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万国角斗大赛,终以金帐汗国王子昔班夺魁而落下帷幕。盛大的颁奖仪式过后,伽尔巴虽心中郁结,仍强振精神,于城中恢弘殿堂内大排筵席,尽地主之谊,款待四方宾朋。殿内烛火通明,觥筹交错,珍馐罗列,各族豪杰齐聚一堂,气氛看似热烈,实则暗流涌动。
酒至半酣,伽尔巴心头那股因主场失利、尤其是败于拔都之子所带来的挫败感,混合着日耳曼人固有的烈性,化作拼酒的豪情。他高举巨觥,直指拔都,欲在酒桌上挽回些许颜面。拔都草原出身,性情本就豪迈,自是来者不拒。两人碗来杯往,酣畅淋漓,最终伽尔巴竟力有不逮,醉倒席前,被侍从扶下时,脸色铁青,难看至极。
宴会现场原本热闹非凡,但此刻却突然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之中。众人面面相觑,谁也没有说话,只有餐具偶尔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在这静谧的氛围里显得格外刺耳。
奥托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眼神冷漠而锐利地扫视着四周。他注意到那些罗马贵族们脸上都流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神情:有的若有所思,似乎正在心中盘算着什么;有的则紧张得微微颤抖,额头上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还有一些人故作镇定,强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但他们紧握的拳头和僵硬的坐姿还是暴露了内心真实的想法。
与此同时,其他各方代表也都心怀鬼胎、各有打算。有些人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刚才发生的事情;另一些人则埋头吃饭,试图掩饰自己的不安情绪;更有甚者开始打起盹来,仿佛对这场宴会已经失去了兴趣。然而,在这片表面平静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无数暗流涌动……
就在此时,坐于宾席上首的林灵素,忽命人取来瑶琴。他轻抚琴弦,清越之音如流水般淌出,压下了殿内的喧嚣。随即,他开口吟唱,声调不高,却字字清晰,蕴含着一股涤荡尘虑、振奋精神的力量,歌名曰 《豪杰》:
“有豪杰而不圣贤者矣,未有圣贤而不豪杰者也。”*
(开篇立论,点明豪杰之气是成圣成贤的根基,无此刚健精神,则一切修养如同无根之木。)
“能兴即谓之豪杰。兴者,性之生乎气者也。”*
(定义何为“豪杰”——即能奋发昂扬、激发本性中刚大之气的人。)
“拖沓委顺,当世之然而然,不然而不然,终日劳而不能度越于禄位田宅妻子之中,数米计薪,日以挫其志气…”*
(描绘沉沦世俗者的状态:随波逐流,斤斤于眼前利害,志气日渐消磨,与“豪杰”形成鲜明对比。)
“仰视天而不知其高,俯视地而不知其厚,虽觉如梦,虽视如盲,虽勤动其四体而心不灵——惟不兴故也。”*
(尖锐指出,心灵若不奋起(不兴),则虽存犹亡,感知闭塞,行动麻木。)
琴音歌声,如清泉注入心田,又如战鼓敲响灵台。殿中众人,无论来自何方,皆被这直指人心的词句所触动。那些因胜负而或喜或忧的心绪,似乎在这宏大的视角下被冲淡、被提升。
林灵素歌声渐转昂扬:
“圣人以诗教,以荡涤其浊心,震其暮气…”*
(阐明圣人之教的目的,正是为了洗涤心灵的污浊,震醒暮气沉沉的灵魂。)
“纳之于豪杰,而后期之以圣贤。”*
(指出教化路径:先激发人的豪杰之气,使其精神奋起,然后再引导其向圣贤的境界迈进。)
“此救人道于乱世之大权也!”*
(最终点明,此法乃是挽救世道人心、于乱世中开辟新天的关键所在!)
歌声袅袅而止,余韵绕梁。殿内一片寂静,旋即爆发出由衷的赞叹与热烈的掌声。伽尔巴虽仍带醉意,但铁青的脸色已缓和许多,目光中少了几分戾气,多了些许深思。拔都抚掌称善,奥托亦微微颔首。林灵素此歌,不仅巧妙地安抚了伽尔巴的挫败感,更将个人的胜负、民族的荣辱,提升到了关乎人道兴衰、精神存续的高度。
一场可能因斗酒失利而更加尴尬的宴会,因这一曲《豪杰》而风气一转。它仿佛一道光,照见了超越眼前争斗的、更为广阔的文明图景。诸方豪杰,无论此前是敌是友,此刻心中都隐隐感到,在这纷乱的时代,或许真有一种力量,能超越刀兵与酒宴的胜负,那便是源自本心、又能贯通天地的——“兴”发之志,豪杰之气。
盛宴终散,但《豪杰》之歌的余音,却留在了耶路撒冷的夜空,也留在了每一位与会者的心中,悄然孕育着未来未知的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