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的实验室位于北京西山地下三百米处,四周是铅合金与复合阻尼材料构成的墙壁,足以隔绝绝大多数地表干扰。然而此刻,他面前那台量子共振接收仪的示波器上,正跳跃着一种连他自己都无法解释的波形。
“不可能...”他喃喃自语,手指因用力按压控制台而微微发白。接收仪记录到的信号并非来自任何已知的深空信号源,而是直接出现在仪器的量子纠缠态中——仿佛有人或某种存在,绕过了所有常规通信渠道,直接在他的设备内部“书写”信息。
“教授?”助理研究员林岚从门口探头,“您已经在这里待了十八个小时了。理事会紧急会议一小时后开始,您需要...”
“过来看看这个。”王哲的声音异常平静,那是极度震惊后的反常镇定。
林岚走近,当她看到屏幕上那组规律闪烁的光点时,呼吸骤然停滞。“这是什么?”
“宇宙边缘的问候。”王哲调出频谱分析图,“信号源距离我们约136亿光年,几乎是可观测宇宙的边界。但传递方式...是量子非局域性的某种高级应用,完全超越了我们的物理认知。”
林岚的指尖轻触屏幕,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光点中蕴含的信息重量:“它在说什么?”
王哲沉默片刻,调出他初步破译的结果。屏幕上只显示了一行字:
“潮汐已转向,渡船人,你们准备好了吗?”
同一时刻,月球背面的新观测基地已初具规模。陈荣站在主控室的透明穹顶下,凝视着地球缓缓从月平线上升起。在他身后,十二名来自不同领域的科学家正在调试设备,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联合观测任务。
“烛龙系统全部上线,灵敏度调整至最高级别。”通讯频道里传来阿瑟琳·沃克的声音,“但我们面临一个新问题——信号太强了,几乎淹没了所有频段。”
陈荣调出实时数据流,确实,整个太阳系仿佛沉浸在一片无形的共振海洋中。行星轨道、地核脉动、甚至生物节律,都在微妙地响应着这种宇宙级的“心跳”。
“像是整个宇宙都在试图与我们对话。”陈荣低语。
“或者是在唤醒某种一直存在但我们从未察觉的东西。”阿瑟琳补充道,“莉莉安从xylos遗迹发来了最新译文——那些远古记录提到,每次‘巨潮’来临,现实的结构会变得...更具可塑性。”
陈荣皱眉:“什么意思?”
“意识能够更直接地影响物质,思维的边界会扩展。远古文明称之为‘觉醒期’。”
这时,陈荣的控制台发出特殊提示音——来自王哲实验室的最高优先级信息传到了。
理事会紧急会议以全息投影形式进行,与会者的虚拟形象聚集在环形议事厅中。埃拉·温斯特主持会议,她的虚拟形象依然保持着现实中那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王教授,请向大家说明您的最新发现。”
王哲的影像出现在议事厅中央,他身后的数据流展示着那个来自宇宙边缘的信号。
“这不是普通的通讯,而是一种...认知测试。”王哲开门见山,“信号的结构基于数学和物理常数,但其编码方式暗示发送者对我们的思维方式了如指掌。更令人不安的是,它似乎能够预测我们的破译进度——每当我们解开一层加密,下一层就会自动呈现,难度递增,仿佛是为我们量身定制的教学程序。”
安全理事会主席马库斯·索恩的虚拟形象向前倾身:“你认为这是一种威胁吗?”
“不完全是。”王哲谨慎选择措辞,“更像是一种...入学考试。‘渡船人’这个词在多种远古文献中出现过,指的是那些能够引导文明跨越现实变革的存在。”
莉莉安·科尔的影像从xylos遗迹接入:“我同意王教授的分析。遗迹中新解译的部分提到,‘渡船人’并非特定个体,而是达到某种认知水平的文明集体。当我们能够理解这种通讯方式时,就自动成为了‘候选人’。”
阿瑟琳接话:“而根据盟友文明共享的信息,历史上至少有七个文明经历过这种‘测试’,只有三个成功。”
“失败的文明呢?”马库斯追问。
阿瑟琳沉默片刻:“记录中只用一个符号表示——融入巨潮,失去自我边界。”
议事厅中一片寂静。
“那么,”埃拉最终打破沉默,“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接受这场考试?”
