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王明远打开门,狗娃显然已经迫不及待,连嗓门都比平时亮了几分:
“三叔!收拾好了没?我刚才跟店小二打听清楚了!京城眼下最红火、菜品公认最好的酒楼,就是前门大街上的‘望月楼’!
他们家的烤鸭是一绝,听说每天限量供应,去晚了就卖光了!咱们快去尝尝吧!
我长这么大,还没吃过烤鸭呢,就只在陈香哥送我的那本食书里看到过图画和做法,馋了好久了!
就用那承诺,我攒的都这次用掉,嘿嘿!”
看着侄儿那满脸的兴奋和期待,眼睛都快放出光来,王明远不由莞尔一笑,心中那点初到京城的陌生感也消散了不少。
他点了点头,语气温和:“好,就依你。今日便去这望月楼,尝尝京城的烤鸭究竟如何美味。”
狗娃一听,乐得差点蹦起来,连忙侧身让王明远出来,嘴里还絮絮叨叨:
“我打听过了,望月楼离咱们这儿不算远,走过两条街就是。三叔,咱们走着去呗?正好也瞧瞧这京城的街景!”
“好。”王明远从善如流。
两人锁好房门,下了楼,汇入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流。
走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一座三层高、飞檐斗拱、装饰得极为气派的酒楼便出现在眼前。
朱漆大门上方,悬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正是“望月楼”三个大字。
此时虽还未到饭点,但楼前已是车水马龙,进出客人络绎不绝,可见生意之兴隆。
就在王明远和狗娃刚走到酒楼门前不远,正准备拾阶而上,忽然听见一阵清脆的马蹄声和车轮声由远及近。
只见一辆装饰颇为华贵、却并不过分张扬的青幔马车稳稳停在了望月楼正门口。
拉车的两匹马神骏非凡,赶车的车夫技术娴熟,动作利落。
这马车显然非富即贵,引得周围行人纷纷侧目。
马车停稳,一名小厮模样的人赶紧上前放下脚踏。
帘子一掀,先下来一个青衣小帽、面容白的过分的仆从模样的人,恭敬地侍立一旁。
然后,一个身形微胖、穿着宝蓝色团花锦袍的年轻男子,弯着腰从车里钻了出来。
此人约莫二十出头的年纪,生得是白白胖胖,一张圆脸,面团团似的,带着几分富态。
他穿着一身宝蓝色的锦缎袍子,腰束玉带,虽不似一般王孙公子那般追求飘逸,反而因体型显得有些……嗯,扎实,但料子极好,做工精细。
他脸上未语先带三分笑,眼神灵活,看起来一团和气,尤其那笑呵呵的模样和略显富态的体型,竟让王明远莫名觉得有几分眼熟——有点像胖了不止一圈、气质却更显贵气的张文涛。
酒楼里早有眼尖的管事快步迎了出来,脸上堆满了热情甚至带着几分谄媚的笑容,老远就拱手作揖,声音洪亮:
“哎呦!殿下!您可有些日子没来关照小店的生意了!快里边请,快里边请!顶楼您惯常坐的雅间一直给您留着呢,临窗安静,景致最好!”
殿下?王明远心中一动,没想到吃个饭就遇到了王孙贵族?
就是不知道是哪位殿下,他刚到京城,京城的局势关系自然还不太了解。
被称作“殿下”的胖乎乎年轻人闻言,脸上笑容更盛,随意地摆了摆手,声音带着点养尊处优的慵懒劲儿,却又很和气:
“嗨呀,别提了,前阵子被拘在……家里头啃了几天清汤寡水的,嘴里都快淡出鸟来了!今儿个可得好好祭祭五脏庙!老规矩,拣你们拿手的上,特别是那口烤鸭,火候可得给爷盯准喽!”
“您放心!保证让您满意!”管事躬身笑着,侧身引路。
这“殿下”显然是个注重口腹之欲的饕客,一边随着管事往门里走,一边还随口问着:“听说今儿庄子上送来了新鲜的河鲜?有什么稀罕物没有?”
