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及第刚打开直播,一条网友评论就引起了他的注意。主播,我一直想不明白,网友【历史侦探】留言道,李成栋这个亲手葬送两个南明皇帝的清军悍将,怎么突然就反清复明了?这转变也太戏剧性了吧?
这个问题问得好!朱及第眼前一亮,转头对三位舍友说,来来来,咱们今天就来讨论讨论这个历史谜题。
大贝勒放下手中的书,碳水教父也凑了过来,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则已经开始查阅资料。
首先是最现实的解释——官位说。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调出史料,李成栋投降清朝后,虽然被封为广东提督,但他自认为功劳远不止于此。
画面显示李成栋的战功列表:
- 俘获弘光帝
- 攻灭绍武政权
- 平定广东
要知道,碳水教父插话,李成栋在短短一年内为清朝立下如此大功,却只得到一个提督的职位。而一些投降更早、功劳不如他的汉将,反而获得更高封赏。
大贝勒点头补充:特别是当他看到同为降将的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心里肯定不平衡。
网友【职场失意】评论:这是典型的升职加薪不到位啊!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的良心发现。朱及第语气变得深沉。
画面回放清军在广州的暴行,特别是强制推行剃发令的场景。
李成栋毕竟是汉人,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当他亲眼看到清军的暴行,看到同胞被迫剃发易服,内心不可能毫无触动。
网友【人性复杂】评论:也许所有的原因都有一点吧。
要说所有说法里最具传奇色彩的,当属红颜说朱及第调整了下坐姿,语气中带着几分探寻历史的兴致,这个说法虽然听起来像是戏文里的桥段,但在正史野史中都有踪迹可循。
画面中出现一幅泛黄的画作,上面是一位身着汉家衣裙的婉约女子。这位就是传说中的主角——张玉乔,李成栋的爱妾。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调出相关资料,值得注意的是,她并非普通闺阁女子,其父张洪是明朝举人,家学渊源。
据《明季南略》记载,碳水教父接过话头,张玉乔虽为女子,却常与李成栋谈论时事。有个很特别的细节:她始终保持着汉家女子的发饰和衣着,即便在李成栋降清后也未曾改变。
画面展现出一个动人的场景:夜深人静时,张玉乔对镜梳妆,轻轻抚过自己的发髻,望着镜中依旧保持着汉家女子仪容的自己,黯然神伤。
最关键的转折点,朱及第继续讲述,据说发生在某个夜晚。张玉乔备好酒菜,与李成栋对饮至半酣,忽然起身,指着自己的发髻泣诉:相公请看,妾身仍是汉家妆扮。您如今官居一品,位极人臣,然而...然而...
她的话语在这里顿住,泪如雨下:然而您可还记得,当初为何要举兵反明?若是为了解救天下苍生,如今百姓可曾得享太平?若是为了建功立业,如今看到百姓被迫剃发易服,心中可曾有过半分快意?
这段对话的记载虽然可能经过了文学加工,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分析道,但确实反映了一个降将在那个特殊时期的心理挣扎。
大贝勒若有所思地说:值得注意的是,在清军攻破广州,绍武政权覆灭后,张玉乔确实选择了自尽。这个时间点很值得玩味——正是在李成栋为清朝立下最大战功之后。
她的死,或许是对李成栋最后的警醒,碳水教父推测道,用最决绝的方式,表达了对故国的忠诚。
网友【青史留名】评论:如果这些记载属实,那张玉乔当真称得上是一位奇女子!
不过我们要保持清醒,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提醒道,这些记载都带有明显的演义色彩,而且多出自明遗民的着作,难免会有美化和渲染的成分。
朱及第总结道:无论红颜说的真实性如何,这个故事本身已经成为了那段历史的一部分。它让我们看到,在冷冰冰的史实之外,还有着人性的温度与情感的纠葛。
要我说,李成栋反清最可能的原因,还是出于现实的形势考量。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调出1648年的军事态势图,语气变得严肃。
大贝勒此时插话,提出了一个关键观点:你们注意看李成栋的发家轨迹。他在高杰死后,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跟着各路势力东征西讨,始终没有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地盘。
画面随着他的讲述,显示出李成栋的履历:
- 原为李自成部将
- 后随高杰投明
- 高杰死后辗转各地
- 降清后四处征战
直到他拿下广东,大贝勒继续分析,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的广东位置,这里物产丰饶,商贸发达,更难得的是远离清廷统治中心。对李成栋这样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来说,这简直就是天赐的立身之本。
你的意思是?碳水教父若有所思。
我的意思是,大贝勒语气肯定,当金声桓在江西反正,全国抗清浪潮兴起时,李成栋看到的不是所谓的大义名分,而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个能够让他真正割据一方的机会。
画面切换到广东的地形图,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确实是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
你们想想,大贝勒越说越激动,什么爱妾以死相谏,什么见忠臣殉节而感动,这些故事听起来太过完美,更像是后人编造的童话。以李成栋这样先后跟随过李自成、高杰等枭雄的人物,他的人生信条恐怕早就被乱世磨砺得只剩下实力至上四个字了。
他接着举例:看看他在广东的所作所为,大力整顿军备,积极经营地方,这哪里是一时冲动?分明是在为长期割据做准备!
网友【现实主义者】评论:这么说来,他反清更像是审时度势下的政治投机?
正是如此。大贝勒总结道,在李成栋看来,趁着全国反清浪潮,以广东为根基,进可争霸天下,退可割据一方。这才是他最真实的动机。
这番分析让船舱内陷入沉思。确实,比起浪漫的红颜说和突兀的良心说,这种基于现实利益的判断,更符合一个乱世枭雄的行为逻辑。
其实,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知道李成栋反清的真正原因。朱及第总结道,历史往往比小说更复杂,一个人的动机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
船舱内陷入短暂的沉默,每个人都在思考这个历史谜题。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碳水教父最后说,李成栋的反清光这个原因,这就足以让他在历史上留下特殊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