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刚才收到通知,邮轮上有个特别活动,”朱及第对着镜头说道,背景里能听到大贝勒他们收拾东西的动静,“他们几个先去,我把这段历史讲完就过去。”
船舱门“咔哒”一声关上,房间里顿时安静下来。朱及第调整了一下摄像头,继续他的讲述。
网友【夜航船】评论:“主播辛苦了,一个人直播不容易啊。”
“我们刚才说到郑成功誓师抗清,”朱及第喝了口水,“但经历过弘光、隆武、绍武三朝的迅速崩溃,郑成功不再是那个只凭一腔热血的青年了。他亲眼看到过太多悲剧。”
画面切换,快速回顾弘光朝党争、隆武被架空、绍武内讧覆灭的片段。
“这些惨痛教训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朱及第加重语气,“南明的敌人不仅是清军,更是内部无止境的权力斗争和文人误国。”
网友【读史明智】留言:“确实,内耗比外敌更致命。”
“在这样的认识下,郑成功做出了一个极其明智的政治安排。”朱及第调出地图,显示西南的永历政权和东南的郑成功势力。
“他选择尊奉远在西南的永历帝为正统,定期派遣使者,进贡物资。这在政治上极其高明——既高举了抗清大旗,又避免了在身边再立一个需要事事请示的皇帝。”
画面中,郑成功的使团跋山涉水前往云南,而厦门的郑军大营则保持着自己的指挥体系。
网友【政治课代表】评论:“这招妙啊!既有了大义名分,又保住了自主权。”
“更体现他政治智慧的是对待鲁王朱以海的态度。”朱及第将画面转到厦门。
“舟山陷落后,鲁王逃到厦门投奔郑成功。郑成功以最高礼节接待他,供给丰厚,表面上极其尊重。但是——”
朱及第顿了顿:“他坚决不让鲁王再建立小朝廷,更不让鲁王干预任何军政事务。说白了,就是把鲁王‘供养’起来了。”
网友【看透一切】发言:“高明!既保全了宗室颜面,又杜绝了第二个权力中心。”
“最值得玩味的是郑成功对文臣的态度。”朱及第调出郑成功军府的组织结构。
“他重用武将和实务型人才,却把那些喜欢空谈、热衷党争的文臣排除在核心决策圈之外。这不是他不尊重文化人,而是他太了解南明文臣的毛病了。”
画面中,郑成功在军营中与将领们商议军机,而那些传统文官只能在府衙处理文书。
“在他的阵营里,”朱及第总结道,“决定事情的永远是战功和能力,而不是科举名次或者清谈水平。”
“郑成功的这些选择,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朱及第说,“有些文人骂他‘跋扈’,有些宗室暗地里说他‘不臣’。”
网友【理解万岁】评论:“这才是真正负责任的态度!”
“但历史证明,正是这种‘不彻底’的忠诚,才让抗清大旗在东南沿海屹立不倒。”朱及第看着镜头,“郑成功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世人:有时候,真正的忠诚不是盲目追随,而是清醒地选择最有效的救国之路。”
他看了看时间:“好了老铁们,今天的直播就到这里,我也得去参加活动了。明天我们再继续讲国姓爷的北伐!”
直播间关闭前,最后一条评论闪过:“主播快点回来,等着听下文呢!”
空荡的船舱里,朱及第整理着设备,窗外的海平面在暮色中泛着金光。
天幕的光芒逐渐隐去,夜空重现繁星,但奉天殿内的气氛却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凝重。朱元璋没有像往常那样暴怒或叹息,他深邃的目光缓缓扫过殿中的太子、亲王和重臣。
“都说说吧。”皇帝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天幕所言,尔等都听见了。二百余年后的江山倾覆,胡尘再起,华夏衣冠几近不存。今日,在咱洪武十一年,咱们该做些什么?”
徐达第一个踏前一步,这位百战名将的声音如同金石交击:“陛下!女真、蒙古,皆乃心腹之患!臣请旨,愿领精兵,北伐蒙古,东征辽东,犁庭扫穴,尽绝其种!即便…即便后世子孙不肖,至少不能再让这些胡人南下牧马,重演靖康、蒙元之祸!”他的眼中燃烧着决绝的战意。
李善长却持重地摇了摇头:“陛下,徐将军勇武可嘉。然治国如同烹小鲜,急火猛攻恐非长久之计。臣观后世之弊,根子在朝廷自身!党争内耗,宦官乱政,财政崩坏,土地兼并,方是亡国之由。当务之急,是定下良制,轻徭薄赋,澄清吏治,使百姓归心,江山稳固。内政不修,纵使今日扫平漠北,明日亦有新患。”
太子朱标温润而坚定地开口:“父皇,儿臣以为,李相所言在理。然宗室之弊,亦不可不察。后世藩王或如猪羊被俘,或成割据之源。儿臣恳请,完善宗室律法,令藩王习文练武,为国屏藩,而非徒耗国力,成为累赘。”
燕王朱棣目光闪动,沉声道:“父皇,儿臣以为,既要修内政,亦不可忘武备。天幕所示,情报至关重要。若能建立高效谍报,洞察四方,何至于敌兵临城尚不知晓?儿臣愿效仿古人,为父皇经营北疆,建一道永不陷落的长城!”他话语中隐含的雄心,让朱元璋深深看了他一眼。
冯胜则忧虑道:“陛下,臣所虑者,乃是这天机…我等今日商议对策,若因此改变将来,是福是祸犹未可知啊。”
朱元璋缓缓站起身,走到御阶前,他的身影在烛光下显得异常高大。
“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他沉声道,“徐达要打,那就打!但不仅要打服,更要打怕,打得他们百年不敢南顾!李善长要修内政,标儿要定宗法,老四要筑情报边墙…这些都去做!”
他的目光如电,扫视众人:“但咱今天告诉你们,也告诉后世的子孙——江山不是靠杀光敌人就能坐稳的,也不是靠几条法令就能高枕无忧的。靠的是什么?”
他停顿片刻,一字一句道:“靠的是居安思危,靠的是君臣一心,靠的是让老百姓能活下去、活得好!若后世子孙忘了这一点,就算咱们今天把北边的敌人都杀光了,把制度定得再完美,这江山,该丢还是会丢!”
“传旨,”朱元璋最终下令,“着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会同诸王、勋臣,详议今日所论诸事,十日内呈上条陈。咱要的,是能让大明传至万世的根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