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军那句“敌人,就在身边”,如同一声惊雷在陈遇脑海中炸响。他站在甲板上,阳光炽烈,海风温热,却感觉一股寒气从脊椎骨缝里钻出来。半径五公里范围内,非法信号源,可能就在某艘船上,甚至……可能就在这艘船上!
他的目光下意识地扫过甲板。大部分人都还在海里浮潜,欢笑声随着海风隐约传来。船上留守的除了他,就是几名船员在驾驶室和厨房忙碌,看起来一切如常。那个被激活过的非法信号接收器,会是谁放置的?是这些面相憨厚、服务周到的船员中的某一个?还是在他们上船前,就被别有用心的人动了手脚?
他不能打草惊蛇。杨振军的叮嘱言犹在耳。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脸上恢复平静,甚至挤出一丝享受阳光的笑容,重新走向船边,看着水里嬉戏的家人和伙伴。
“爸爸!快下来!下面有好多蓝色的小鱼,像会游泳的宝石!”安安戴着儿童面罩,努力昂着头,兴奋地朝他挥手,小脸在水波折射下显得格外明亮。
“好,爸爸马上来。”陈遇笑着回应,声音尽量保持自然。他需要表现得和往常一样。
他重新穿上脚蹼,戴上潜水面镜,滑入温暖的海水中。五彩斑斓的珊瑚和穿梭其间的鱼群瞬间包围了他,但这片瑰丽的海底世界此刻在他眼中,却潜藏着无形的危机。他一边陪着林莉和孩子们,指着各种海洋生物,耐心解说,一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留意着海面上任何可疑的船只,以及船上留守人员的动静。
林莉似乎察觉到了丈夫比平时更加沉默和警惕,她靠近他,在水下握住他的手,通过面镜投来一个询问的眼神。陈遇轻轻回握了一下,微微摇头,示意她安心,但眼神里的凝重却无法完全掩饰。
浮潜活动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大家陆续尽兴而归,爬上甲板,兴奋地讨论着刚才看到的美景。船员们贴心地送上毛巾和饮用水。
“太漂亮了!这辈子没见过这么清楚的珊瑚!”王小虎一边用毛巾擦着他那板寸头,一边大声嚷嚷,吊着的胳膊让他动作有些滑稽,“就是这胳膊不得劲,不然老子非得潜深点看看不可!”
苏婷一边帮他擦干后背,一边嗔道:“你就消停点吧!伤还没好利索呢,还想深潜?也不怕水压把你伤口崩开!”
“嘿嘿,我这不是说说嘛……”王小虎讪讪一笑。
孙宇则又开始了他“科学”的总结:“根据观察,这片珊瑚礁的生态系统非常健康,鱼类多样性很高。水温、能见度都极佳,是理想的研究样本区。可惜没带水下摄像机,不然可以记录更多数据……”
李文博相对务实:“风景确实很好,放松效果显着。回去可以考虑将员工疗养的一部分安排在这种地方,有助于缓解科研人员的压力。”
周凯自然是抱着相机不停拍摄,记录着大家出水后的各种表情和互动。
陈遇一边用毛巾擦拭着头发,一边看似随意地扫视着甲板上的船员。船长在驾驶室门口抽烟,大副在检查船锚,另外两名年轻些的船员在收拾大家用过的浮潜装备,还有一名负责厨房的船员正在准备水果拼盘……每个人的表情和行为都看不出任何异常。
那个信号接收器,会藏在哪儿?驾驶室?客舱某个角落?还是公共区域?
他知道,单靠自己观察很难有结果,而且极易引起怀疑。他必须依靠杨振军那边的专业力量。
中午用餐时,陈遇看似无意地和船老大聊起了天。
“船长老哥,这次真是辛苦你们了,服务非常周到。”陈遇笑着递过去一支烟。
船老大是个皮肤黝黑、身材敦实的中年汉子,接过烟,咧嘴一笑,露出被烟熏得微黄的牙齿:“陈老板太客气了,你们玩得开心就好!我们就是吃这碗饭的,应该的。”
“咱们这船平时保养得不错啊,看起来很新。”陈遇环顾了一下船舱,“这次出海前,有没有做过什么大的检修或者设备升级?”
船老大想了想,说道:“大的检修倒没有,就是出发前一周,按惯例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和设备维护。都是合作多年的老伙计做的,放心,绝对没问题!”