他边说边迈步上台阶,目光随意地扫过门口等候或往来的人群,不经意间,掠过了站在不远处的王明远和狗娃。
当他的视线落在人高马大、壮实得像座黑塔且周围人格格不入的狗娃身上,似乎微微停顿了一瞬。
但也仅仅是刹那之间,随即又恢复了那副笑呵呵的温和模样,在管事的殷勤引领下,走进了酒楼大门,身影消失在喧闹之中。
待那人走后,“三叔,别愣着啦,咱们也快进去吧!闻着这香味,我肚子里的馋虫都快爬出来了!”狗娃催促道。
王明远也收回思绪,笑了笑:“好,进去吧。”
两人随后便走进了这京城鼎鼎大名的望月楼。
楼内更是装饰得富丽堂皇,跑堂的伙计衣着整齐,手脚麻利。大堂里几乎座无虚席,人声鼎沸,杯盘交错,浓郁的菜香酒气混合在一起,勾人食欲。
伙计见他们面生,但看王明远气度不凡,像是读书人,也客气地迎上来。
听说只有两位,便引他们到了二楼一个靠窗的相对清净的位置。
狗娃一坐下,就迫不及待地拿过菜单。
“烤鸭!先来一只烤鸭!”狗娃斩钉截铁,然后又眼巴巴地看着王明远。
“三叔,再点个……嗯,京酱肉丝?再来个……砂锅白肉?嗯……再来个鸭架汤!三叔你呢?”
王明远则又加了两个清爽的时蔬,免得过于油腻。
伙计唱喏一声,快步下去传菜。
等待的功夫,狗娃兴奋地搓着手,眼睛不住往楼下厨房方向瞟。
王明远则透过窗户,看着楼下街道上川流不息的人群和车马。
不多时,伙计端着一个硕大的托盘上来,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只枣红油亮、体态丰盈的烤鸭,旁边还跟着一位片鸭师傅,手持薄刃快刀。
“客官,您的烤鸭来咯!”伙计吆喝一声。
片鸭师傅手艺娴熟,手起刀落,片片带皮,薄厚均匀的鸭肉便如花瓣般铺在了洁白的瓷盘里。
同时送上来的还有一碟碟晶莹的春饼、甜面酱、瓜条、葱丝等。
狗娃看得眼睛发直,喉结不自觉地上下滚动。
王明远拿起一张春饼,按照伙计的指点,夹起两片鸭肉,蘸上甜面酱,配上葱丝瓜条,卷成一个卷,递给了眼巴巴望着他的狗娃:“尝尝看,京城名吃。”
狗娃接过来,一大口就咬了下去,顿时,鸭皮的酥脆、鸭肉的嫩滑、面酱的甜咸、葱丝的辛辣、瓜条的清爽,各种滋味在口中爆开……
他眼睛瞬间瞪得更大,含糊不清地发出满足的呜咽声:“唔!好吃!三叔,你快吃!就是没有陈香哥书里写的那个果木的香味,若是用果木的话怕是味道会更上一层楼!”
狗娃心直口快,嗓门又洪亮,这带着品评意味的话,在喧闹的酒楼里也显得格外清晰。
尤其是最后那句“若是用果木的话怕是味道会更上一层楼”,顿时引起了邻近几桌食客的注意,有人好奇地望过来,更有人面露诧异。
二楼的管事正好在附近招呼客人,闻声脸色微微一变,快步走了过来。
他还没开口,旁边一个正在吃饭的中年汉子先不乐意了:
“这位小兄弟,话可不能乱说!这望月楼的烤鸭我可是吃了好几年了,这香味、这色泽,京城里谁不挑大拇指?
你张口就来什么果木香,还更上一层楼?说得轻巧,你当是乡下烧柴火灶呢?哪来的毛头小子,懂不懂吃啊就在这儿指手画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