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那句“一扇‘门’!”如同投入深潭的巨石,在陈遇心中激荡起前所未有的波澜。古代文明遗物?同源能量波动?一扇“门”?
这远超商业窃密和技术竞争的范畴,瞬间将整个事件的层次提升到了他难以想象的维度。他握着加密手机,站在小学操场喧闹的树荫下,耳边是孩子们为比赛胜利的欢呼声,远处是家人关切的目光,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在这一刻猛烈碰撞。
“消息……确认了吗?”陈遇的声音因震惊而略显干涩,他下意识地压低了音量,确保周围兴奋的家长和学生不会听到任何端倪。
“RoV传回的高清影像和能量频谱数据已经过国家顶尖考古、材料和物理学家组成的联合专家组初步研判。”张伟的声音带着熬夜的沙哑,但更多的是发现未知的激动与审慎,“‘圆盘’的材质无法用现有元素周期表完全匹配,其纹路风格与全球已知的任何古代文明都存在显着差异,但具有高度的人工智能设计特征。能量波动与‘龙涎木’信号的同源性超过99.7%。‘门’的猜想,是基于其中心‘锁孔’结构、强烈的能量聚焦特性,以及‘环太平洋基金’不惜代价寻找并试图激活它的行为模式综合得出的最合理推断。”
张伟顿了顿,补充道,语气更加凝重:“杨大校强调,此事已超越商业间谍和常规国家安全范畴,上升为最高机密。联合专家组认为,‘圆盘’及其可能代表的文明遗产,其潜在价值与风险都无法估量。‘环太平洋基金’背后的势力,其野心恐怕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庞大和……危险。”
陈遇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操场上,希希正和同学们围着班主任,兴高采烈地领取参与奖——每人一根棒棒糖,小家伙笑得见牙不见眼,仿佛拥有了全世界。这纯粹的快乐与他此刻接收到的惊天信息形成鲜明对比。
“我明白了。”陈遇沉声道,目光扫过儿子开心的脸庞,变得更加坚定,“也就是说,我们之前的对手,可能只是这个庞大组织伸向‘星煌’和海底秘密的触角之一。他们的真正目标,或许是这个‘圆盘’,是这扇‘门’背后的东西。”
“是的。罗绍华这条线,以及‘海洋探险者’号的强行突进,都只是他们整体计划的一部分。‘船长’的身份和‘环太平洋基金’的终极目的,才是关键。”张伟肯定道,“杨大校已下令,对‘圆盘’所在海槽区域实施最高级别封锁和保密,所有勘察活动转为绝密进行。同时,对‘龙涎木’的研究提升至战略高度,其生物电信号与‘圆盘’能量波动的关联性,是当前破解谜题的核心方向。”
“我们需要做什么?”陈遇直接问道。
“巩固内部,稳住阵脚。”张伟言简意赅,“罗绍华落网,对方在滨城的潜伏网络遭受重创,短期内应该会蛰伏。但‘船长’未除,香港的‘史密斯’和‘环太平洋基金’的威胁仍在。杨大校希望旭遇能借此机会,彻底梳理内部,确保‘星煌’项目和后续与国家的合作万无一失。同时,关于‘龙涎木’的任何进展,尤其是其与‘圆盘’可能的‘钥匙’关联,需要第一时间同步。”
“明白。”陈遇应下,“内部排查和整顿我会亲自抓。‘龙涎木’的研究,还需要你和专家团队多费心。”
结束与张伟的通话,陈遇在原地站了片刻,直到希希举着棒棒糖兴奋地跑过来,才将脸上凝重的神色迅速转化为笑容。
“爸爸!你看!老师给的!橘子味的!”希希把棒棒糖举到陈遇面前,小脸上满是汗水与喜悦。
陈遇接过糖,剥开糖纸,又递回给儿子,摸了摸他的头:“真棒!这是希希努力奔跑赢来的奖励!”
林莉抱着安安走了过来,关切地看着他:“没事吧?看你接个电话脸色都不对了。”
陈遇笑了笑,揽住妻子的肩膀,将安安也接过来抱在怀里,感受着家庭的温暖与重量:“没事,工作上的一个好消息,就是有点突然。走吧,我们去给希希的同学们也加加油!”
