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办公室内,烟雾缭绕。
林砚站在墙上张贴的巨大地图前,指尖划过豫、皖、苏、鲁四省交界的公路线,眉头紧锁。桌上的搪瓷缸里,浓茶已经凉透,杯壁上结着一圈深褐色的茶渍,如同这起横跨四省的“红衣女尸案”,留下了层层叠叠的线索,却始终无法拼凑出完整的真相。
“林队,省厅那边传来消息,指纹比对设备已经调试完毕,前三个受害者现场提取的模糊指纹,终于有了初步比对结果!”侦查员小王推门而入,脸上带着难掩的兴奋,手里挥舞着一张薄薄的纸片。
林砚猛地转过身,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快步接过纸片。上面密密麻麻的字符和数据,在旁人看来如同天书,他却一眼捕捉到了关键信息——“指纹特征点匹配度92%,嫌疑人信息:张铁柱,男,38岁,籍贯河南省兰考县,曾因盗窃入狱三年,出狱后无固定职业。”
“终于找到了!”林砚一拳砸在桌上,震得桌上的文件簌簌作响。自从三个月前接手这起连环杀人案,他带领团队奔波于四省之间,走访了上百个村镇,排查了近千名符合侧写的嫌疑人,却始终一无所获。若不是他坚持向省厅提议引进简易指纹比对设备,恐怕这起案件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久。
“立刻调取张铁柱的全部档案,重点排查他的职业经历和近期活动轨迹!”林砚沉声下令,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如今的他,早已不是初来乍到的见习刑警,经过五年的历练,已经成长为南州市公安局刑侦大队的核心力量,举手投足间都透着沉稳与干练。
小王应声而去,办公室内再次恢复了平静。林砚重新走到地图前,将张铁柱的籍贯标记在河南兰考,随后顺着周边的公路线,画出一条条可能的作案路线。根据之前的犯罪侧写,凶手极有可能是一名长途货车司机,熟悉跨省运输路线,且具有反侦察意识,作案后能迅速逃离现场。
“张铁柱,长途货车司机……”林砚低声呢喃,脑海中不断整合着线索。前三个受害者都是身穿红衣的年轻女性,分别在河南商丘、安徽亳州、江苏徐州的国道旁被发现,死亡时间间隔约一个月,作案手法高度相似,都是被钝器击打头部致死,死后被抛尸荒野。
“林队,苏法医那边传来消息,第四个受害者的尸检报告出来了,与前三个受害者的死因完全一致,而且在死者指甲缝里提取到了少量柴油残留!”另一名侦查员小李走进来说道。
“柴油残留?”林砚眼前一亮,这与他之前的侧写完全吻合。长途货车司机常年与柴油打交道,指甲缝里残留柴油痕迹合情合理。“立刻联系交通部门,排查近半年内,在四省交界国道线行驶的,车牌号登记在河南兰考,且车主为张铁柱的货车!”
“是!”小李转身离去。
林砚坐在椅子上,端起凉透的浓茶喝了一口,思绪却从未停止。他想起了这三个月来的艰辛,跨省协作的困难,基层警力的不足,以及受害者家属那绝望的眼神。这些都像一座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作为一名来自未来的警校王牌,他深知现代刑侦技术的重要性。在这个没有监控天眼,缺乏dNA技术的年代,每一个微小的线索都可能成为破案的关键。为了推动指纹比对设备的引进,他多次前往省厅,据理力争,甚至熬夜撰写了详细的技术可行性报告,终于说服了上级领导。
“林队,查到了!张铁柱名下有一辆解放牌货车,车牌号豫b·,近半年内多次往返于豫、皖、苏、鲁四省,而且每次作案时间点,他的货车都出现在案发地附近的国道线!”小王兴奋地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打印好的交通记录。
林砚接过交通记录,仔细核对着上面的时间和地点,嘴角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证据确凿!立刻申请跨省抓捕令,通知沿线公安机关协助排查,务必找到张铁柱的下落!”
“是!”小王和小李异口同声地应道,转身快步离去。
办公室内,林砚再次看向墙上的地图,指尖停留在西北边境的位置。根据交通记录显示,张铁柱的货车最近一次出现,是在十天前,从江苏徐州出发,沿着国道向西北方向行驶,目的地不明。
“西北边境……”林砚眉头微蹙,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西北边境地区地形复杂,多为沙漠和戈壁,交通不便,一旦张铁柱逃到那里,抓捕难度将会大大增加。
“林队,省厅来电,同意我们的抓捕申请,并协调西北边境警方协助我们开展工作!”小李再次走进来说道。
“好!”林砚站起身,拿起桌上的外套,“通知兄弟们,准备出发,我们去西北追凶!”
