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佟氏,那可是贵族中的贵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不仅是“半朝天下”的贵女,更是雍正皇帝的养母,凭着温柔贤惠的性子、超高的情商,把康熙的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成了康熙一辈子念念不忘的“白月光”。今天咱就来聊聊,这位“一天皇后”是怎么在康熙后宫杀出重围的?
佟佳氏能进宫,从根上就带着“顶级豪门”,号称“佟半朝”。为啥这么牛?因为佟家不仅是汉军旗的名门望族,还出了两个关键人物:佟佳氏的爷爷佟图赖,是跟着皇太极打天下的开国功臣,平定李自成、攻打南明,军功赫赫;叔叔佟国纲、爸爸佟国维,更是康熙朝的核心重臣,一个跟着康熙征噶尔丹战死沙场,一个官至大学士,权倾朝野。
更厉害的是,佟家还和皇室攀了亲。佟佳氏的姑姑,就是康熙的亲妈孝康章皇后。也就是说,康熙是佟佳氏的亲表哥,两人是货真价实的“姑表亲”。在那个讲究“亲上加亲”的年代,这种关系简直就是“预定后宫席位”的通行证。
佟佳氏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最好的教育。不像其他闺阁女子,只知道描眉画眼、绣花弹琴,佟佳氏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跟着爸爸佟国维学了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懂得审时度势、低调内敛。用现在的话说,她就是“出身豪门却不骄纵,自带光环却不张扬”的典范。
康熙十六年(1677年),佟佳氏到了选秀的年纪。这一年,康熙刚册立完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后宫需要补充妃嫔。佟佳氏一入宫,就凭着显赫的家世、出众的容貌和温顺的性子,直接被封为贵妃——要知道,清朝后宫等级森严,从答应、常在、贵人、嫔、妃,一路升到贵妃,普通人可能要熬一辈子,佟佳氏直接跳过所有底层,开局就是“贵妃”,这起点,比别人的终点还高。
不过,佟佳氏心里清楚,这贵妃的位置,一半是靠家世,一半是靠表哥的情面。要想在后宫站稳脚跟,光有这些可不够。康熙是什么人?那是经历过擒鳌拜、平三藩的铁血帝王,见多了尔虞我诈、争风吃醋,最烦的就是后宫女子勾心斗角。所以佟佳氏入宫后,从来不多言多语,每天除了给太后请安、伺候康熙,就是闭门读书、礼佛修身,从不参与任何后宫争斗。
别的妃嫔忙着争宠、抢赏赐,佟佳氏却忙着“刷好感”:太后生病,她亲自熬药喂饭,衣不解带地伺候;其他妃嫔有困难,她悄悄帮忙,从不张扬;康熙处理政务累了,她就陪在身边,要么安静地磨墨,要么讲些民间趣事解闷,从不干涉朝政、不多嘴多舌。
这种“佛系”的处世态度,反而让康熙对她另眼相看。康熙的前两任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是政治联姻,虽然两人感情深厚,但赫舍里氏早逝;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是辅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儿,家世显赫但性子刚烈,和康熙的相处总带着点“政治距离”。而佟佳氏的温柔、体贴、懂事,就像一股清流,让康熙在尔虞我诈的朝堂之外,感受到了难得的温暖。
更重要的是,佟佳氏是康熙的亲表妹,两人从小就认识,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康熙每次见到佟佳氏,都觉得格外亲切,不像面对其他妃嫔那样需要端着帝王的架子。久而久之,佟佳氏就成了康熙后宫里最“靠谱”的妃嫔,深得康熙的信任和宠爱。
康熙十七年(1678年),孝昭仁皇后去世,康熙的后宫再次出现“后位空缺”。这时候,满朝大臣都觉得,佟佳氏是皇后的不二人选——她家世显赫、深得帝宠、品行端正,完全符合皇后的标准。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康熙却迟迟不立后,反而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把佟佳氏晋封为皇贵妃,让她“摄六宫事”——也就是代理后宫的所有事务。