会后,王哲通过量子通讯联系了分散在各处的核心团队成员。阿瑟琳在地球指挥中心,陈荣在月球基地,莉莉安在xylos遗迹,而他自己仍在地下实验室。尽管身处四个不同的世界,量子纠缠技术却让他们的交流如同面对面。
“我隐瞒了部分信息。”王哲直言不讳,“那个信号不仅测试我们的认知能力,还在评估我们的道德水平和集体意识。”
他调出信号的深层分析:“它似乎在判断我们是否值得接触更高级的现实知识。”
莉莉安点头:“遗迹中提到,真正的危险不是无知,而是未成熟的理解。过早接触某些真理会摧毁文明的稳定性。”
“但我们别无选择,不是吗?”陈荣的声音从月球传来,“信号强度每小时增加7%,按照这个速度,四天后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能直接感受到这种‘宇宙共振’。”
阿瑟琳调出全球监测数据:“已经有报告了。西藏某寺庙的僧人称他们能‘听见星辰歌唱’,亚马逊部落描述梦境中出现‘发光的知识河流’。这不是单纯的物理现象,它直接影响意识。”
王哲深吸一口气:“那么我们必须做出决定——是试图屏蔽这些影响,还是主动迎接它们?”
夜幕降临时,王哲终于走出了地下实验室。他驱车前往西山一处僻静的山顶,那里已有三个人在等他——阿瑟琳特意从指挥中心飞来,陈荣乘坐的月球穿梭机刚刚降落,莉莉安也奇迹般地提前结束了xylos的考察任务。
四人在星空下重逢,没有助手,没有记录设备,只有满天繁星和远方城市的微光。
“就像大学时代,”陈荣轻笑,“记得吗?我们在戈壁滩观星的那晚。”
阿瑟琳点头:“当时我们发誓要一起揭开宇宙的奥秘。”
“而现在宇宙主动向我们展示了它的奥秘之一。”王哲仰望星空,“那个信号不是唯一的。在我破译第一条信息后,又收到了三条,每条都来自更远的宇宙边缘,内容也更加...深奥。”
莉莉安从背包中取出一件古老的石刻,那是从xylos遗迹中带出来的:“这是‘誓言之石’,根据记载,远古文明的先驱者们在面对巨潮时,就是在这类石块前立下誓言,共同面对未知。”
四人将手放在冰凉的岩石上,星空仿佛更加明亮了。
“我发誓以开放的心智迎接真理,无论它多么令人不安。”阿瑟琳首先说。
“我发誓用理性引导情感,用知识驱散恐惧。”陈荣接着说。
“我发誓尊重所有形式的意识,保持谦逊与好奇。”莉莉安第三个宣誓。
最后,王哲的声音在夜风中清晰而坚定:“我发誓守护人类文明的独特性,同时愿意超越自身的局限,与其他意识共享这个宇宙。”
誓毕,一阵微妙的震颤穿过空气,不是声音,不是震动,而是一种直接触及意识的感知。四人同时抬头,看到星空中的星星似乎重新排列,形成一个复杂的几何图案,然后又恢复原状。
“它听到了。”王哲轻声道。
返回实验室后,王哲发现量子共振接收仪上出现了一条新信息。这次的讯息极其简短:
“第一课开始。现实是可塑的,意识是塑造工具。谨慎你们的念头,它们即将获得力量。”
几乎同时,全球各地开始出现异常报告——冥想者能够移动小物体,强烈的集体情绪导致局部天气变化,科学实验中观测者的期望直接影响量子系统的结果...
阿瑟琳发来紧急通讯:“王哲,看新闻!”
电视屏幕上,世界各地的人们惊讶地发现自己能够通过集中注意力影响周围环境。有些人恐慌,有些人兴奋,整个人类文明仿佛一夜之间踏入了未知的领域。
王哲走到窗前,望着黎明前的黑暗,星辰依然在天空中闪烁,但它们的光芒似乎与以往不同——更加鲜活,更加接近,仿佛一伸手就能触及。
“新的序章已经开启。”他自言自语。
在实验室的角落里,那块从xylos带回的誓言之石微微发光,石面上的古老符号似乎在缓缓流动,重组成了新的图案——一个婴儿星系正在诞生的景象。
真正的挑战不在遥远的星辰深处,而在人类面对自身潜能觉醒时的选择。宇宙的低语不再遥远,它已在每个人的心中回响。
星辰深处,新的序章刚刚翻开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