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未落,朝堂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愣住了。
靳辅满脸诧异之色,显然没有料到事情会发展到这般地步;而于成龙则是一脸茫然,完全摸不着头脑。
明珠亦是面露惊色,显然对康熙此举感到十分意外;唯有索额图嘴角微微上扬,——他已然猜透了康熙内心真实的想法。
康熙率先走出太和殿,刚刚出门口,转头瞅了瞅跪在地上的臣子,冷哼一声离开了。
明珠和索额图率先站起身来,对视一眼,谁都没有说话。
就在此时,于成龙站起来,瞅了一眼靳辅:“总督大人,看起来支持您的人不少啊.......”
说罢,于成龙甩着袖子大步流星的离开了。
“呃......”靳辅此时有些郁闷,说到底,在言辞方面,自己确实输了,输的体无完肤。
虽然靳辅自认为占据道理,但拙于言辞,面对索党官员连珠炮似的诘问和隐含人身攻击的指责,往往气得浑身发抖,却难以有效反驳。
而于成龙在徐乾学等人暗中支持下,言辞犀利,且占据“为民请命”的道德高地,在气势上占了上风。
乾清宫内,康熙正全神贯注地凝视着眼前那张巨大而复杂的舆图。
地图上,黄河与淮河如两条凶猛的巨龙,在黄淮地区肆意横行,制造了数不清的灾难和混乱。
自上古时期大禹治水开始,直至今日的大清王朝,历代都有许多杰出的治河能人挺身而出。
他们绞尽脑汁,试图驯服这两条桀骜不驯的河流,但黄河依旧怒吼奔腾,淮河依然冷酷无情。
千百年来,依赖于这两条大河生活的百姓们,遭受了数以百计的洪水侵袭,苦不堪言。
乾清宫的立柱之上,刻有康熙亲自题写的“三大事”:其一便是铲除三藩之乱;其二则是保障漕运畅通无阻;最后一项,则关乎治理河患。
如今,三藩已平,康熙心中稍感宽慰。
然而,接下来面临的漕运和河工问题,实际上正是由黄淮泛滥所引发。
三藩之乱平息之后,朝廷每年赋税收入的半数以上,都被用于支付河工费用以及维持漕运运转。
康熙并不畏惧耗费巨资,甚至不惜倾尽所有来解决这些难题。
但自三藩之乱爆发至今,朝廷早已囊中羞涩,几近枯竭。
先是调集兵力组建水师征讨台湾,紧接着又在东北地区大兴土木,构筑瑷珲城和墨尔根城,并对入侵的罗刹展开激烈战斗。
若想彻底根治黄河水患,银子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可眼下,尽管康熙有心慷慨解囊,无奈国库存银却显得异常紧张……
传旨,让胤礽、胤遈前来乾清宫觐见朕。 康熙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眼神威严地扫过下方的李德全和宫女,缓缓开口说道。
站在一旁的贴身太监李德全闻言,连忙躬身施礼,轻声回应道:遵旨。奴才这便去传唤两位阿哥。
说罢,他转身正要离去,却突然听到康熙又唤住了自己:且慢……将胤禛、胤祉一同带来吧。
是,皇上。 李德全心领神会地点头应道,然后匆匆走出了乾清宫。
一出宫门,李德全便迅速找到一名小太监,压低声音吩咐道:快去书房传话,让太子殿下、大阿哥、三阿哥以及四阿哥即刻前往乾清宫面圣。记住,动作要快些!
那名小太监不敢怠慢,赶忙答应一声,随即一路小跑着奔向了书房所在之处。
此时正值午后时分,正是皇子们读书学习的时候。
然而今日不同往常,由于已经到了下课时间,书房里的众皇子纷纷起身离开座位,准备稍作休息。
就在这时,那名小太监气喘吁吁地赶到了书房门口,并高声喊道:太子殿下、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皇上传召,请诸位速往乾清宫觐见圣上!
听到这话,正在整理书籍的太子胤礽率先反应过来,他放下手中的书本,站起身来对其他几位阿哥说道:既然父皇有旨,我们还是赶紧过去吧。
说完,他便迈步朝门外走去。
大阿哥胤褆紧随其后,口中应道:嗻.......
三阿哥胤祉则微微颔首,表示知晓,并未多言。
至于四阿哥胤禛,则默默地收拾好东西后,亦步亦趋地紧跟在了太子的身后。
王公公,我也去! 众人听到声音纷纷转头望去,只见一个身材娇小、满脸稚嫩的小男孩迈着小短腿跑了过来。
这个小男孩正是年仅四岁半的八阿哥胤禩,他眨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奶声奶气地喊道。
太子胤礽看到弟弟突然出现,不禁皱起眉头,一脸不悦地呵斥道,皇阿玛又没召见你,你瞎掺和什么! 说罢,还狠狠地瞪了胤禩一眼。
二哥,我好想皇阿玛啊……我就是想去见见他嘛~ 胤禩嘟起小嘴,可怜巴巴地看着哥哥们。
去去去….… 一旁的大阿哥胤遈见状,不耐烦地挥挥手,没瞧见皇阿玛召见的可都是咱们这些大孩子吗?你个小不点儿,别到处乱跑添乱啦! 话音未落,便伸手用力一推,直接把胤禩推倒在地。
胤禩猝不及防之下摔倒在地,顿时疼得哇哇大哭起来:呜呜呜……你们怎么这样对我呀?皇阿玛不光是你们的皇阿玛,更是我的阿玛呢……
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般从脸颊滑落,让人看了心生怜悯。
小太监站在旁边左右为难,他先是小心翼翼地瞥了一眼太子和大阿哥,见两人脸色阴沉,不敢轻易上前;接着又低头看向躺在地上哭泣不止的胤禩,心中暗自叫苦不迭。
正在这时,一阵沉稳而坚定的脚步声传来。
原来是四阿哥胤禛走了过来,他快步走到胤禩身边,蹲下身子轻轻地将其扶起,并温柔地替他擦拭掉眼角的泪花,安慰道:老八不哭,四哥带你见皇阿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