为啥康熙不直接封她为皇后呢?这就得说说康熙的“心理阴影”了。康熙这辈子,前两任皇后都死得早:孝诚仁皇后21岁就去世了,留下了太子胤礽;孝昭仁皇后更惨,当了不到一年皇后就崩了,年仅25岁。接连两位皇后早逝,让康熙心里产生了一种“自己克后”的迷信想法,觉得谁当了自己的皇后,谁就没好下场。
康熙对佟佳氏是真心宠爱,舍不得让她冒这个险。所以他宁愿不立皇后,让佟佳氏以皇贵妃的身份代理后宫,也不想让她因为“皇后”这个头衔而遭遇不幸。用康熙的话说:“皇后之位太沉重,朕不想让你承受这份福气(其实是风险)。”
佟佳氏也明白康熙的心思,没有丝毫怨言。她知道,康熙虽然没给她皇后的名分,但给了她后宫的实权。从康熙二十年到康熙二十八年,整整十年时间,佟佳氏以皇贵妃的身份,打理着康熙的后宫,把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这十年里,佟佳氏展现出了超强的“管理能力”。康熙的后宫妃嫔众多,皇子公主也多,人际关系复杂,要想管好这么一大家子,可不是件容易事。但佟佳氏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第一,一碗水端平。不管是高位妃嫔还是低位答应,佟佳氏都一视同仁,从不偏袒谁、打压谁。妃嫔们有矛盾,她不是简单粗暴地批评指责,而是耐心调解,讲道理、摆事实,让人心服口服。
第二,以身作则。佟佳氏自己生活节俭,从不铺张浪费,也禁止后宫妃嫔搞奢靡之风。她还带头孝顺太后,每天早晚请安,太后的饮食起居、穿衣用度,她都亲自过问,做得比亲女儿还周到。
第三,体恤下属。后宫的宫女太监,在佟佳氏手下干活,从来不用担心被无故打骂、克扣月钱。佟佳氏知道他们不容易,经常关心他们的生活,遇到困难还会伸手帮忙。所以,后宫的宫女太监都对她忠心耿耿,甘愿为她效力。
在佟佳氏的管理下,康熙的后宫出现了难得的“和谐局面”:妃嫔们不争风吃醋,宫女太监们尽职尽责,整个后宫井然有序,从没有出现过大的风波。康熙对此非常满意,经常在大臣面前夸奖佟佳氏:“皇贵妃性行温良,淑慎端慧,克娴内则,淑德彰闻。”意思就是,佟佳氏温柔善良、端庄聪慧,把后宫打理得太好了。
除了管理后宫,佟佳氏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抚养皇子。康熙的子嗣众多,但很多皇子的生母要么地位低下,要么早逝,无法亲自抚养。佟佳氏先后抚养了多个皇子,其中最着名的,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胤禛。
胤禛的生母乌雅氏,当时只是个普通的妃嫔,地位不高,按照清朝的规矩,没有资格亲自抚养皇子。所以胤禛刚出生,就被康熙交给了佟佳氏抚养。佟佳氏对胤禛视如己出,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她不仅照顾胤禛的饮食起居,还教他读书写字、为人处世,对他的教育非常严格。
胤禛从小就跟着佟佳氏长大,对这位养母的感情,比对亲生母亲乌雅氏还要深厚。后来胤禛登基成为雍正皇帝,多次在诏书中提到佟佳氏,说她“抚冲龄而顾复,备蒙鞠育之仁;溯十载之教养,实兼慈母之爱”。意思就是,佟佳氏抚养我长大,对我既有养育之恩,又有慈母之爱。
佟佳氏的这一“投资”,也为她身后的荣光埋下了伏笔。试想一下,要是没有抚养雍正这层关系,她虽然也是康熙的皇贵妃,但未必能在死后得到那么高的待遇。可偏偏她养了个皇帝儿子,这待遇自然就不一样了。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佟佳氏突然病重。这可把康熙急坏了,他亲自到佟佳氏的宫中探望,还下令让御医们全力诊治。可佟佳氏的病情越来越重,眼看就要不行了。
康熙看着病床上奄奄一息的佟佳氏,心里又疼又悔。他后悔自己这十年里,一直因为“克后”的迷信想法,没给佟佳氏一个皇后的名分。他知道,佟佳氏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成为他的皇后。现在佟佳氏快不行了,康熙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满足她这个愿望。
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康熙下旨,册立佟佳氏为皇后。册封大典办得非常仓促,但规格一点都不含糊。康熙亲自拟定封号“孝懿仁皇后”,还派大臣到天坛、地坛、太庙告祭,让天地祖宗都知道,佟佳氏是他的皇后。