他将海底的惊天秘密暂时压在心底,全身心投入到陪伴家人的时光中。看着希希和同学们在操场上奔跑跳跃,听着安安奶声奶气地喊着“哥哥加油”,陈遇心中那份守护的信念愈发坚定。无论对手的目标是什么,无论那海底“圆盘”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他都必须守住这个家,守住这片土地上的安宁。
运动会在中午时分圆满结束。希希所在的班级虽然没有拿到年级总冠军,但接力赛的小组第二和多个个人项目的优异表现,还是让孩子们兴奋不已。班主任宣布放学后,小家伙们还聚在一起叽叽喳喳,讨论着刚才的比赛,约定着下次还要一起努力。
回家的车上,希希靠着陈遇很快就睡着了,手里还紧紧攥着那根没吃完的棒棒糖和一枚“拼搏之星”的纪念奖牌。安安也玩累了,在林莉怀里睡得香甜。
“今天表现真好。”林莉看着后视镜里熟睡的儿子,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我看他交接棒的时候,手稳得很,一点都没慌。”
“像他爷爷,关键时刻沉得住气。”陈遇笑着看了一眼副驾上的陈平。
陈平本来还板着脸想维持一下“严父”形象,听到儿子这话,嘴角忍不住翘了翘,哼了一声:“那是!也不看看是谁教的!不过还得练,起跑反应还是慢了零点一秒……”
毛凤英在后座没好气地拍了他一下:“行了你!孩子跑成这样不错了!你以为都跟你似的,蹲河边钓一天鱼都不带动弹的,那反应能快吗?”
赵梅也笑了:“就是,希希今天多棒啊!我看比好些高年级的孩子跑得都好!”
车内顿时响起一阵轻松的笑声。这温馨的氛围,让陈遇因海底秘密而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一些。
将父母和赵梅送回家,安顿好睡着的孩子们,陈遇和林莉才回到卧室。
“今天……真的只是好消息?”林莉换上家居服,坐到梳妆台前梳理着长发,透过镜子看着靠在床头、眉宇间仍带着一丝不易察觉凝重的陈遇。
陈遇知道瞒不过心思细腻的妻子,他叹了口气,起身走到她身后,双手轻轻放在她肩膀上:“发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涉及层面很高,已经超出商业范畴了。杨大校那边直接接管,我们主要负责配合和稳住内部。”
林莉握住他的一只手,转过身,仰头看着他,清澈的眼眸里满是理解和担忧:“很麻烦?”
“嗯,有点棘手。但国家已经介入,而且我们占了先机。”陈遇不想多说细节让她担心,俯身在她额头轻轻一吻,“别担心,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家里和公司内部打理好,不出乱子。”
林莉点了点头,将脸埋在他腰间,闷声道:“我知道我帮不上什么大忙,但家里的事,爸妈和孩子们,你不用担心。公司财务和内部流程,我也会盯紧,绝不会让人从我这钻空子。”
“这就够了。”陈遇心中暖流涌动,用力抱了抱她,“有你在,我放心。”
……
第二天,旭遇集团内部气氛明显不同。
虽然普通员工依旧忙碌于各自的工作,生产线上机器轰鸣,“虎煌7.0”的订单正在加紧生产,“星煌-III型”的样品制备进入关键阶段,但核心管理层都能感受到一种无形的、更加严格的审视氛围。
陈遇一早便召集了王小虎、孙宇、李文博、周凯、林莉(远程接入)以及张伟,开了一个紧急核心会议。会议地点设在了张伟的网络数据安全中心,这里的保密等级最高。
“……情况就是这样。”陈遇言简意赅地通报了罗绍华落网及“海洋探险者”号被驱离的情况,隐去了海底“圆盘”的具体细节,只强调对方目标可能远超预期,涉及更高层面的较量,“罗绍华的背叛,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说明对方的渗透无孔不入,而且极具耐心和隐蔽性。”
王小虎今天换回了那身熟悉的、沾着些许油污的工装外套,听到这里,他猛地一拍大腿,脸上满是后怕和愤怒:“他奶奶的!罗绍华这王八蛋!平时装得人模狗样,开会的时候还总说要以厂为家!没想到是个吃里扒外的白眼狼!幸亏发现得早!遇哥,我建议,全厂再来一次大筛查!从上到下,连扫厕所的临时工都别放过!”
