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大学城这地方,白天看着就是个超大号的学习主题乐园——十八所高校围着方山摆开,二十万大学生把这里变成了全国青春浓度最高的地方。地铁一号线像条贪吃蛇,一路“吃掉”药科大学、“吃掉”南京医科大学、“吃掉”江苏海事,再每到一站又吐出一群睡眼惺忪的年轻人。
可一到晚上,就这块地儿就画风突变了。
特别是过了十一点,等文鼎广场的奶茶店都打了烊,义乌小商品城的灯光暗下去,那些白天被青春活力压制的“东西”就开始蠢蠢欲动了。用当地大学学长的话来说就是:“咱们这哪是大学城啊,分明就是个大型阴阳交界处,白天归我们,晚上……那可就不一定了。”
一、东南大学:镜湖北岸的卷王女鬼学伴
张三,男,大三,土木工程专业,最近正在为结构力学掉头发。这天他在实验室拼到十一点五十,眼看就要锁门了,才抱着厚厚的《材料力学》往宿舍跑。
“完了完了,又要走镜湖那条鬼路。”张三一边跑一边嘟囔,“希望今晚那位‘学姐’心情好。”
为了省下绕路的那十分钟,他还是硬着头皮走上了镜湖北岸的小路。月光惨白,树影在地上张牙舞爪,湖水黑得像是能把光都吸进去。
走了大概五十米,他听到身后传来脚步声。
“嗒……嗒……嗒……”
很轻,但很清晰。
张三心里一咯噔,假装系鞋带蹲下,脚步声果然停了。他偷偷往后瞄——空空如也。
“幻觉,一定是被结构力学折磨出幻觉了。”他自我安慰着继续走。
“嗒……嗒……嗒……” 脚步声又来了,这次更近了。
张三快走几步,那个声音也加快;他放慢,那个声音也放慢。最可怕的是,他停下来的时候,能感觉到有个冰冷的东西轻轻碰着他的后背,像是……有人在看他笔记本?
“谁啊!”张三猛地转身,手电筒的光柱在空气中乱晃,“我告诉你,我可是唯物主义者!”
寂静。只有风吹过湖面的声音。
他长舒一口气,转身要继续走,却差点撞上一个模糊的白影。那影子飘在半空,脸上没有五官,只有一双空洞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他。
“啊——!!!”张三的惨叫惊飞了树上的鸟。
那白影似乎也被他吓了一跳,往后飘了半米,然后……从袖子里伸出一只半透明的手,递过来一张纸。
张三颤抖着接过,借着月光一看,上面用娟秀的字体写着:“同学,你刚才掉的,是结构力学第三章的笔记吧?这个知识点很重要,下次别弄丢了。”
第二天,张三顶着更大的黑眼圈出现在教室,手里紧紧攥着那张笔记。室友李四凑过来:“三儿,咋了?见鬼了?”
张三目光呆滞:“不,我遇到了学神的凝视……她连我笔记第几章的都记得……”
(张三内心ps:“我当时差点给她跪下,说学姐饶命我下次一定好好整理笔记……”)
从此,镜湖北岸的“卷王女鬼”传说又多了一个分支——她会帮你复习重点!一时间,不少学渣竟故意深夜去湖边溜达,希望能被“辅导”一下。结果第二天全感冒了,因为他们在湖边傻等了三小时,“学姐”根本没来。
二、南航:钱学森雕像的“动态监考”
期末考试周,南航校园里弥漫着一股焦糊味——没错,主要就是学生们脑子快被烤糊了的味道。某位李姓学渣在自习室熬到凌晨两点,感觉整个人都要升天了。他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宿舍,必经之路上,钱学森雕像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威严?
李姓学渣路过雕像时,习惯性地双手合十拜了拜:“钱老保佑,工程力学千万别挂科,我以后一定好好上课……”
就在这时,他感觉有点不对劲。雕像那深邃的目光,好像……正随着他移动?
“完了,真是复习傻了。”王胖子揉揉眼睛,决定做个实验。他故意往左跨了一大步。
雕像的头,似乎……也跟着微微偏了一下?
“卧槽?!”王胖子汗毛倒竖,又往右跳了一步。
雕像的视线角度,好像又变了!
他不信邪,开始在雕像前,左三步右三步跳起了探戈,还不忘转个圈再来个滑步……
(李姓学渣内心pS:“我当时感觉钱老的眼神表达的就是‘小子,你这知识点掌握得不牢啊,我看得清清楚楚!还有,你跳舞真丑!’”)
李姓学渣连滚带爬跑回宿舍,把经历发到了校园论坛上。结果第二天,钱学森雕像前排起了长队。
都是来验证“死亡凝视”的。有人拿着量角器,有人架起了手机延时摄影,更有个物理系的学霸试图用光学原理解释这个现象。
最后保安大叔看不下去了,拿着大喇叭喊:“同学们散了吧!那就是个雕像!不会动!昨天那个同学是复习太累眼花了!”
但是从此,考前夜拜钱老雕像成了南航学子的保留项目。贡品从可乐、奶茶到辣条,应有尽有。后勤大爷对此很无奈:“说了多少遍了,那是光影错觉!还有,到底是谁居然又在雕像下面放了一包卫龙?!钱老不吃这个!”
