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的西偏殿里,晨光透过雕花窗棂,落在铺着软垫的地面上 —— 苏晴穿着一身淡紫色宫装,正跟着礼仪嬷嬷练习 “跪拜礼”,裙摆被她小心翼翼地捋在腿边,可刚屈膝往下跪,膝盖就 “咚” 地一声磕在软垫边缘,疼得她忍不住 “嘶” 了一声。
“苏姑娘,您的姿势不对!” 礼仪嬷嬷是太后特意从宫里选的,梳着一丝不苟的发髻,语气严肃得像在审案,“跪拜时要先屈膝,再让膝盖轻触地面,腰要挺直,手要放在膝上,不能磕得这么重,要是婚礼当天在文武百官面前这样,成何体统?”
苏晴揉了揉膝盖,脸颊有点红 —— 她从小跟着父亲练剑,习惯了直来直去,哪学过这么讲究的礼仪?刚才练了半个时辰,膝盖都快磕青了,贴在里面的膏药都快掉了。“嬷嬷,我…… 我总掌握不好力度,能不能轻点跪?”
“礼仪哪能讲‘轻点’?” 嬷嬷皱着眉,拿起一根细木杆,对着地面比划,“您看,这软垫边缘是用来垫手的,不是让您磕膝盖的,再练十遍,直到姿势对了为止!”
苏晴咬咬牙,刚想再跪,就听到殿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 林风提着个食盒走进来,里面装着张师傅刚煮好的红糖姜茶,是特意给苏晴暖身子的。看到苏晴揉膝盖的动作,他赶紧走过去,蹲下来掀开她的裙摆一看,膝盖上果然红了一片,贴的膏药都皱了。
“怎么磕成这样?” 林风的语气瞬间沉了下来,抬头看向礼仪嬷嬷,“嬷嬷,学礼仪是为了得体,不是为了受罪,她膝盖都磕红了,还怎么练?”
嬷嬷没想到陛下会突然进来,还护着苏晴,赶紧躬身行礼:“陛下,老奴是按宫廷规矩教的,皇后娘娘成婚当天要面对百官,礼仪必须周全,不然会被人说皇家没规矩。”
“朕的皇后,不用按别人的规矩来。” 林风把苏晴扶起来,让她坐在旁边的凳子上,又递过姜茶,“她是镇国将军的女儿,性格直率,要是让她天天磕膝盖学这些,还没等婚礼,人就先疼坏了。这样,礼仪简化,跪拜礼改成颔首礼,走路不用刻意迈小步,舒服就行,至于百官那边,朕去说,没人敢有意见。”
嬷嬷愣住了 —— 她教了三十年礼仪,还是第一次见陛下为了皇后改规矩,可看着林风护着苏晴的样子,又不敢反驳,只能无奈点头:“是…… 老奴听陛下的,以后就教简化版的礼仪,不磕膝盖了。”
苏晴喝着姜茶,看着林风为她说话的样子,心里甜丝丝的,忍不住小声说:“其实我也不是学不会,就是觉得太麻烦,还是练剑自在。”
“以后在宫里,你想练剑就练剑,想骑车就骑车,没人敢管你。” 林风摸了摸她的头,笑着对嬷嬷说,“嬷嬷也别太严,她学礼仪是为了婚礼好看,不是为了受约束,要是她学得不开心,这礼仪学了也没用。”
接下来的几天,礼仪教学就轻松多了 —— 嬷嬷只教了苏晴颔首、拱手等简单礼仪,剩下的时间都在跟她聊婚礼的流程,比如怎么拜天地、怎么敬茶,还偷偷跟她说太后准备了多少嫁妆,听得苏晴脸颊通红。而林风每天都会提着姜茶来偏殿,有时还会带点小零食,比如张师傅做的芝麻糖,让苏晴学累了吃点,引得嬷嬷在旁边偷笑:“陛下对苏姑娘,比对自己还上心。”
这天午后,苏晴趁着嬷嬷去太后宫里回话,偷偷拉着小李子,往御花园的自行车场跑 —— 她早就想跟林风学骑自行车了,之前看到林风骑得那么稳,心里一直痒痒的,还想在婚礼当天,骑着自行车去礼堂,比坐轿子新鲜。
“苏晴姑娘,您慢点跑!别被嬷嬷看到了!” 小李子跟在后面,手里还拿着个小布包,里面装着苏晴的护膝,“陛下说在自行车场等您,还特意让王师傅把婚礼要用的自行车推出来了!”
御花园的自行车场里,王师傅正围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忙活 —— 车身刷了暗红色的漆,车把上系着红绸带,车座垫着粉色的棉垫,上面还绣着向日葵图案;车后架上装了个小篮子,里面放着两束晒干的向日葵花,看着格外喜庆。“苏晴姑娘,您来啦!这就是陛下让俺做的婚礼自行车,您试试,稳当得很!”
苏晴走到自行车旁,伸手摸了摸车把上的红绸带,心里满是期待。林风从旁边走过来,手里拿着个头盔(是王师傅用藤条编的,怕她骑车摔着):“别着急,俺教你,先扶着车把,脚踩脚踏板,眼睛看前面,别盯着车轮。”
苏晴按照林风说的,跨上车座,双手扶着车把 —— 刚开始还挺稳,可骑了没几步,就因为车把没扶紧,往旁边歪了一下,林风赶紧冲过去,扶住自行车后座:“别慌,车把扶稳,身体坐直,跟着俺的节奏踩。”
小李子在旁边举着小旗子喊:“苏晴姑娘加油!比陛下第一次骑车强多了!陛下第一次还撞树了呢!”
