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宇口中说出的那段血与泪的历史,被锦衣卫记录并送回了应天府,同时抵达的还有足利义满的使者。
早朝上,朱元璋愤怒将信件丢给一旁的王景弘,“给咱大声的念出来!”
“公元1931年9月18日...1937年7月7日...1937年12月13日...遇害军民三十万...牺牲三千五百万...”
王景弘那颤抖且清晰的声音在奉天殿内回荡,整个奉天殿陷入了一片死寂,随即就被波涛汹涌的怒火点燃。
“三十万冤魂...三千五百万牺牲...”,一位老臣喃喃自语。
那些素来讲究仁义礼智的文臣,此刻也是双目通红,胸膛剧烈起伏,而勋贵武将们更是炸开了锅,怒气几乎要掀翻顶。
“东夷小丑,安敢如此!”
“陛下!臣建议增兵,踏平倭国,永绝华夏后患!”
朱元璋高坐龙椅之上,面色阴沉。
金陵,他大明的京师,竟在未来被倭寇如此践踏和屠戮!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边患,这是血海深仇,必须要将其扼杀!
“启禀皇上,倭国使臣求见。”
“带上来。”,朱元璋冷冷道。
不一会儿,鸿胪寺官员便领着倭国使臣进入了奉天殿。
使者身着和服,看上去镇定,实则后背已经满是汗水。
因为他刚踏进奉天殿,就发现两边的明朝文武大臣都用充满杀意的眼神盯着自己。
依照礼节,呈上了足利义满的国书,内容无非是表达误解,重申恭顺,并提出停战请求和条件:愿意割让对马岛,并赔偿白银一百万两、粮食十万石,乞求大明罢兵。
使者跪地垂着头,用华夏语说道,“大将军足利义满,深感惶恐,愿天朝上国念在小国无知,以息雷霆之怒。对马岛及赔偿,表示歉意,望皇帝陛下纳之,则两国重修旧好,我倭国永为天朝藩属......”
殿内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朱元璋身上。
朱元璋冷笑一声,看向王景弘,王景弘会意,再次念出那份记录着血与泪的历史。
一字一句,如同重锤敲打在倭国使者心头上。
倭国使者脸色骤变,再也无法伪装镇定,他猛得抬起头,急声道,“荒谬!此乃污蔑!绝无可能!我倭国向来仰慕华夏,怎会行如此之举!这必是那领军大将编造谎言,欺瞒皇帝陛下!这是欲加之罪呀!”
“放肆!”,朱元璋勃然大怒,“咱大明的统帅,岂容你污蔑!这累累血债,虽未发生,但其根已经在尔等倭人心中萌芽!广陵王所言,便是事实!便是你们未来暴行的铁证!”
“割让区区弹丸之地,赔偿一些钱粮,就想抵消这未来的滔天罪孽?做梦!告诉足利义满,咱朱元璋,倭国不再是不征之国,而是大明的死敌!他要战,那便战!他若是想活,向广陵王乞降,能不能活着朕管不了。”
“咱话说完了,轰出去!”,朱元璋大手一挥,锦衣卫立刻上前,将面如死灰使者拖拽离去。
随即,朱元璋连续下达数道旨意,“传旨!命五军都督府,即刻抽调沿海卫所精兵五万,由颍川侯傅友德统领,前往倭国,增援广陵王!”
“赐广陵王楚宇天子剑!此剑如朕亲临,倭国战事,无论大小,皆由楚宇一言决之!生杀予夺,进退攻守,无需上奏!凡有不从者,先斩后奏!”