他这杀气腾腾的话,让气氛严肃的会议室稍微活跃了一点。
周凯今天穿了件印着“稳住,我们能赢”字样的文化衫,头发随意抓了抓,显得没那么“骚包”,他摸着下巴道:“虎子哥这想法简单粗暴,但效果估计有限。这种级别的内鬼,藏得深,常规筛查很难挖出来。我觉得,咱们不如双管齐下。一方面,内部加强审计和流程监管,尤其是涉及核心技术和数据的环节,实行双人复核甚至多人复核制度,莉莉姐这边压力会大点。”他看向林莉。
林莉在视频那头点点头,面前摊开着厚厚的账本:“财务和流程监管我会重新梳理,确保关键资金流向和数据访问权限都有迹可循,交叉验证。”
周凯继续道:“另一方面,对外,咱们得继续唱戏。罗绍华被抓,对方肯定知道了。我们可以趁机再放点烟雾弹出去。比如,可以‘不经意’流露出咱们因为这次内部问题,对‘星煌’项目的某些‘关键参数’产生了‘怀疑’,需要进行‘大规模复核’,甚至可能‘延迟交付’……真真假假,让他们猜去,干扰他们的判断,也给国家层面的行动争取时间。”
陈遇赞许地点点头:“凯子的主意不错。内部整顿要扎实,对外迷惑也不能停。虎子,内部筛查要做,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搞得人心惶惶,影响正常生产。重点还是加强制度建设和过程监督。”
王小虎挠了挠他的板寸头:“知道了遇哥,我晓得分寸。就是……憋屈!恨不得现在就把那‘船长’揪出来捶一顿!”
孙宇和李文博对视一眼,孙宇开口道:“遇哥,研发中心这边你放心。‘星煌-III型’的样品制备已经到了最后关头,文博优化了工艺参数后,稳定性大大提升。就算对方拿到我们之前放出去的假数据,也绝对仿制不出真正的‘星煌’。至于那个‘龙涎木’……”他看向张伟,眼里闪着科研人员特有的好奇光芒,“伟哥,那玩意儿真那么神?能吸收声波还能发电?啥时候也让我们见识见识?”
张伟推了推眼镜,冷静地回答:“样本和数据已移交国家相关研究机构。其声学特性确实非凡,基于其结构仿生的复合材料正在加速研发中。至于生物电信号,成因尚未明确,专家正在攻关。等有阶段性成果,会同步给大家。”
李文博补充道:“如果这种材料能够实用化,不仅对海上测试船队是极大保护,对‘星煌’材料本身在极端环境下的振动抑制和噪声控制,也可能有启发意义。”
“好!技术上的事,你们多沟通。”陈遇总结道,“当前首要任务,是确保‘星煌-III型’样品顺利出炉,并通过国家验收。这是我们对国家承诺的兑现,也是我们应对一切挑战的基石。内部管理,各司其职,把篱笆扎牢。外部干扰,交给凯子和杨大校他们应对。大家有没有问题?”