三、河海大学:江宁之眼的“声控”楼梯
小美,河海大学文艺女青年,某天深夜灵感爆发,跑到“江宁之眼”水塔的旋转楼梯上找感觉。她戴着耳机,听着轻音乐,准备写一首关于“孤独与回音”的诗。
刚踏上楼梯,她就听到上方传来脚步声。
“有人?”小美摘下耳机试探地问。
没有回应,但脚步声停了。
她继续往上走,那个脚步声又响了起来,完美复刻她的节奏。她走两步,上面也走两步;她停顿,上面也停顿。
小美来了兴致,开始在楼梯上跳起了踢踏舞。“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楼上的声音居然也跳了起来,而且节拍分毫不差!
“哇!这个回声好智能!”小美兴奋地拿出手机录音。
就在这时,一个幽幽的男声从上方飘下来:“同学……你第二节……节拍错了……”
小美吓得手机差点掉下去:“谁?!谁在上面?”
“我是……水利水电工程2015级的……”那个声音带着回响,“你刚才那个节奏……应该是三连音……不是切分音……”
小美后来把这段经历写成了诗,诗名叫《与幽灵学长合奏的夜晚》
小美把录音发到网上后,“江宁之眼”突然成了网红打卡地。每天都有学生跑来和“幽灵学长”合奏,有人带吉他,有人带小提琴,还有个二货扛来了手风琴。
最后宿管阿姨不得不贴出告示:“严禁深夜在楼梯间开音乐会!再吵!断网!”
不过据说,那些被“幽灵学长”指点过的学生,后来音乐考试都得了高分。艺术学院的老师很困惑:“现在工科生的音乐素养都这么高了吗?”
四、南医大:解剖楼的“贴心守夜人”
刘师傅是南医大解剖楼的夜班保安,五十多岁,人称“刘大胆”。但最近,连刘大胆都觉得有点发毛。
“小张啊,你说这四楼的标本室,是不是有人在帮我们打扫?”刘师傅盯着监控屏幕,眉头皱成了川字。
屏幕上,四楼标本室的门无声地开了又关,关了又开。更诡异的是,今早交班时,他发现所有标本瓶的标签都被人重新贴了一遍,字迹工整得像印刷体。
“师傅,会不会是王教授晚上来加班?”新来的保安小张猜测。
“不可能!王教授上个月就退休回老家了!”
这时,对讲机里传来巡楼保安的声音:“刘、刘哥!四楼……四楼有动静!我听见有人在擦玻璃!”
刘师傅抄起手电就往四楼冲。推开标本室的门,里面整整齐齐,一尘不染,只有福尔马林的气味在空气中弥漫。突然,角落里的一个标本瓶轻轻晃动起来,瓶子里的人体组织缓缓转了个方向,正对着门口。
据刘师傅后来吹牛时的描述:“我当时差点尿裤子!那个心脏标本,昨天明明是背对着门的!”
传说解剖楼曾有位姓王的教授,爱标本如命,退休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些“大体老师”。据说他退休那天,抱着一个解剖模型老泪纵横:“我不在,谁给你们做保养啊……”
第二天,全校都知道了解剖楼有个“免费保洁幽灵”。学生们纷纷把需要整理的实验报告放在四楼门口,上面写着:“敬爱的守夜人,麻烦帮我把第三章重写一下,谢谢!”
结果第二天,报告原封不动,但旁边多了一行潦草的批注:“自己的作业,自己写!”
据说医学院领导曾经在晨会上哭笑不得的对着喇叭声嘶力竭的吼,“同学们,我们要相信科学……虽然那个标本瓶确实自己转了个方向……”
五、传说的另类用途
这些灵异传说很快还被学生们开发出了各种奇葩用途:
有负责学习监督服务的:
“再玩手机就送你去镜湖陪学姐背书!”
“作业写不完?让钱老雕像盯着你写!”
有负责约会助攻的:
“宝贝别怕,我保护你走过镜湖……”
结果女生一路都在张望:“学姐在哪?我想问问她考研经验!”)
有负责商业开发的:
据说有学生在论坛发帖:
《代购镜湖学姐同款白裙子,穿上秒变学霸》
《钱老雕像开光服务,考前抚摸一次保及格》
学校不得不发布公告:“禁止利用校园传说进行商业活动!特别是那个卖‘开光雕像照片’的,马上到教务处来一趟!”
六、毕业生的感慨
就像今年毕业的李昊在散伙饭上说的:“四年了,镜湖的学姐帮我捡过三次笔记,钱老雕像瞪过我无数回,水塔的幽灵学长说我唱歌跑调……说真的,我会想念他们的。”
最绝的是他室友,抹着眼泪补充:“我更想念解剖楼的守夜人,上次我实验报告忘拿了,第二天它居然出现在我枕头边,还批改了错别字!”
据说就在传说越演越烈时,校报记者团曾经做了一个深度调查,得到的结论是:
镜湖的“学姐”:是个穿白裙子夜跑的体育生,她承认偶尔会恶作剧,但绝不承认会飘。
钱老雕像:视觉误差,已经调整了灯光角度。
水塔回声:独特的建筑结构造成的声学现象。
解剖楼守夜人:退休的王教授偷偷配了钥匙,每晚溜回来整理标本。“我舍不得他们啊...”王教授抹着眼泪说。
这就是温暖的江宁大学城,连灵异故事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好好学习,否则连鬼都要来督促你写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