“哦?都是固定的维修团队吗?”陈遇看似随意地追问。
“对啊,码头那边‘老周船务’的,干了十几年了,信得过。”船老大肯定地说。
陈遇默默记下了“老周船务”这个名字。这或许是一个调查方向。
午餐后,按照原计划,船只将启程返回滨城港,结束这次南海之旅。大部分人都在客舱休息,或者在三三两两地在甲板上欣赏着最后的海洋风光,带着度假即将结束的满足和一丝不舍。
陈遇借口有些晕船,需要休息一下,回到了自己的客舱。他立刻拿出加密手机,联系杨振军,将船老大提供的“老周船务”信息,以及自己对船上人员的初步观察(未发现明显异常)做了汇报。
“收到。‘老周船务’我们会立刻介入调查。”杨振军的声音传来,“另外,告诉你一个情况,我们远程监测到,那个非法信号源在你们浮潜期间,又有过两次极其短暂的、低功率的激活,似乎是在确认位置或接收指令。对方很谨慎。”
果然还在活动!陈遇心中一紧。
“基于目前的情况,我们制定了一个‘引蛇出洞’的计划。”杨振军继续说道,“我们需要对方更多地活动,才能抓住尾巴。返航途中,你需要制造一个‘机会’。”
“什么机会?”
“一个看似能让你单独接触某些‘敏感信息’或‘物品’的机会。”杨振军解释,“比如,你可以假装在船舱的某个公共区域(比如客厅、书房,如果船上有的话)‘不小心’遗落一份看似重要的文件——当然,内容是经过我们处理的,但标题或关键词要足够吸引人,比如涉及‘星煌后续研发方向’、‘与海洋所合作初步构想’之类的。或者,你可以和某位核心成员,比如李文博或孙宇,在某个被认为可能被监听的区域,进行一场看似机密的谈话,内容同样需要设计。”
陈遇立刻明白了杨振军的意图。这是要利用对方的窥探欲,引诱那个潜伏者或者其背后的指挥者采取行动,无论是尝试窃取文件,还是紧急传递信息,都会增加暴露的风险。
“我明白了。我会和李文博沟通,设计一场‘谈话’。”陈遇沉吟片刻,选择了后者。伪造文件风险稍高,且容易留下实物证据,而谈话更具灵活性。
“好。地点建议选择在船舱客厅,那里空间相对开放,但又可能存在监听死角,符合对方放置设备的心理。时间定在下午三点左右,大部分人可能在午休,环境相对安静。谈话内容,围绕‘星煌’材料在仿生学应用上的巨大潜力,以及你们对与郑海洋教授合作的高度期待和初步技术设想展开,可以适当提及一些听起来关键但实则无关紧要的‘技术参数’或‘研发难点’。”杨振军给出了具体的指示,“我们会同步加强对信号源的监控和周边海域的封锁,一旦对方有异动,立即收网。”
“明白。”
结束通话,陈遇深吸一口气。这是一场危险的游戏,但他别无选择。他必须主动出击,将隐藏的毒蛇引出来。
他首先找到了李文博,将情况(在保密范围内)和计划告知了他。李文博听完,推了推眼镜,脸上没有任何惊慌,只有冷静的分析和绝对的信任。
“我明白了,陈总。需要我怎么说?”李文博直接问道。
陈遇将杨振军设计的谈话要点低声告诉了他。李文博仔细听着,不时点头,很快就理解了意图,甚至还能补充一些听起来更专业、更具迷惑性的技术术语。
下午两点五十分,陈遇和李文博“恰好”在船舱客厅相遇。客厅里只有他们两人,显得有些安静。
“文博,正好找你。”陈遇的声音比平时稍微提高了一些,确保如果有监听设备能够清晰捕捉,“关于昨天和郑海洋教授交流的一些想法,我仔细考虑了一下,觉得仿生学这条路,对我们‘星煌’下一代材料的开发,可能真的是一个突破口。”
李文博会意,立刻接上,语气带着科研人员特有的认真和一丝兴奋:“陈总,您也这么认为?我回去后也查阅了不少资料。就拿金枪鱼来说,其尾柄部位特殊的骨骼结构和肌肉纤维排列方式,在高效推进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涡流和阻力,这对我们优化材料在高速气流或流体中的表面性能和抗颤振能力,有极大的启发意义。如果我们能通过合作,获取郑教授团队关于大型鱼类尾鳍摆动时局部应力分布的精确数据,甚至建立生物力学模型,或许能帮助我们设计出具有类似各向异性强化结构的‘星煌’改性材料,预计其疲劳寿命能在现有基础上提升至少15%到20%……”