苏晴忍不住笑了,紧张感少了很多,跟着林风的节奏,慢慢骑了起来 —— 风吹过她的头发,车把上的红绸带飘在身边,看着远处的向日葵花畦,她突然觉得,这样骑车比坐轿子有意思多了。
“陛下,” 苏晴骑了一圈回来,停下车,眼里满是期待,“婚礼当天,我能不能骑着这辆自行车去礼堂?比坐轿子快,还能跟百姓打招呼,多热闹。”
“当然可以!” 林风点头,笑着说,“到时候俺陪你一起骑,前面让孩子们举着向日葵花引路,后面跟着张师傅的火锅宴车队,保证比任何婚礼都热闹。”
王师傅也跟着说:“俺再给自行车装个小铃铛,骑起来‘叮铃’响,喜庆!还能让前面的人让道,免得撞着。”
小李子兴奋地跳起来:“俺也骑迷你版的自行车,跟在你们后面,手里举着‘喜’字,保证没人比咱们的婚礼更特别!”
接下来的日子,御花园的自行车场就热闹起来 —— 苏晴每天都会来练骑车,林风在旁边指导,王师傅忙着给自行车装铃铛、装饰向日葵花;张师傅则在御膳房里,琢磨着婚礼的火锅宴,说要做个 “喜字火锅”,锅底是鸳鸯锅,一边辣一边不辣,让百官和百姓都能吃;老周则在礼堂周围种满了向日葵,说要让婚礼现场像个 “向日葵花园”,看着就暖和。
可就在婚礼前三天,意外发生了 —— 王师傅早上去自行车场检查时,发现婚礼用的自行车,车把上的红绸带被人剪断了,车座上的向日葵刺绣也被划了道口子,地上还留着个小小的脚印,像是有人夜里偷偷进来过。
“陛下,这肯定是有人故意捣乱!” 王师傅急得直跺脚,“俺这就重新做红绸带,补好刺绣,保证不耽误婚礼!”
林风皱着眉,看着被剪断的红绸带 —— 他想起之前外族探子破坏传声筒,还有海岛国说的海盗,心里琢磨:会不会是外族残余,或者跟海盗有关的人,想在婚礼上搞破坏?“王师傅,你先补好自行车,再给车把装个小锁,晚上派侍卫在自行车场巡逻,别再让人进来了。”
“是!俺这就去办!” 王师傅赶紧拿着自行车去工匠房修补。
苏晴听说自行车被破坏,也赶紧过来,看着被划坏的刺绣,心里有点难过:“这些人怎么连婚礼都想捣乱?咱们只是想办个热闹的婚礼,让百姓也高兴高兴。”
“别难过,” 林风拉着她的手,轻声说,“俺已经让侍卫加强巡逻了,不仅自行车场,礼堂、御膳房周围都有人守着,肯定不会让他们得逞。再说,王师傅很快就能补好,婚礼当天,咱们还是能骑着自行车去礼堂,不会让他们破坏咱们的好日子。”
小李子也凑过来说:“苏晴姑娘,您别担心!俺晚上也来守着自行车场,拿着小铜锣,要是有人来,俺就敲锣,保证把他们吓跑!”
苏晴看着林风坚定的眼神,又看了看小李子认真的样子,忍不住笑了:“好,那咱们就一起守着,不让他们捣乱。”
夕阳西下时,工匠房的灯还亮着 —— 王师傅正在给自行车补刺绣,针脚细细的,比之前的还好看;林风带着侍卫,在自行车场周围布置巡逻路线;苏晴则坐在旁边,帮着王师傅剪红绸带,嘴里还念叨着婚礼当天要跟百姓说的话;小李子则在自行车场门口,用粉笔画了个大大的 “喜” 字,说 “这样坏人看到喜字,就不敢进来了”。
一场围绕婚前礼仪和自行车的小风波,虽然让大家紧张了一阵,却也让婚礼的筹备更热闹了 —— 百姓们听说婚礼要用自行车,还在礼堂周围种满了向日葵,都盼着婚礼当天能去看热闹,有的甚至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小礼物,想送给林风和苏晴;邻国的使者也陆续赶来,有的带来了贺礼,有的说要参加婚礼,想看看这 “骑着自行车的婚礼” 到底有多特别。
林风站在自行车场边,看着苏晴帮王师傅剪红绸带的样子,又看了看远处的向日葵花畦,心里清楚 —— 虽然有人想捣乱,但只要有苏晴在身边,有百姓的支持,有侍卫的守护,这场婚礼一定会圆满。而那些想捣乱的人,也一定会被抓住,不会让他们破坏这来之不易的好日子。
夜色渐浓,自行车场的侍卫已经开始巡逻,王师傅也补好了自行车,把它推到灯光明亮的地方,车把上的红绸带飘着,车座上的向日葵刺绣闪着光,像是在等着婚礼当天,载着新人,驶向充满阳光的未来。只是,林风没料到,那些想捣乱的人,不仅没放弃,还在策划着更大的动静,一场围绕婚礼的较量,还在悄悄进行着。