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天下书》的余波尚未平息,北疆上下与朝廷在法理和道义上已彻底割裂。檄文与告天下书的对垒,如同最后的号角,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与另一个时代的争锋。在北疆内部,一种压抑已久的、渴望名实相符的呼声,开始如同地底涌动的岩浆,再也无法抑制。
这一日,朔风城,镇北侯府议政殿。
以赵铁柱、周文博、雷豹、公输瑜等为首的北疆文武重臣,身着庄严礼服,神色肃穆,齐聚殿内。他们身后,还跟随着各州府推举的德高望重的乡老、工坊工匠代表、商贾代表,甚至还有几位归附部落的头人,人人脸上都带着一种激动而期盼的神情。
张枫端坐于上,看着台下济济一堂的核心班底与民意代表,心中已然明了。
军机处首席大臣赵铁柱率先出列,他手持一份以军机处名义联署的文书,声若洪钟,打破了殿内的寂静:
“侯爷!自您执掌北疆以来,破蛮族,定边陲,兴百业,安万民!北疆能有今日之盛,皆赖侯爷雄才大略,呕心沥血!然,名不正则言不顺!如今朝廷无道,视我北疆如仇寇,天下板荡,黎民翘首以待真主!侯爷仍以‘侯爵’之名号令四方,已不合时宜,亦难安北疆数百万军民之心,难符草原西域诸部之望!”
他深吸一口气,将文书高高举起,单膝跪地,朗声道:
“臣等,及北疆全体将士,恳请侯爷,顺天应人,进位称王!正名号,定乾坤,率领我等,扫清寰宇,再造华夏!”
声音在殿内回荡,带着金属般的铿锵。
紧接着,民政司主事周文博手持万民请愿书(虽有些形式主义,但确实收集了大量民意),躬身出列:
“侯爷!北疆百姓,受侯爷活命之恩,享侯爷新政之惠!《北疆律》护我等安宁,授田令予我等生计,新学宫给我等希望!百姓之心,尽归侯爷!今闻朝廷倒行逆施,污蔑构陷,北疆上下,无不愤慨!民间皆言,侯爷乃我等之日月,岂能久居‘侯’位?恳请侯爷称王,以定民心,以正视听!”
科技司主事公输瑜代表着北疆的工匠与格物学者:
“侯爷重工巧,兴格物,使我等匠人不再被视为‘奇技淫巧’,而得享尊荣,施展抱负!北疆之器利甲坚,皆源于侯爷指引!请侯爷称王,使我等能更名正言顺,钻研技艺,铸就王业之基!”
来自草原归附部落的代表,以生硬的夏语激动地说道:
“伟大的天可汗!草原上的雄鹰已经向您低头,您是我们的共主!按照草原的规矩,您就应该拥有最尊贵的汗号!请天可汗称王,我们愿意永远追随您的马蹄!”
乡老、工匠、商贾代表们也纷纷跪倒在地,声泪俱下地陈述民间对张枫的拥戴与对“王”号的期盼。
这并非突如其来的表演,而是酝酿已久、水到渠成的必然。北疆的文武百官,他们的权力、富贵、理想乃至身家性命,都已与张枫牢牢绑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张枫的地位越高,他们的前程就越光明,北疆这片基业就越稳固。而普通的军民百姓,则在张枫的治理下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发自内心地认同和崇拜他,认为唯有他登临更高的位置,才能更好地保护他们现有的生活,并带领他们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恳请侯爷进位称王!”
“请侯爷称王,以安民心!”
“愿随大王,扫平天下!”
劝进之声,如山呼海啸,在议政殿内回荡,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坚定与狂热。
张枫看着台下跪倒一片的臣属与代表,目光缓缓扫过那一张张激动而忠诚的面孔。他沉默着,仿佛在权衡,在思索。殿内的气氛凝重而充满期待。
他知道,这一刻终于到了。从穿越伊始的挣扎求存,到执掌北疆的步步为营,再到如今横扫草原、威震天下……“侯”爵之位,确实已经无法承载他如今的势力与威望,也无法满足追随者们的期待。称王,是稳固内部、明确目标、向天下昭示争权之心的必然一步。
他缓缓站起身,无形的威压弥漫开来,殿内瞬间鸦雀无声。
“诸位之心,本侯……已知。”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决定命运的力量,“朝廷失德,天下纷扰,北疆军民,寄厚望于本侯。为安北疆之心,为聚天下之力,为解万民倒悬……”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锐利而坚定,声音陡然提高:
“本侯,便依从众议!”
“轰!”
殿内瞬间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所有跪着的人都抬起头,脸上洋溢着无比激动和兴奋的光芒!
“大王万岁!”
“北疆万岁!”
赵铁柱等人更是喜形于色,重重叩首:“臣等,拜见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