“没有!”众人齐声应道,眼神中都充满了坚定。
散会后,陈遇单独留下了张伟。
“伟哥,罗绍华那边,还能挖出更多关于‘船长’和‘龙涎木’的信息吗?”陈遇低声问。
张伟摇了摇头:“他知道的有限。‘船长’极其谨慎,只通过单线加密联系。他对‘龙涎木’的了解,也仅限于‘船长’指令他留意相关动向,具体用途和重要性,他并不清楚。不过,技术恢复他销毁的部分数据时,发现他曾多次搜索过关于‘南海古沉船’、‘特殊木材传说’、‘深海声波异常’等关键词。这说明,‘船长’对这方面的情报搜集是持续性的。”
陈遇沉吟道:“看来,‘龙涎木’和海底那个‘圆盘’,才是他们真正的目标。‘星煌’数据,或许只是顺带,或者是为了掩盖真实意图的烟雾弹。”他看向张伟,“我们必须加快对‘龙涎木’的研究,尤其是它和‘圆盘’之间那种神秘的联系。我预感,‘钥匙’的秘密,就藏在这里面。”
“明白。国家层面已经调动了最顶尖的资源,进展应该会很快。”张伟肯定道。
……
接下来的几天,旭遇集团内部展开了一场无声却彻底的整顿。
林莉带领财务和审计部门,对所有核心项目的预算、采购、报销流程进行了重新梳理和加固,增设了多道复核关卡,确保资金流向清晰透明,任何异常支出都会第一时间触发警报。
王小虎则带着保卫科和人事部门,对全体员工,尤其是能接触到敏感信息的技术、研发、数据、港口相关岗位人员,进行了一轮更加细致的背景复审和履职评估。他没有搞大张旗鼓的排查,而是通过日常工作观察、匿名渠道反馈、以及与技术负责人(如孙宇、李文博)的私下沟通相结合的方式,悄无声息地排除了几个存在潜在风险的人员,调整了他们的岗位。同时,厂区和码头的物理安保再次升级,增加了巡逻频次和监控点位。
周凯则在外围舆论场上兴风作浪。他通过几个境外活跃的“智库”账号和科技论坛,半真半假地释放出“旭遇因内部问题,核心项目受阻”、“‘星煌’材料数据存疑,可能需推倒重来”等消息,语气笃定,细节模糊,引得一些境外关注势力将信将疑,讨论热度再次升温。他甚至“不小心”让一份关于“旭遇集团管理层因内部调查人心惶惶”的“内部邮件”截图流了出去,进一步加剧了外界的猜测。
而真正的核心,“星煌-III型”的研发工作,在孙宇和李文博的带领下,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加快了步伐。安全屋内的实验室灯火通明,两人几乎吃住都在里面,与国家研究院派来的专家一起,对最后几个工艺参数进行着精益求精的优化。第一批可供进行极限测试的样品,即将出炉。
张伟则完全沉浸在了数据的海洋里,一方面配合国家对“龙涎木”和海底“圆盘”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则加紧对“蓝鹊资本”和香港“史密斯”的追踪,试图找到“船长”的蛛丝马迹。
陈遇坐镇中枢,统筹全局。他每天要处理大量的文件,听取各部门的汇报,与杨振军保持密切沟通,同时还要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家人,安抚父母因为罗绍华事件而产生的担忧。他就像一根绷紧的弦,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
这天傍晚,陈遇难得准时下班回家。希希的运动会后遗症还没完全消退,正拉着陈平在客厅里模拟跑步比赛,一老一小跑得气喘吁吁。安安则坐在毛凤英身边,用彩纸折着小兔子,小手笨拙却认真。
“爸爸回来啦!”安安眼尖,第一个看到陈遇,立刻举着刚折好的、歪歪扭扭的兔子跑了过来。
陈遇笑着抱起女儿,接过那只“抽象派”纸兔子,夸赞道:“安安真厉害!折的小兔子真可爱!”
“送给爸爸!”安安搂着他的脖子,奶声奶气地说。
毛凤英从厨房探出头:“遇儿回来了?正好,今天老韩他们船队又送了新鲜海货回来,我蒸了条东星斑,马上就好!”
林莉也从书房走出来,手里还拿着份文件,看到陈遇,脸上露出温柔的笑意:“今天回来得早。”
“嗯,事情处理得差不多了。”陈遇放下安安,走到林莉身边,看了看她手里的文件,“还在忙?”
“快弄完了,是新梳理的研发经费审批流程,等你最后过目。”林莉将文件递给他。
陈遇接过文件,揽着妻子的肩膀走到餐桌旁。桌上已经摆好了几道家常菜,香气四溢。陈平和希希也停止了“比赛”,洗了手过来坐下。
“来,遇儿,尝尝这鱼,鲜得很!”毛凤英将最大的一块鱼腹肉夹到陈遇碗里。
“爸,您也吃。”陈遇给陈平倒了杯酒。
陈平抿了一口,看着儿子,语气带着不易察觉的关切:“厂里……都安稳了?”
