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十一年正月,大都的皇宫笼罩在凛冽寒风中。崇天门内的紫檀殿内,炭火烧得正旺,却驱不散朝堂上凝重的气氛。世祖忽必烈端坐龙椅,眉头微蹙,听着群臣就是否大举南征的激烈辩论。
陛下,中书左丞许衡持笏出班,去岁天灾频仍,河北、山东饥民遍野。此时若兴师远征,恐伤国本。且宋室虽弱,犹据长江天险,水师精锐。臣请暂缓南征,与民休息。
殿内一片附和之声。多数汉臣皆主和议,认为灭宋时机未到。
忽必烈目光扫向武臣班列:阿术将军,你在前线日久,有何见解?
阿术整了整征袍,迈步出班。六年的襄樊围城,在他额间刻下深纹,却也淬炼出更锐利的目光。
臣久在行间,备见宋兵弱于往昔。他的声音洪亮,震得殿宇回响,襄樊既破,宋人胆裂。今我水师大成,战舰千艘,正可顺流东下。若犹豫不决,待其修复江防,恐失良机。此正所谓失今不取,时不再来
话音刚落,殿中哗然。老臣姚枢颤巍巍出列:阿术将军勇武可嘉,然岂不闻国虽大,好战必亡
姚公谬矣!阿术转身,目光如电,非我好战,实乃天下一统之时机已至。陛下圣文神武,岂容江南割据?
一直沉默的参政阿里海牙此时也出版声援:阿术将军所言极是。臣在荆湖多年,亲见宋室腐败,军民离心。若陛下决意南征,臣愿效死力!
忽必烈抚须沉思,目光在群臣间游移。忽然,他看见侍立在侧的太子真金微微颔首,顿时龙心大振。
皇帝拍案而起,即发兵十万,以伯颜为帅,阿术辅之,克日南征!
九月秋风起,二十万元军抵达郢州盐山。探马连日来报:宋将张世杰在郢州东西二城集结精兵十万,城防坚固,粮草充足。
帅帐内,伯颜与众将围着沙盘,气氛凝重。老将唆都主张强攻:我军锐气正盛,何不一鼓作气?
阿术却摇头,手指沙盘上一点:郢州城坚池深,强攻必损兵折将。不如取道黄家湾堡,由此拖船入湖,转道长江。
众将哗然。万户玉昔帖木儿质疑:此路狭窄,大军难行。若宋军半渡而击,如何奈何?
正因险峻,宋军必不设防。阿术成竹在胸,且我军新造战船轻便,正好通行。
伯颜沉吟良久,终于拍板:就依平章之计!
次日黎明,元军开始秘密转移。阿术亲率三千精骑为前锋,循黄家湾小路行进。这条古道荒废多年,仅容单骑通过。将士们不得不下马牵行,战船则由民夫在岸上拖曳。
行至午后,大军进入一处峡谷。忽然两侧山头鼓声大作,箭如雨下。原来宋将赵淮、范文虎早已在此设伏!
保护战船!阿术大喝,挺槊迎敌。此时他身边仅有亲兵数十,而宋军伏兵多达千骑。
大帅快走!亲兵队长急呼。
阿术反而催马前冲:随我来!他手中长槊舞动如轮,连挑数名宋将。混战中,他的坐骑中箭倒地,却见他纵身跃起,夺过敌将战马,反手一槊将其刺落。
主帅如此骁勇,元军士气大振。后续部队及时赶到,前后夹击。这一战,元军斩敌五百余级,生擒赵、范二将,自身伤亡不过数十。
十二月长江,朔风怒号。元军进至阳罗堡,却被宋将程鹏飞所阻。这座江防要塞控扼江心,炮石如雨,元军连攻七日不克。
这夜,伯颜召众将议事,帐中气氛沉闷。
攻城月余,寸功未立。天长日久,恐军心涣散。伯颜忧心忡忡。
诸将皆默然。唯有阿术起身,指向帐外滔滔江水:攻城,下策也。若分军船之半,循岸西上,对青山矶止泊,伺隙捣虚,可以得志。
万户阿剌罕反对:分兵乃兵家大忌。且江流湍急,如何渡得?
我军新造蒙冲斗舰,正可逆流而上。阿术目光坚定,某愿亲率死士,为大军前驱!