佟佳氏在病床上接受了册封,戴上了凤冠,穿上了霞帔。虽然她已经虚弱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但脸上还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等这一天,等了整整十年,终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圆了自己的皇后梦。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仅仅一天之后,也就是七月初十日,佟佳氏就去世了,年仅36岁。她当了一天的皇后,就永远地离开了康熙。
佟佳氏的去世,让康熙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他不顾帝王的尊严,多次到佟佳氏的灵前祭奠,还亲自为她撰写祭文。在祭文中,康熙写道:“皇后懿德嘉言,久着宫闱,淑行芳名,永垂史册。朕心伤悼,五内俱焚。”字里行间,全是对佟佳氏的思念和不舍。
为了表达自己的悲痛,康熙还做了几件“出格”的事:
第一,辍朝五日。按照清朝的规矩,皇后去世,皇帝通常辍朝三日。但康熙为了佟佳氏,特意辍朝五日,让文武百官都为她服丧。
第二,亲自护送灵柩。佟佳氏的灵柩要从皇宫运往景陵安葬,康熙亲自护送,一路步行,走了二十多里路,直到灵柩上了马车,他才停下脚步。
第三,频繁祭奠。在佟佳氏去世后的半年里,康熙先后十次到她的灵前祭奠,每次都痛哭流涕,不能自已。甚至在佟佳氏去世周年忌日,康熙还亲自写了一首悼亡诗,诗中写道:“月掩椒宫叹别离,伤怀始觉夜虫悲。泪添雨点千行下,情割秋光百虑随。”字里行间,全是对佟佳氏的思念。
更让人感动的是,自从佟佳氏去世后,康熙再也没有立过皇后。虽然他后来还有很多宠妃,比如德妃乌雅氏(雍正的生母)、良妃卫氏(八阿哥的生母)等,但他始终没有再册立皇后。在康熙心里,佟佳氏是他唯一的皇后,也是他一辈子的“白月光”,再也没有人能取代她的位置。
康熙之所以对佟佳氏这么深情,不仅仅是因为她是自己的表妹,更因为佟佳氏是最懂他的人。康熙这辈子,当了六十一年皇帝,经历了无数的政治风波、宫廷斗争,身边的人要么敬畏他,要么算计他,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他的孤独和压力。而佟佳氏,不仅温柔体贴,还能在他疲惫的时候给予安慰,在他迷茫的时候给予支持,是他真正的“灵魂伴侣”。
佟佳氏去世后,康熙经常一个人发呆,想起和佟佳氏相处的点点滴滴。他想起佟佳氏为他熬的药,想起佟佳氏陪他读书的夜晚,想起佟佳氏打理后宫的辛苦,心里就一阵酸楚。他知道,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像佟佳氏这样温柔、懂事、能干的女子了。
佟佳氏虽然只当了一天皇后,但她的身后荣光,却一点都不比其他皇后差。这其中,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她抚养的雍正皇帝胤禛。
雍正即位后,并没有忘记佟佳氏的养育之恩。他刚一登基,就下旨追封佟佳氏的父亲佟国维为太傅、一等公,母亲赫舍里氏为一等公夫人。还把佟佳氏的弟弟隆科多提拔为吏部尚书、步军统领,让他成为自己的核心重臣。
不仅如此,雍正还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对佟佳氏的思念和感激。他说:“朕自幼蒙皇贵妃抚育,备承慈爱,圣德仁心,难以言喻。朕之成立,皆皇贵妃之力也。”意思就是,我从小就被皇贵妃抚养,她对我慈爱有加,品德高尚,我能有今天的成就,全靠她的养育之恩。
为了纪念佟佳氏,雍正还特意下令,在景陵的地宫中,将佟佳氏的灵位放在康熙灵位的旁边,让她永远陪伴在康熙身边。按照清朝的规矩,皇后去世后,通常会和皇帝合葬,但康熙的前两任皇后已经葬在景陵地宫了,佟佳氏是第三任皇后,雍正特意破例,让她也葬入景陵地宫,和康熙、前两任皇后一起合葬。
除此之外,雍正还为佟佳氏上了长长的谥号:“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这个谥号不仅字数多,而且都是褒扬的词语,充分体现了雍正对佟佳氏的尊重和感激。
佟佳氏的家族,也因为她的关系,变得更加显赫。雍正时期,佟家出了不少重臣,比如隆科多,权倾朝野,被雍正称为“舅舅隆科多”。虽然隆科多后来因为结党营私被雍正处置,但这并不影响佟家在清朝的地位。直到乾隆朝,佟家依然是汉军旗的名门望族,深受皇室的信任和重用。
佟佳氏的一生,只有36年,皇后生涯更是只有一天,但她的人生,却堪称“圆满”。
参考《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