两天后,林砚带领抓捕团队抵达西北边境的一座小城。这里地处沙漠边缘,气候干燥,风沙弥漫,与江南水乡的南州市截然不同。边境警方早已等候在车站,见到林砚等人,立刻迎了上来。
“林队长,欢迎来到西北!”边境警方负责人握住林砚的手,语气热情,“我们已经排查了周边的国道和乡镇,发现张铁柱的货车三天前出现在这里,之后便失去了踪迹。”
“有没有可能逃进沙漠里了?”林砚问道。
“有这个可能,”负责人点点头,“这片沙漠很大,里面有很多废弃的矿坑和戈壁滩,非常适合藏匿。”
林砚沉思片刻,说道:“立刻组织警力,沿着张铁柱货车最后出现的地点,向沙漠深处搜索。重点排查水源地和废弃矿坑,凶手在沙漠中生存,离不开水和遮蔽物。”
“好!”负责人立刻安排部署。
抓捕团队分成三组,沿着不同的方向进入沙漠。林砚带领一组人,顺着张铁柱货车留下的车轮印,一步步向沙漠深处前进。沙漠中的气温极高,脚下的沙子滚烫,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队员们的脸上都布满了汗水,嘴唇干裂,但没有一个人抱怨,眼神中都透着坚定的信念。
“林队,你看!”一名队员突然指向前方,“那里有车轮印!”
林砚顺着队员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沙地上清晰地印着一串货车车轮印,与张铁柱货车的轮胎花纹完全一致。“继续追踪!”他沉声说道,心中燃起了希望。
沿着车轮印追了大约两个小时,前方出现了一片废弃的矿坑。林砚示意队员们放慢脚步,小心翼翼地靠近。矿坑周围杂草丛生,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柴油味。
“林队,矿坑里面好像有动静!”一名队员压低声音说道。
林砚点点头,从腰间拔出配枪,示意队员们呈包围之势,慢慢向矿坑内靠近。矿坑深处,一辆解放牌货车停在那里,正是张铁柱的车。车旁,一个身穿迷彩服的男人正蹲在地上,似乎在整理什么。
“张铁柱!不许动!”林砚大喝一声,举起手中的枪。
男人猛地转过身,脸上露出惊愕的表情,正是张铁柱。他看到林砚等人,眼中闪过一丝慌乱,随即从腰间掏出一把匕首,恶狠狠地说道:“你们别过来!谁过来我就杀了谁!”
“放下武器!你已经被包围了!”林砚厉声喝道,眼神冰冷。
张铁柱看着周围的警察,知道自己已经插翅难飞。他突然疯狂地大笑起来,笑声在空旷的矿坑中回荡,透着一股绝望和疯狂。“我杀了她们又怎么样?那些女人都该死!她们看不起我,嘲笑我!”
“你没有权利剥夺别人的生命!”林砚怒声说道,“你为了自己的私欲,残害了四条无辜的生命,给四个家庭带来了灭顶之灾,你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张铁柱的情绪越来越激动,挥舞着匕首,一步步向林砚逼近。“我不后悔!我就是要让她们知道,我张铁柱不是好惹的!”
“开枪!”林砚果断下令。
“砰!”一声枪响,张铁柱倒在了地上,匕首从手中滑落。队员们立刻冲了上去,将他制服。
林砚长舒一口气,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他走到张铁柱面前,看着这个双手沾满鲜血的凶手,心中没有丝毫怜悯。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三天后,林砚带领抓捕团队押解着张铁柱,踏上了返回南州的列车。列车缓缓开动,窗外的风景不断后退。林砚看着窗外,心中感慨万千。这起横跨四省的连环大案,终于告破了。
他想起了初来乍到的自己,在1985年的南州市公安局,面对简陋的设备和落后的刑侦条件,心中充满了迷茫。但他没有放弃,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超前的刑侦思维,一步步破解悬案,从见习菜鸟成长为刑侦大队队长。
这五年,他不仅守护了南州市的平安,还推动了当地刑侦技术的升级。他知道,自己已经真正融入了这个时代,成为了守护80年代平安的一员。
列车抵达南州站时,天已经亮了。车站外,李建国、苏晓和刑侦大队的队员们早已等候在那里。看到林砚等人,他们立刻迎了上来。
“林队,欢迎回来!”李建国握住林砚的手,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如今的他,早已对林砚刮目相看,甚至有些敬佩。
苏晓看着林砚,眼中满是关切:“一路辛苦了,有没有受伤?”
林砚摇摇头,笑着说道:“放心吧,我没事。案子破了,我们可以给受害者家属一个交代了。”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耀眼。林砚知道,这只是他刑侦生涯中的一个缩影,未来还有更多的悬案等着他去破解,更多的正义等着他去守护。但他无所畏惧,因为他坚信,只要心中有正义,手中有力量,就一定能将罪恶绳之以法,守护好这片土地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