两人就着这个“虚构” yet 听起来极其专业和诱人的技术方向,展开了深入的“讨论”。陈遇适时地提出一些“关切”,比如“数据获取的难度”、“模型建立的成本”、“关键参数的保密性”等等,李文博则一一给出“专业”的解答,期间还夹杂着一些听起来像是核心机密的缩写词和参数范围。
这场谈话持续了将近二十分钟,两人表演得投入,仿佛真的在规划一个激动人心的未来合作项目。
谈话结束后,陈遇和李文博各自离开客厅,仿佛只是进行了一次寻常的技术交流。
但暗处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陈遇回到客舱,加密手机一直处于待命状态。他耐心等待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船舱外,海鸥鸣叫,发动机平稳轰鸣,一切如常。
大约在谈话结束半小时后,加密手机震动了起来。
“陈遇,目标动了!”杨振军的声音带着一丝捕捉到猎物的锐利,“就在你们谈话结束后不久,那个非法信号源再次被激活,并且持续了较长时间,向外发送了一段加密数据!我们的技术部门正在全力破译!同时,信号定位更加精确了——源头发射位置,就在你们船只的驾驶舱附近区域!而且,我们监测到一艘原本在五公里外徘徊的、注册信息模糊的白色快艇,正在以高速向你们船只的方向靠拢!看来,鱼咬钩了!”
陈遇的心脏猛地一跳。驾驶舱附近!是船长?还是大副?或者是有人将设备藏在了那里?
“海警和我们的外勤船只已经完成合围,随时可以行动。”杨振军的声音斩钉截铁,“陈遇,通知船老大,以检查设备或规避其他船只为由,适当降低航速。我们要确保将这艘接应的快艇和船上的内鬼,一网打尽!”
“明白!”陈遇立刻起身,快步走向驾驶室。他的心情紧张而冷静,他知道,收网的时刻到了。
他推开驾驶室的门,船老大正在专注地掌舵。
“船长老哥,”陈遇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自然,“刚才好像听到发动机有点异响,能不能稍微减速检查一下?另外,我看雷达上后面好像有艘小船跟得有点近,安全起见,咱们是不是避一避?”
船老大不疑有他,点了点头:“好的,陈老板,我这就减速看看。”他一边操作着降低油门,一边看向雷达屏幕。
就在这时,陈遇的加密手机再次震动,他看了一眼,是杨振军的紧急信息,只有简短的一句话:
“快艇加速冲过来了!船上人员有武装迹象!准备强行接舷!陈遇,确保所有人进入内舱安全区域!重复,确保所有人安全!”
几乎在同一时间,驾驶室的无线电台里传来了一个严厉而陌生的声音,使用的是公共频道:
“前方海钓船‘海鸥号’请注意!这里是中国海警!我们正在执行公务,请立即配合停船接受检查!重复,请立即停船配合检查!”
船老大吓了一跳,惊讶地看向陈遇:“海警?检查?”
陈遇心中了然,这是杨振军协调的行动,目的是控制场面,防止武装分子狗急跳墙。他立刻对船老大说:“老哥,按海警说的做,立刻停船!我去通知大家!”
他转身冲出驾驶室,对着甲板和客舱方向大声喊道:“所有人注意!海警临检!大家不要慌张,立刻回到客舱内部,不要在外面逗留!”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甲板上正在看风景的毛蛋、周凯等人闻言一愣,虽然不明所以,但看到陈遇严肃的表情,还是立刻依言行动起来。
王小虎听到动静,也从客舱里探出头,独臂扶着门框:“遇哥,啥情况?”
“海警检查,快让大家进舱!”陈遇简短解释,同时目光锐利地扫过听到动静从厨房和其他角落走出来的船员。
大部分船员脸上都是茫然和些许紧张,符合正常反应。但陈遇注意到,那个负责厨房的、平时话不多的年轻船员阿杰,在听到“海警”二字时,眼神瞬间闪过一丝慌乱,手下意识地摸向了腰间,虽然动作很快,但还是被一直处于高度警惕状态的陈遇捕捉到了!
是他!
就在这时,窗外传来快艇引擎高速逼近的轰鸣声,以及海警船拉响的、更加急促刺耳的警笛声!
“呜——呜——呜——”
气氛瞬间紧张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