“嗯,安稳了。”陈遇肯定地点点头,“该处理的都处理了,制度也完善了,以后会更好。”
“那就好。”陈平没再多问,夹了一筷子青菜,“吃饭吃饭,希希,安安,多吃青菜长高高!”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聊着家长里短。希希叽叽喳喳地说着学校里的趣事,安安努力地用勺子自己吃饭,弄得满桌子米粒,引得大家发笑。这温馨平凡的烟火气,是陈遇抵御外界一切风浪的力量源泉。
然而,平静的晚餐再次被加密通讯的震动打破。
陈遇看了一眼屏幕上闪烁的张伟的名字,对家人做了个抱歉的手势,起身走向书房。
“伟哥,什么情况?”陈遇关上门,接通电话。
“陈总,两件事。”张伟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发现线索的兴奋,“第一,对‘蓝鹊资本’的渗透有了突破!我们成功定位到其一个位于瑞士的隐蔽服务器节点,获取了部分加密的财务往来记录。虽然核心内容还在破解,但初步分析显示,有数笔巨额资金,在最近半年内,通过复杂渠道流向了东南亚的几个私人岛屿和……一家位于挪威的、专注于深海钻探和地质研究的公司!”
“私人岛屿?挪威的深海钻探公司?”陈遇眼神一凝。这似乎与海底“圆盘”和“龙涎木”的线索隐隐吻合。
“是的。第二件事,”张伟语气加重,“我们通过对罗绍华所有社交关系和通讯记录的深度挖掘,结合香港那边周凯朋友提供的零星信息,进行了大数据交叉比对,发现了一个……高度可疑的目标。”
“谁?”陈遇的心提了起来。
“一个叫唐纳德·陈 的美籍华人。”张伟报出一个名字,“表面身份是国际知名的风险投资家,活跃于硅谷和香港,与多家高科技公司和基金会关系密切,包括‘环太平洋基金’。他近一年内频繁出入香港,与‘史密斯’有过数次非公开会面。最重要的是,”张伟顿了顿,“我们通过特殊渠道获取了他少年时期的一张模糊照片,与杨大校那边提供的、几十年前一份涉及南海方向可疑活动的绝密档案中,一个代号‘海狐’的年轻特工……相貌相似度超过80%!”
唐纳德·陈?海狐?
陈遇的瞳孔骤然收缩!一个活跃于国际金融界的美籍华人,竟然可能与几十年前活跃在南海的敌对特工有关联?
“这个唐纳德·陈,现在在哪里?”陈遇急声问。
“我们最后一次捕捉到他的确切行踪,是三天前,他在香港半岛酒店露面。之后便失去了踪迹。”张伟回答道,“杨大校已经协调国际渠道,对其进行秘密调查和布控。陈总,如果这个唐纳德·陈真的就是‘船长’,或者与‘船长’有直接关联,那他的身份背景和能量,恐怕远超我们之前的任何对手。”
陈遇握着手机,感觉一股寒意沿着脊椎爬升。
一个隐藏在国际资本背后,可能有着深厚情报背景,目标直指海底远古秘密的对手……
他走到书房的窗边,看着窗外滨城璀璨的夜景。这座城市看似平静,却不知隐藏着多少暗流汹涌。
“伟哥,”陈遇的声音在寂静的书房里响起,冰冷而坚定,“集中所有资源,深挖这个唐纳德·陈!我要知道他的一切!过往经历,社会关系,资金网络,尤其是他与‘环太平洋基金’、与‘蓝鹊资本’、与南海、与‘龙涎木’的一切关联!”
“明白!”张伟沉声应道。
陈遇结束通话,站在原地,久久未动。
“船长”……唐纳德·陈……“海狐”……
一个个名字和信息在脑海中盘旋,勾勒出一个更加庞大、更加阴险的对手轮廓。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投向南方那片深邃的海洋方向。
无论对手是谁,无论目标是什么,这场守护家园、扞卫秘密的战争,他都必须赢!
他拿起内部电话,接通了王小虎的线路,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虎子,通知下去,明天上午九点,集团所有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一号会议室开会。我们要……收紧篱笆,准备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