伯颜凝视地图良久,终于重重点头。
次日凌晨,江上大雾弥漫。阿术精选五千勇士,分乘百艘快船,悄然西进。他站立船头,任江水打湿征袍。这位在马背上长大的蒙古将军,经过多年历练,已然精通水战。
大帅,前方发现宋军水寨!了望哨急报。
阿术极目远眺,但见南岸沙洲处,宋军战船密布。守将程鹏飞显然早有防备。
传令:全军突击!阿术拔出弯刀。既然奇袭不成,唯有强攻!
战鼓震天,元军战船如离弦之箭,直扑南岸。程鹏飞率水师迎战,两军在江心展开惨烈搏杀。
阿术的坐船直取宋军旗舰。两船相接时,他率先跃上敌舰,亲兵紧随其后。刀光剑影中,阿术左冲右突,连斩十余名宋军勇士。
保护大帅!亲兵见主帅如此骁勇,个个舍生忘死。
激战正酣,忽见北岸烟火冲天——伯颜主力开始强攻阳罗堡。程鹏飞见状,阵脚大乱。阿术趁机猛攻,终于突破防线。
当元军战船靠岸,骑兵跃马冲锋时,战局已定。宋军防线全线崩溃,程鹏飞仅率数骑突围。
长江天险既破,南岸宋军闻风丧胆。次日清晨,鄂州城头竖起降旗。
阿术与伯颜并辔入城,但见市井井然,百姓箪食壶浆。原来守将张晏然早有归顺之意,见元军突破长江,当即决意投降。
未想江南繁华至此。伯颜望着街市上林立的店铺,不禁感叹。
阿术却神色凝重:繁华易迷人眼。传令各营:不得扰民,违令者斩!
他特别在鄂州府库前派驻重兵,将府库钱粮尽数封存,分文不取。此举深得民心,汉阳等城相继请降。
然而在巡视江防时,阿术发现了一个致命隐患。他立即求见伯颜:元帅,我军虽破鄂州,然郢州未下。若张世杰断我归路,如之奈何?
伯颜沉吟:平章有何高见?
当分兵守鄂州,主力继续东进。同时遣使招降沿江州县,以攻心为上。
伯颜采纳其议,留万户也的迷失守鄂州,大军继续顺流东下。
临行前夜,阿术登临黄鹤楼,远眺大江东去。副将张弘范问道:大帅似有忧色?
阿术轻叹:鄂州虽下,然建康(今南京)犹在。贾似道拥兵二十万驻守芜湖,此战方才开始。
在接下来的进军中,伯颜与阿术展现了完美的将相配合。伯颜持重,阿术骁勇;伯颜善抚众,阿术精战术。
这日,大军行至九江。探马急报:宋丞相贾似道亲率十三万精兵,战舰五千艘,已至芜湖。
众将闻言,皆有惧色。唯阿术奋然:贾似道庸才耳,徒仗兵多。我军锐气正盛,正可一战破之!
伯颜颔首:然敌众我寡,当以智取。
阿术即献分兵合击之策:以水师主力正面诱敌,另遣精骑沿江南岸迂回,断敌退路。
计议已定,阿术亲率前锋水师东下。时值初夏,江风猎猎,战旗蔽空。站在楼船望台上,阿术仿佛又回到少年时在西南征战的岁月。只是这一次,他肩负着统一天下的重任。
报——贾似道遣使请和!
阿术冷笑:此缓兵之计耳。告诉来使:若要议和,当遣使至大都。两军阵前,唯有刀兵相见!
次日黎明,丁家洲水域战云密布。宋军战舰铺满江面,声势浩大。阿术却敏锐地发现敌军阵型松散,各舰缺乏呼应。
天助我也!他立即调整部署,集中精锐直取中军。
这一战,杀得天地变色。阿术坐舰连续冲击宋军指挥船队,亲手斩杀宋将十余人。战至午后,迂回的元军骑兵终于在敌后出现,举火为号。宋军腹背受敌,全线崩溃。
夕阳西下时,江水尽赤。元军缴获战舰两千余艘,军资器械堆积如山。
站在缴获的宋军旗舰上,阿术远眺东方。他知道,临安的大门已经洞开,统一大业指日可待。
捷报传至大都,忽必烈喜不自胜,在宫中设宴三日。太子真金举杯祝曰:阿术将军真乃世之虎臣!
而此时远在前线的阿术,却在营中翻阅阵亡将士名册。他对张弘范叹道:一将功成万骨枯。但愿天下一统后,永罢刀兵。
这位看似冷酷的统帅,实则深怀仁心。正是这种刚柔并济的品格,让他不仅能够攻城略地,更善于收服人心。接下来的战事中,这种品格还将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