明白了。”李晨低声自语,眼神变得无比坚定,“这蜀地,我去定了!不仅要带回那对双生姐妹,更要为我潜龙城,带回一个更加广阔的未来!”
车队加速,向着西南方向,坚定不移地前行。
车轮碾过官道,也碾过旧时代的界限,驶向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全新棋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