当天子剑和圣旨跨海来到对马岛时,明军士气大振。
楚宇手持刻有“如朕亲临”四字的宝剑,他知道这是朱元璋毫无保留的信任。
在领主府内,随军文人挥洒笔墨,一篇慷慨激昂《讨倭檄文》开始流传。
【倭奴狡诈,狼子野心,今虽蜷伏,他日必噬主!未来金陵之痛,犹在耳边,华夏之殇,岂能重演?本帅代天征讨,誓要犁庭扫穴,灭此奴国!凡我大明王师所至,顺者生,逆者亡!勿谓言之不预也!】
檄文通过各种渠道,传到倭国四岛,也传回了大明国内。
倭国境内,已是人心惶惶,尤其是那些知晓百年前蒙元入侵历史的贵族,感受到了死亡将至的恐惧。
京都大将军府,足利义满接到明军拒绝和谈、残害使者以及讨倭檄文的消息后,又惊又怒。
他深知以北朝目前的力量,难以抗衡携雷霆之势而来的明军。
无奈之下,足利义满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与一直对峙的南朝长庆天皇和吉野朝廷和解。
在巨大的外部威胁面前,两边数十年的内战仇怨被放下。
经过协商,南北两朝宣布合一,共尊后小松天皇为共主,集结所有能调动的兵力,包括各地守护大名的武士、甚至还有浪人和农民,号称五十万,重点布防于九州岛和本州岛,企图利用地形和流传的“神风”庇佑,阻挡明军攻势。
然而,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任何挣扎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洪武十七年八月,在傅友德的增援到来后,总兵力已达十一万的明军,开始进攻九州岛。
以船上用火炮猛烈轰击九州岛沿海防线,随后大军登陆。
倭军倚仗的竹木栅栏和石头碉堡,在明军的火炮炮击中不堪一击,数万武士组成的防线如同儿戏。
蓝玉和傅友德身先士卒,率军冲杀在前。
九州岛上,除了少数提前表示臣服的,大部分进行抵抗的都遭到了明军的屠戮。
明军严格执行了楚宇的净化政策,近半数的倭人被屠戮,鲜血染红了九州的海岸与河流。
仅十天,九州岛的反抗势力被肃清。
明军的残酷手段起到了极强的震慑效果,当明军登上面积最小的四国岛时,岛上的豪族闻风丧胆,没有做出任何抵抗,纷纷投降。
楚宇鉴于其恭顺懂事,遵守诺言,未在四国岛进行大规模屠戮,四国岛绝大部分倭人得以幸免。
占领九州岛和四国岛后,明军兵锋直指倭国核心——本州岛。
在本州岛,明军遇到了自开战以来倭军最顽强的抵抗。
倭军利用熟悉的地形,层层设防,尤其是在一些险要的关隘,进行了阻击。
他们甚至发动了自杀性的夜袭,给明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然而,武器的差距难以用这样的方式去弥补。
明军的火炮可以将倭军固守的关隘轰塌,密集的火铳射击能让挥舞武士刀的武士成片倒下。
朱樉、朱棡和朱棣三兄弟也在此战中立下战功。
足利义满见大势已去,明军直逼京都,不得不效仿当年倭国应对元军之策,仓皇携天皇以及皇室珍宝、公卿贵族,乘船渡海,逃往被称为倭国荒凉之地的北海道。
洪武十七年十月,明军攻陷京都,本州岛北部宣布投降。
明军在京都举行了庄严的祭奠仪式,告慰在战斗中战死的明军将士。
逃到北海道的足利义满,并未放弃最后一丝希望,他再次派出使者,前往驻扎在本州岛北部的明军大营,向楚宇求和。
帅帐中,使者匍匐在地,泣涕横流,表示愿去掉皇号,永为大明治下之藩王,年年朝贡,只求保留北海道那一隅之地苟延残喘。
楚宇打了哈欠,看向对方,淡淡道,“早知如此,何必当初?都已经打到这了,还想保留你们倭国?你们只有投降的选择,且倭人将来都会是我华夏人的奴仆。”
说完,不给使者开口的机会,挥手令锦衣卫将人给拖了出去。
洪武十七年十一月,明军经过休整后,跨海进攻北海道。
北海道的残存倭军士气低迷,衣甲不全,在明军面前,毫无抵抗能力。
明军如同摧枯拉朽般横扫北海道,最终,足利义满和小松天皇在海边一个渔村被明军俘获。
战争结束的几天后,小松天皇身着素衣,双手捧着降表,来到楚宇面前。
这位倭国名义上的统治者,卑微的跪了下来,将降书高高举过头顶。
“小国昏昧,触怒天威...今愿率土归降,倭人永为天朝奴仆,乞饶性命...”
楚宇接过降书,看都没看,随手就丢给了一旁的蓝玉。
“倭国,自今日起,不复存在。此地,为大明行省,华夏国土!”
洪武十七年十二月,足利义满及其家族成员、倭国贵族,被以谋逆天朝之罪,公开枪决,倭国皇室成员被押解回应天圈禁。
倭国国祚至此断绝,四岛被划分为大明的四个行省,派遣官吏前来治理,还将十多万百姓移民到了这里。
此战统计,搜刮到了白银四千八百万两、黄金一百三十万两和数百万石粮食;蓝玉被封为梁国公,傅友德被封为颍国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