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龙府东郊,宋军大营御帐。
赵佶正与刘光世、呼延庆等人商讨着对升龙府下一步的进攻方略,帐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两名身背红旗、风尘仆仆的信使几乎同时被引入帐内,正是来自西路宗泽与北路赵遹的八百里加急军报。
帐内原本略显轻松的气氛顿时为之一凝。赵佶接过军报,迅速拆阅,眉头渐渐锁紧。他示意梁师成将两份军报的主要内容告知众将。
梁师成先拿起西路军报,声音沉缓:“西路统帅宗泽大人急报:我军翻越崇山后,虽连破数处土司关隘,然交趾西部地形之复杂,远超预期。山道险峻,林莽深密,瘴疠横行,补给运输极其艰难,民夫骡马损耗甚巨。神机营之火炮于如此地形转运困难,难以发挥全力。更为棘手者,交趾守军及当地土司兵极其熟悉地形,惯于山林作战,不断以小股兵力袭扰我军粮道、伏击斥候,我军推进迟缓,目前被阻于沱江(红河上游支流)一线,难有寸进,将士因水土不服及袭扰,非战斗减员日增。宗泽大人言,短期内恐难按原计划东进,与陛下会师于升龙府城下。”
帐内诸将闻言,皆面露凝重。韩震忍不住道:“宗帅用兵持重,连他都言推进艰难,可见西线地形之恶,远超我等此前预估。神机营利在平原旷野,于此等山林,确如龙困浅滩。”
梁师成又拿起北路军的军报,继续道:“广南行营都总管赵遹大人急报:我军北线攻势初期顺利,连克数城,已兵临交趾北部重镇凉江城下。然,凉江城防坚固,守军顽抗。更为关键者,李朝显然已将其北部主力精锐尽数调集于此,凭借城高池深,与我军展开激烈攻防。我军虽多次轰击城墙,组织登城,然敌军抵抗异常激烈,伤亡颇大。且交趾援兵仍不断从后方补充,似有与我军在此长期消耗之意。赵遹大人判断,李朝意图明确,即以北线主力死死拖住我六万大军,使其无法南下策应陛下。目前北线战事已呈胶着状态,短期内恐难分兵南下。”
呼延庆叹了口气:“赵遹将军兵力虽众,却被李朝以重兵和坚城牢牢吸住,动弹不得。李朝此策,分明是断指求存,宁愿放弃北部部分疆土,也要确保升龙府无虞!”
刘光世看向一直沉默不语的赵佶,沉声道:“陛下,西、北两路受阻,意味着……短时间内,围攻升龙府,仅有我中路军一万五千人马。李朝虽新败,然其收缩兵力后,城中守军恐仍有数万之众,且是本土作战……”
他没有再说下去,但意思已然明了。中路宋军虽装备精良,士气高昂,但毕竟兵力处于绝对劣势,且是深入敌境,面对一座决心死守的国都,形势骤然变得严峻起来。
赵佶缓缓放下手中的军报,脸上并无惊慌失措,反而露出一丝了然与冷冽。他踱步到沙盘前,看着代表西、北两路军的蓝色箭头停滞不前,而升龙府周边的红色区域依旧浓重。
“朕,知道了。”赵佶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寒意,“李朝这是打定了主意,要集中所有力量,先对付朕这一路。西边以地利拖延宗泽,北边以重兵吸住赵遹,好一个‘断指求存’!”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帐内众将:“如此一来,李朝在升龙府,至少能聚集起五万以上的兵马,试图以绝对的数量优势,来抵消朕的火器之利。”
“陛下,是否暂缓攻城,等待西、北两路……”有将领试探性地建议。
“不!”赵佶断然否决,眼中锐光一闪,“李朝打的是这个算盘,朕岂能让他们如愿?他们以为朕兵少,便奈何不了这升龙府?他们以为凭借人多,就能耗光朕的锐气?”
他冷哼一声,手指重重敲在升龙府的模型上:“西、北两路受挫,非战之罪,乃地利与敌之战略使然。然,朕之中路军,利刃在手,士气正盛!李朝想靠人多来守?朕便让他们看看,在绝对的力量与战术面前,数量的优势,是何等的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